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普遍貧窮

杜中宵和歐陽修正在衙門閒坐,蘇頌從外面進來,喜滋滋地道:“這幾日試了,改過幾次,用馬拉着機關鐮,確實可行。今日割麥,再無漏割之弊,而且擺入極是整齊。等選好人手,便可動身了。”

杜中宵道:“既然如此,那就抓緊時間改好機器。選了人,要仔細教過,不只是會用,而且要求他們會修。分組分隊,各有職責,回來後明賞罰。”

蘇頌稱是。在一邊坐下,吏人上了茶來。

說了幾句閒話,歐陽修又提起剛纔的事情,道:“運判多奇思妙想,遇事敢行,這幾年委實做出了許多功績。不過,對治下教書育人教師,管得過於疏闊,不敢苟同!”

說完,把剛纔遇到的事情跟蘇頌講了一遍,道:“雖然錢糧不多,教的都是孩童,但似那人舉止無行,豈不教壞了鐵監子弟?你們這裡,子弟啓蒙,入各種學校,學成了入鐵監做事。若不是從小教起,進了鐵監如何做得好事?知監,你說是與不是?”

蘇頌稱是。想了一想又道:“龍圖,其實鐵監對學校教師都有規制。他們教書的時候,必須穿戴整齊,衣寇整潔。每日裡教什麼,一切都有章程。教書之外,似也不好管太多。”

歐陽修道:“言傳身教,身教猶重於言傳!想我自小清苦,若無家母時時教導,哪裡有此日!世人爲了衣食,多終日奔波,無暇管束孩童。鐵監既立學校,廣教治下之民,是一大德政!既是德政,便就不當疏忽,免得誤人子弟!教書的人,必德才兼備,德在才先!不如此,如何教出棟樑之材!”

杜中宵道:“龍圖,鐵監的學校只教三年而已,只教書,不育人。孩童是他們自家的孩童,想育成什麼人才,各家自己去管。真正選人,是以後的事,不然何必讓人人都有書讀?會寫會算,是朝廷有餘力爲百姓做的事而已,便如人有眼能看,有腳能走。至於怎麼做人,那是以後的事。父母把嬰兒養大,學校再教他們讀寫,如此而已。終於一天,學校遍佈天下,不能讀不能寫的,便如瞎子聾子一般,就是個殘疾人,這纔是廣設學校的意義。道德教化,不在此列。”

歐陽修愣了好一會,思想轉不過這個彎來。

普及教育,義務教育,只是簡單教知識的地方。因爲方便,在上學的時候普及其他知識,那是另一回事。比如教法律知識,是爲了普法,教軍事知識,是爲了國防知識普及,都是附帶的。這種簡單的識字教育就跟防病防疫一樣,只是爲了人民健康,跟教書育人完全不沾邊。

杜中宵解釋了好一會,歐陽修才大致明白意思,問道:“那要育人成才,又該怎麼辦?”

杜中宵道:“那自然有各種學校。想進鐵監做事,有教做事的學校。想學經史,有縣學州學。各依自己性情,去學去考就是。甚至以後還可以有教種地的學校,有教從軍打仗的學樣,世事皆學問。”

歐陽修道:“運判,如此做,有什麼好處?”

杜中宵道:“沒什麼好處,能夠沒有壞處就足夠了。教這種知識的學校,內容極爲簡單,無非是讓人不在知識上成爲殘疾。能會寫會算,知道世間有無數知識就足夠了。能夠從此時起育人,那麼朝廷用人要不要從此時起?學得或好或壞,便跟教師有了關係。甚至教者或有偏心,成績就大不同。時間久了,必然就有哪裡的學校好,哪裡的學校差。人有貧有富,富者自然就會想方設法佔好學校,貧者必然就會被排擠出去。這些學校是朝廷出錢,世間只有富者賙濟窮人的道理,哪有佔窮人便宜的道理!”

歐陽修道:“不然,這裡是鐵監。依我這些日子所見,鐵監裡雖有階級,然相差不大。縱然是管事的吏人,拿的錢糧也並不比做事的人多,貧富從何談起?”

杜中宵笑道:“龍圖,拿一樣的錢同樣也有貧富啊。若不如此,唐初天下均田,怎麼不過百年就無法支持?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無法挽回。”

蘇頌道:“現在鐵監發的錢糧,總是略多於一家之用。節儉一些,總能存些錢下來,不似種地的農夫。積攢幾代,只要能在鐵監做事,總不至於家貧。”

杜中宵搖了搖頭:“子容,這些日子我也在思考此事,想了很久,不是這個道理。爲什麼要去想這些呢?因爲鐵監裡做事,特別是跟機器有關的,要傑出人才。怎麼把人才吸引到這裡?當然是讓他們覺得在鐵監裡做事有好處,比外面過得好。但是不是多發錢糧就可以呢?不是。那是個無底洞。所謂多,多少是多?萬貫家財不一定多,比做其他事的人多才是多。”

歐陽修一愣:“運判這樣講,是什麼意思?不多發錢糧,又該如何做?”

