第231章 大不一樣

聽石全彬講着天下大勢和現在的朝廷局勢,一衆將領聽得津津有味。這些是他們不知道的,軍營很封閉,消息也很閉塞,千里之外的京城發生的事情,哪怕有了鐵路,還是很遙遠。

十三郎對身邊的姚守信道:“沒想到天下還有這麼多大事,儂智高之亂根本算不得什麼。我們兩人正少年,過上幾年,說不定就碰上了打契丹和党項,那纔是好男兒建功立業的時候!”

姚守信微微搖頭:“我們只是廂軍中的將領,想那些做什麼。”

十三郎是杜中宵一手帶出來的,河東路去過,跟契丹也算交過手了,卻不是這樣想。現在朝中把南下平儂智高當作多麼了不起的事情,可聽石全彬所講,朝廷眼裡,契丹和党項纔是真正的大敵。

講過大勢,石全彬又講了些朝中的事情。這些話題牽涉太多,石全彬講得非常粗略,不是對朝政非常熟悉的人,難免聽得雲裡霧裡。越到後面,將領越提不起興趣,有些昏昏欲睡。

看出從人的情緒,石全彬打住話頭。剛好酒肉上來,一起吃肉喝酒,盡情一醉。

接下來的幾日,石全彬一直在炮兵軍營,仔細觀看炮兵到底是如何訓練、如何打造出來的。越看越是覺得此事不簡,炮兵除了跟其他軍隊一樣訓練軍容軍紀,其專業知識,都靠學習而來。這種學習可不是打打殺殺,只要棍棒之下,讓士兵服從命令,戰場上能聽號令,會刺會殺就可以了。要做好炮兵,學的內容非常廣泛。相對這個時代來說,數學一定要好,炮手還會計算彈道。除了極少數外,幾乎所有的兵員都識字,表格記錄非常多,根本不是一般人做得好的。

禁軍和廂軍一直有揀汰制度,他們之中選身體合格的人容易,炮兵這種技術兵種就難了。別說是普通兵員,就連很多統兵官都不合格,達不到炮兵的基本要求。越看石全彬越覺得,與禁軍比起來,營田廂軍炮用得那麼好不是沒平由。怪不得禁軍很多人排斥新的火器,推廣開來他們怎麼辦?

五天以後,石全彬才離炮兵軍營,回到杜中宵的衙門。

分賓主落座,上了茶後,杜中宵問道:“團練,這幾日是在炮營觀軍,感覺如何?”

“不簡單,不容易,操炮、用炮是門學問啊!”石全彬連連感嘆。“來之前,我真不知道用炮如此之難。還以爲跟軍中牀弩一樣,只要拉弦上箭,定好了地方打過去就是。在軍中看了幾天,才知道遠遠不是如此。像牀弩那樣,火炮還有什麼大用?同樣是火炮,禁軍的將領就只會用炮攻城,做得好的,才能守城時用炮打攻城的器具。禁軍選將,能指揮炮手打掉攻城器具的即爲善守,可超資升遷,到沿邊去做軍寨之主。能夠在攻城時用炮打掉城頭守護器具的,即爲善攻,優者同樣可越資升遷。到了炮營一看,這樣的做個炮手都不合格,怪不得炮營裡多是使臣效用。”

杜中宵道:“營田廂軍的規矩,凡是使臣效用,必有一技之長。凡是軍官,必能統兵,能夠指揮作戰。不能如此,軍功再大,也不能去統兵。”

石全彬聽了,奇道:“那麼與敵作戰時,有士卒分外勇猛,立下大功怎麼辦?”

杜中宵道:“有功就記功,優與酬獎。有一技之長,或是統兵之能,說提起來做軍官。實在做不了軍官的勇猛之士,那也沒辦法,只能做效用了。軍功記在那裡,不會虧待就是。”

石全彬想了想,道:“軍中以功而升遷,是勸軍第一要務,不如此不能激發士氣,讓士卒死戰。提舉如此做,到了戰時誰還會奮通爭先?”

杜中宵道:“團練,軍隊戰時最重要的,是打勝仗。軍官的軍功,是打仗勝不勝,勝了再論功之大小。有不可勝而又不得不打之戰,同樣要先看功過。如果是指揮錯誤,追究指揮官的責任,其次再來論下級的功過。如果是情報不對,被敵設伏,那就要追究情報怎麼錯了。打仗,勝負第一,功過第二,這一點是不能馬虎的。奮勇爭先是士卒和使臣效用的事,班以上的統兵官與此無關。軍中士氣低,哪怕不打仗班一級的軍官就有過錯,更何況是戰時呢?”

