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搶佔先機

聽了這話,李鋮不由皺起眉頭:“要錢?現在鐵監很缺錢嗎?”

杜中宵無奈地道:“副使,鐵監建起來,只有內庫撥來的五十萬貫現錢,再就是本路各州調撥的糧米。兩萬餘人,月月都要發錢糧,鐵監的鐵又賣不出去,怎麼會有錢?現在鐵監的賬上,只有二十餘萬貫現錢,到現在也是月月見少,沒有節餘。”

宋祁道:“運判,鐵監的鋼鐵極是優良,價錢也不貴,人人搶着要,怎麼賣不出去?”

杜中宵搖頭:“搶着要是不錯,可要運出去啊!澧河對面的那處鎮子相公們都看了,日見繁華,不知多少外地客商住在那裡。他們買的貨物,在鐵監的貨場堆積如山,運不走。除了近便的幾州,其他客商都是用火車把貨物運到襄城或者唐州,哪來那麼多的車船?”

李復圭聽了忙道:“運判說的不錯,我們唐州這裡的碼頭,也堆積了大量貨物。有的等船,有的等火車,我聽說有的已經排到數月之後了。”

李鋮道:“可我看修好的鐵路上面,並沒有多少車啊。半天都不來一輛,空蕩蕩的。”

杜中宵道:“副使,現在我們哪裡有那麼多車?鐵監只有那麼多人,制一輛車不容易,要許多鋼鐵還有時間,還要有本錢。鐵監的貨物賣出去,才能湊出本錢來。再者,這路只有一條,只能跑一個方向的車。中間只有幾個地方可以停車等待,兩車交會,當然是只有那麼多了。”

李鋮聽了,眉頭越發皺得緊,問道:“依運判所說,若兩個方向都能跑車,難道要再建一條路?”

“那是自然。這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當然要鋪複線。也就是並行在一起的兩條路,南下的走一條路,北上的走一條路,那樣車纔會多起來。小地方沒有必要,可這條路,通的是襄州,連接江漢。北邊連通汝河,不知有多少貨物要運。”

李鋮嘆口氣:“如此說來,鋪路可是不容易。那要用多少鐵?多少錢?”

杜中宵同樣嘆了口氣,不再說話。都看見鐵路鋪起來了,上面跑着火車,好處很多,以爲是容易的事呢。鐵監用着幾乎免費的勞動力,有從路到州縣的配合,自己挖礦,自己鍊鐵,生產着這個世界最選進的產品,一年了卻一文錢都沒賺到,全搭到這幾百裡鐵路里去了。當然,還有鐵監的基礎設施,還有無數的各種機器,可也花了幾十萬貫的本錢,還有營田務的利潤呢。

蘇頌任知監,杜中宵要到襄鄧營田,以後的賬必須要算清楚,沒有這種好事了。

一時沉默,飲過幾巡酒,晏殊道:“對了,我們前些日子看了鐵監製的農具,甚是好用。若是能夠賣出去,當賺不少錢。鐵監賺錢的辦法甚多,不必在鐵路的鐵上賺錢。”

杜中宵道:“相公,兩三個月後我就要到營田務,組織今年的營田,鐵監的事務交給蘇知監。賬是要算清楚的,這一年來,營田務賺的錢,全部都交給鐵監用了,賬目都在那裡。鐵監的農具,先要給營田務還賬,還完了纔好賣到別處。今年來的營田廂軍,比去年還要多許多,農具必不可少。”

李鋮點了點頭。賬當然要算清楚,杜中宵不算,三司和轉運司也要算。鐵監已經基本走上正軌,以後是要賺大錢的,三司已經盯住了。

范仲淹道:“依杜運判所說,其實鋪鐵路,也不容易?”

杜中宵搖了搖頭:“相公,也不能這麼說。鐵監一年的功夫,不也鋪了幾百裡出來?只要朝廷捨得花錢,鐵路鋪得也快。現在鐵路已經聯通了襄城和唐州,汝河和泌河雖然走不了大船,終究水運方便。鐵監的貨物能運出去,就能賺到錢。怕就怕,朝廷貪鐵監的錢,不肯把鋼鐵用在修築鐵路和造火車上。”

大宋自立國已來,財政就沒有寬裕過,三司對錢的渴求,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哪怕知道鐵路有無窮好處,爲了眼前的利益,也很可能會限制修路,優先生產其他產品,先把錢賺到手再說。

范仲淹點了點頭,看着晏殊,又無奈地搖了搖頭。杜中宵的話說的不錯,前些年西北開戰,財政虧欠太多,這兩年地方事端不斷。能夠收上錢來,是三司的第一大事,鐵路算得了什麼。