杜中宵道:“這樣講吧,以龍圖所見,可有小農種田發財富貴的?若說勤勞,哪個不勤勞;若說節儉,哪個不節儉。然而升斗小民,不要說大富大貴,就連衣食豐足,也難保幾代。鐵監的工人也是一樣的道理。概因這些人,是無法攢下餘財的。”

“農民種地,朝廷收稅賦,若是自己田地,無非如此。縱然水旱無常,一般農民都有積蓄,不是災荒是能渡過去的。但是,天下兼併之事常有,人人豐足的日子卻難見。”

“是不是朝廷的稅重了呢?減了稅,他們就能過好日子了,顯然不是。這樣說吧,不管是均分田土也好,還是似鐵監工人,大家錢糧差不多也好,只要人人如此,就必然無積蓄。手中沒有積蓄,一有意外便就無法支撐。每家都有差不多的地,收差不多的糧,除非你不買東西,不然糧價必低,你買的東西必然很貴。差多少呢?剛好活下去而已。工人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拿到的錢差不多,再是豐厚,平均起來也是無餘財的。錢哪裡去了?像前些日子肉菜漲價,錢那裡去了。將來有了子女,鐵監的房屋不夠居住,到外面去買房,價錢必高,到那裡去了。如果外面的貨物價錢漲不上去,做生意的都有大把利息,那麼店鋪的租金必定會漲上去,價錢不得不高起來,錢到那裡去了。自己有店鋪做生意?別逗了,一月做生意賺十貫錢,租出去能收一百貫,哪個有店鋪的會做生意?”

“一句話,只要是只能靠自己的力氣和才氣賺錢的,最多隻是過得好過得壞而已,不會有什麼積蓄的。只有用錢生錢,用地生錢,甚至朝廷管不到的地方,用權力生錢,才能富貴。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話雖然粗,講的道理卻是不錯。如果百姓普遍手中有錢了,不管是朝廷,還是勢力人家,總有辦法一下把你的錢收走。要想讓治下百姓過得好,發錢糧是一,還要有辦法讓這些錢糧不貶值才行。”

“這就是學校如此的道理。教書育人是其他的事,那些學校,只是要讓百姓不殘疾,能夠有賺錢的本事。他們自己賺到賺不到,衙門就管不了。只要留下門路,就已足夠。”

第66章 反殺第102章 這是小的?第185章 張網第72章 兵臨靈州第24章 大軍集結第10章 馬大官人第95章 特區第77章 誰買誰倒黴第39章 順化渡第17章 通判要來了第138章 查糧第23章 可曾讀書?第4章 包龍圖第63章 葉縣第215章 常平判官第167章 本是練兵第35章 風雨欲來第82章 鍊鋼第150章 陳勤當官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100章 入城難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1章 平安是福第204章 走私第44章 吾鄉有人第29章 奏對第10章 不賣給你第145章 沒有準備第60章 目標黑水城第44章 新與舊第203章 不期而遇第100章 兩使相遇第118章 新政失敗第151章 裝車如打仗第111章 石州第193章 進軍于闐第121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51章 進逼甘州第15章 意外收穫第155章 兩難第40章 不進則退第57章 靜候時機第70章 試炮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120章 謹慎爲上第39章 兩難第147章 大亂將起第66章 三州賣酒第205章 人才難題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61章 于闐商人第66章 力求全殲第160章 應有盡有第122章 陰暗角落第6章 做個什麼樣的官第47章 隨你喜歡第22章 實驗第46章 民亂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47章 探礦第190章 進佔疏勒第164章 過去不須提起第81章 出鐵第186章 刺刀戰第178章 富國強兵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167章 猴戲第170章 圍城第18章 無路可走第235章 突破口第114章 難以捉摸第28章 醉仙釀第67章 數路齊出第235章 突破口第120章 再見已不是從前第155章 看你像賊第118章 新政失敗第150章 破城第39章 雜談第8章 兩難第261章 戰機不能失第3章 同行是冤家第213章 演練第72章 進攻第177章 分進南北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12章 意外之喜第49章 党項軍略第56章 一碗麪而已第122章 倒黴鬼第22章 釀酒證明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205章 先讀書第21章 契丹來客第31章 競爭第105章 面對第105章 寶貨第241章 保值第44章 奇兵第111章 權在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