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狄青南下

由於只是短暫歇息,狄青住常平司衙門。作爲主人,杜中宵與地方官員到車站接了狄青,回到衙門之後,客廳裡分賓主落座,略作客套,設筵招待。

上了茶來,杜中宵請了茶,對狄青道:“太尉遠來辛苦,莫嫌敝處寒酸,且將就一些。”

狄青道:“此次離京,是到廣南征討叛賊。大軍出征,有車座,日行千里,豈是以前可想的?這一切都拜提舉所賜,沒有京西路營田,建不起來鐵監,哪裡來的這些?上車時,出征將士無不感念提舉,讓他們路上少了許多辛苦。說起來,我要先謝謝些。”

客套幾句,杜中宵道:“不知太尉在這裡歇息幾天?要我準備什麼?”

狄青道:“十月看看將盡,廣南瘴氣已消,前方戰事耽擱不得。我在這裡住一天,等一等後續的騎兵。他們到了,一起過河,到江陵換船。”

馬匹由裝牲畜的專車運送,騎兵同行,跟其他部隊不同。這是狄青南下的主力,格外重視。

數萬大軍出征,火車運送也要數日運完。狄青先行,在樊城等待前軍,集結完畢後,依次經襄陽到江陵府。在這裡,狄青要做安排,除了軍隊的事務,還有荊湖路的後勤。

狄青的正式差遣,是荊湖北路宣撫使,全軍後勤應該是集中運到江陵府,統一調度。在樊城待一兩日,需要跟這裡的幾個監司,特別是發運司判官,交待糧草運送。沒有火車,狄青的大軍就只能在荊湖北路就地徵調糧草,江陵府鐵路通到襄州,京西路就要承擔一部分。

坐不多時,先鋒張玉、前軍左將賈逵、前軍右將孫節連袂到來,與衆人見禮。

杜中宵見人已到齊,道:“天色不早,我們到後衙赴筵。諸位太尉路上辛苦,今夜痛飲,好好歇息一番。一應事務,儘管安排地方官員,包括我們幾個衙門,聽候差遣!”

狄青道了謝,帶着手下三個將領,與發運副使馬遵、轉運副使宋禧、提舉判官盧革,陪同一起到了後衙。許元已經升任發運使,馬遵從判官升發運副使,他們兩個與營田的杜中宵一樣,都是數年不換的路一級官員。許元發運使任上發揮出色,這幾年地位提升很快,有些膨脹。去年,曾意圖讓發運司下的幾路轉運司隸自己之下,公文用申狀,遭到拒絕,當時惹起不小風波。申狀是下級對上級的公文,幾路轉運司據理力爭,加上鐵路被三司收到朝廷管理,最終沒有成功。

宋禧則是轉運使的資歷,因爲京西路越來越重要,副使的資歷提了上去,與別路轉運使同,他來接替李鋮。杜中宵熟悉無比的一篇課文,范仲淹的《岳陽樓傳》,說起來事情就起自宋禧。正是他在朝中爲御史的時候,挑起了張亢和滕宗諒的公使錢案,導致滕宗諒被貶嶽州。與滕宗諒關係密切的范仲淹,在重修岳陽樓後寫了那一篇文章。宋禧還有一件趣事,宮中發生侍衛帶刃入大內的意外,別人講的是怎麼防止制度漏洞,宋禧則建言世間有羅江犬,最善守門,要宮中多養貓狗,被稱爲“宋羅江”。

各自落座,杜中宵道:“今日大軍前來,襄州的官員都在對面襄陽縣,我盡地主之誼,爲諸位太尉接風。過了江,再去與馬知州商議地方事務。江陵府有鐵路通襄陽,大軍所需物資,需馬知州協助。”

說完,吩咐士卒倒了酒,對盧革等人道:“我們先敬幾位太尉一杯酒,祝他們馬到功成!”

衆人一起滿飲了酒,各自落座氣氛活躍起來。

張玉道:“久聞京西路常平司產業無數,又有商場,最是闊綽。今日承蒙提舉設宴,當好好吃上一餐。這兩日坐在車上,又要照顧馬匹,嘴裡淡出個鳥來!”