石全彬點了點頭,不好說什麼,覺得自己與杜中宵的觀念相差太大。以首級記功,以軍功升遷,是軍隊長久以來的傳統。說起強軍,人人稱讚秦滅六國之軍,就是看首級記功的,以功給爵祿。怎麼聽杜中宵的意思,陣前殺敵再多,依然還是士卒,軍官根本就是這樣看的呢?

其實以首級記功,且不說是不是秦軍的全貌,最少這個時代已經不符合戰爭實際了。禁軍在西北都覺得不合理,開始試行首級不算一人軍功,進行一定改革了。

戰爭的直接目的不是殺敵,而是取得勝利,殺敵只是取勝的一種手段。以首級爲記功手段,讓士卒上陣以殺敵爲目標,經常會忘記了自己的任務是打勝仗的。整支軍隊,軍心士氣和風格都會受到影響。

說了這幾日的感想,雖然與杜中宵有些想法不同,石全彬還是讚歎不已。如此的炮兵,必須要有專門的學校,不然根本培養不出合格的軍人。由於識字率太低,教育不普及,軍中是從基礎教育做起,達不到後世教育普及後經過訓練就能選出炮兵的程度。軍人是這樣的要求,學校就是必需。

喝了一會茶,石全彬道:“官家和兩府相公,最看重的就是這裡的炮兵,是以我特意用心,在軍營多待了幾日。明日歇一天,到四處走走,看看提舉治下的風土人情。後天便到騎兵營去,觀一觀騎兵。提舉的營田廂軍,就數炮兵和騎兵最金貴,吃得好,錢糧足,使臣效用也多。”

杜中宵道:“團練隨自己的心意,我安排騎兵準備就是了。對了,明日歇息,是團練一個人,還是要人作陪?這幾日我也沒有什麼事,可以陪着團練四處看看。”

石全彬道:“不必了,我自己四處走走就好。提舉治下政通人和,還怕不舒心嗎?”

杜中宵笑了笑:“如此,團練盡興好了,若有需要,儘管知會我一聲。。”

石全彬轉過話頭,問杜中宵道:“聽說騎兵之主,是常年隨在提舉身邊的家僕?”

杜中宵道:“是我的一個隨從。在亳州時見到,因他身材高大,與人放對,等閒幾人近不了身,便一直帶在身邊。他雖跟着我,不過沒有身契,去留隨意,算不得家僕。”

石全彬點頭:“原來如此,看來是提舉愛才,見他勇猛,不忍埋沒。這個人,有什麼特異之處,就做了騎兵之主?依提舉的話,營田廂軍非有統兵之才,是做不了軍官的。”

杜中宵道:“他也一樣是從學校學出來,從最底層演練,事事做得好,才升上來的。當然,一樣學得好,因爲跟我太久,必然有些好處。不過最主要靠他自己,騎兵的事,軍中確實沒人比得過他就是了。”

第128章 伊州來使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35章 怎麼切換?第26章 文還是武?第129章 由他去吧第113章 最後一戰第184章 冤家聚頭第91章 菜地第73章 在商言商第220章 早做準備第49章 党項軍略第68章 稀罕物第76章 無冕之王第118章 韃靼人第26章 圍點打援第138章 佈置第76章 靈州城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29章 夜戰第22章 大勝?第104章 和氣生財第40章 盡殲來敵第154章 降不降?第67章 數路齊出第11章 未雨綢繆第29章 夜戰第2章 入宮第54章 炮轟甘州第121章 家事第33章 家事第75章 一潰千里第148章 西進第4章 應對第23章 可曾讀書?第250章 兵臨城下第50章 如釋重負第183章 針鋒相對第15章 朝爭第99章 鐵路留念第24章 追與逃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73章 各想出路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65章 天賜良機第36章 獻城第149章 農事第149章 不經打第77章 諸事不同第18章 遊騎第70章 喜憂參半第27章 回城第90章 月餅第38章 進山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41章 試探第153章 外戚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206章 不自知第65章 胸有成竹第32章 火炮對決第119章 一定要做好第112章 撞鐵板第130章 香布的改變第21章 嚇了一跳第96章 好土第86章 逝者已矣第59章 順手牽羊第100章 要不要也降?第116章 都堂議事第2章 連夜攻城第67章 數路齊出第150章 都不容易第109章 獻不獻城?第219章 打獵第7章 審案第89章 內亂第128章 做多吃多第2章 連夜攻城第171章 主戰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193章 進軍于闐第3章 同行是冤家第115章 契丹相爭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57章 怎麼軍改?第38章 峰迴路轉第38章 如何治理?第156章 兩說第79章 破靜州第102章 拿人第85章 會計天才第188章 大勝第133章 忘記以前第56章 依山而陣第225章 新與舊第238章 營田務的作用第250章 兵臨城下第60章 不正經的男女第1章 投其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