杜中宵聽了,忙讓手下的人上酒肉來。今天接待軍人,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有煮的,有烤的,還有炒的,讓他們盡情吃個痛快。這幾個人隨着馬匹同行,路上約束,吃不好睡不好。

記得以前聽過的評書,狄青南征,手下有什麼“四虎”,名字記不清了,想來都是杜撰的。狄青此次南下,帶的確實都是自己信得過、長時間跟隨的將領。今天來的三位,便都是如此,狄青在西北初露頭角後不久,便就跟隨着他,一路升上來的。

前鋒張玉以果敢著稱,臨戰最是勇猛。因常攜鐵鐗,戰前殺敵將奪其馬,被稱“張鐵鐗”。這種人物,當然沒有那麼多客套,上了酒筵,就要有酒有肉。

賈逵則以智計聞名,與張玉一勇一智,是狄青的左膀右臂。張玉爲前鋒,賈逵則爲前軍左將,兼任荊湖北路駐泊都監,兼管軍中後勤。孫節比較平均,與前兩人一樣,是狄青最看重的部下。

飲了幾杯酒,賈逵道:“在京城的時候,常聽人議論提舉的營田廂軍,其中炮兵尤爲犀利,見者無不稱道。可惜我們出戰匆忙,不能多待幾日,親眼看上一看。”

杜中宵道:“都監若是有心,總有機會看的。”

說到這裡,狄青對杜中宵道:“提舉,既然今日相見,順便講一講如何應對戰事。依朝廷之意,除了我帶的廂軍,提舉的營田廂軍當別爲一路。楊畋爲廣南兩路捉殺盜賊,自該帶營田廂軍出戰。只是整支廂軍由何人爲帥,朝中尚未議定。想來提舉料理了常平司事務,還是會由你帶軍出戰。能夠帶出一支人人誇耀的強軍,沒有不能打仗的道理。依我之意,由楊畋先帶兩三千輕裝廂軍,在我之後南下,爲先鋒。廣南瘴氣一消,儂智高必不能久戀廣東,可命楊畋帶軍入韶州,躡其後路。”

杜中宵道:“朝廷之意,徵南由太尉一手主持,我自無異議。等大軍過去,便讓楊鈐轄帶三千火槍兵,裝備輕裝火炮,南下韶州。”

狄青點頭同意,兩人商量些細節,一邊喝酒。

自己做營田廂軍南下的主帥一直定不下來,常平司不能突然放手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皇帝和朝廷大臣,對自己能不能帶兵還有疑慮。趙瑜看過一次,石全彬又看過一次,杜中宵的帶軍方法,跟他們熟悉的禁軍大不相同。而在朝中軍事上得到信任的,多是前方老將,如何肯信杜中宵?

這種事情沒有辦法,自己能做的,杜中宵都已經做了,現在只能等待。看朝中能不能下決心,肯讓自己帶軍爲帥,去打這一仗。

這一仗的意義重大,如果打得好,立下大功,不只是自己有了軍功,也可爲營田廂軍正名。得大了別人承認,有了支持,營田廂軍的戰法才能良性發展。如若不然,自己終於離開京西路一天,以後營田廂軍的前途可就難說了。

第108章 教科書式失敗第43章 戰前聚議第43章 示之以恩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60章 無商不富第31章 良好兵源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28章 醉仙釀第47章 致命的一里路第95章 絕路第36章 帥司所在第6章 御史之論第100章 輕鬆時刻第142章 迷惑行爲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106章 自來火第12章 三個和尚沒水喝第164章 戰還是降?第87章 進城第269章 斃敵城外第23章 可曾讀書?第29章 去不去?第180章 奇人第26章 突發大案第74章 鄰居登門第30章 殺人者死第59章 兩軍會師第54章 逃散之人第38章 試槍第57章 怎麼軍改?第97章 公事私事第112章 撞鐵板第121章 在此一舉第152章 裝車的辦法第73章 出門難第49章 免死第116章 全力向西第198章 定期儲蓄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196章 專賣店和儲蓄所第12章 打就大打第74章 兩個拳頭第47章 探礦第150章 陳勤當官第204章 走私第169章 攻佔柳中第118章 投降第78章 回鄉的榮耀第250章 兵臨城下第135章 事發第83章 霹靂車來了第212章 物是人非第183章 針鋒相對第87章 末路第21章 練兵第164章 戰還是降?第93章 恩威並施第208章 奇才第11章 墾田第10章 不賣給你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173章 廣立村社第98章 必死之局第212章 通車了第112章 大生意第10章 愛信不信第236章 時移事易第155章 販魚第247章 劉淮相親第95章 特區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268章 備戰第150章 陳勤當官第159章 從輕發落第155章 看你像賊第240章 錢與物第213章 演練第128章 做多吃多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135章 事發第38章 兵臨渡口第181章 開店第43章 自有人買第47章 探礦第61章 時間不等人第36章 窮則獨善其身第87章 先利其器第31章 兩手準備第89章 知州門客第116章 都堂議事第19章 應募者第163章 夜議第34章 大勢第11章 未雨綢繆第187章 關鍵一戰第69章 各有算盤第107章 商機第163章 夜議第185章 張網第16章 毛遂自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