現在當政的,多是當年反對慶曆新政的人,范仲淹在朝裡說不上什麼話。

杜中宵倒是無所謂,他建了鐵監起來,有蘇頌管着,穩步發展不成問題。至於產能分配,建設和利潤的比例,已經與自己無關了。只要開了這個頭,以後就是順其自然,總能發展起來。

李鋮嘆了一口氣:“此次集議,本是議營田事務。前幾日計使來書,說是鐵路有許多好處,讓我們商量一下,最好能在今年建到洛陽。運判未來之前,我們商量着,問題不大。你們四州,數月之間就能鋪出三百里路,我們集中六州人力,再鋪三百里又有何難?北邊三百里,河南府、汝州、孟州和鄭州,四州出人,也不難鋪就。卻不想人力好說,鐵卻有些難了。”

杜中宵道:“如果轉運司做得了主,這一年不求鐵監賺大錢,以鋪路爲主,此事勉強可以做到。只怕三司不願意。要修路,朝廷爲何不鋪到開封府?——不過,副使,把路修到襄州,好處極多。現在鐵監還剩了些鐵,我已命人軌成鋼軌。儘早運到唐州來,幾州出民夫,加上來營田的廂軍,可以數月鋪好。”

李鋮點頭,對范仲淹道:“範相公覺得如何?”

范仲淹問杜中宵:“鋪到襄州,要走哪裡?”

杜中宵道:“走新野故縣,經光化軍境內,直到襄州。”

范仲淹想了一想道:“那要跨過白河,只怕不易。架一座橋,數月不可能。而如果不架橋,就成了斷頭路,用渡船太過麻煩了。”

杜中宵道:“不架石橋,架鐵橋!鐵監已經試過,可以用鋼鐵製成鋼條鋼板,架橋極是快捷!”

“架鐵橋?”聽了杜中宵的話,幾個人一起驚叫。

李鋮道:“運判,鐵之一物,用處無數。用來架橋,可是古之未聞。”

杜中宵道:“副使,鐵路是用鐵鋪的,一樣是前所未有的事。用鐵架橋,又快又勞固,而且時間短用功少。真正算下來,並不會比石橋貴到哪裡。”

幾個人面面相覷,好一會不說話。最後范仲淹道:“如果能架鐵橋,又貴不到哪裡,那便就架!路修到襄州,溝通南北,事關重大。剩下到洛陽和開封府的,朝廷自會想辦法。”

第38章 向東第168章 你們不管我管第150章 陳勤當官第84章 窮途末路第244章 緊急進京第25章 欽差試炮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108章 教科書式失敗第130章 香布的改變第78章 党項來人第146章 圍城第89章 各有側重第162章 不如離去第31章 炒鋼第150章 陳勤當官第84章 實在聽不懂第121章 派人探望第230章 南下不易第185章 地方矛盾第138章 提前賣票第65章 介紹進學第66章 酬功第144章 做大事情第64章 謀劃第48章 慶功第100章 要不要也降?第30章 僥倖第186章 刺刀戰第231章 細作第136章 學校第20章 威力盡顯第143章 亂起第72章 不等了第100章 意外之喜第131章 邊打邊談第60章 聞風而至第126章 前路第184章 冤家聚頭第162章 不如離去第214章 保護價收糧第52章 若即若離第203章 一切都變了第126章 輸不起第47章 不念舊惡第128章 剛剛好第63章 陰錯陽差第231章 大不一樣第91章 沒有出路第133章 兩件大事第76章 吃好住好第63章 獵物第110章 三岔口第221章 賈逵出兵第77章 先關起來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135章 不爲他人做嫁衣第14章 去葉縣第38章 兵臨渡口第15章 朝爭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97章 無敵霹靂車第78章 不情之請第47章 有賞有罰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193章 進軍于闐第138章 價格雪崩第117章 大主顧第175章 張岊東來第57章 靜候時機第245章 越次入對第202章 不理他們第189章 必須稱臣第181章 焉耆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139章 沒有道理第88章 談判第108章 商業旺地第68章 別出心裁第83章 攻城受挫第131章 受不了了第226章 進退兩難第202章 動物園第82章 日暮途窮第50章 烈酒如火第118章 新政失敗第224章 回鄉第84章 實在聽不懂第52章 一敗再敗第72章 進攻第85章 四散而逃第19章 牙人爲主第135章 大戰在即第109章 獻不獻城?第12章 要搶佔先機第47章 你去葉縣吧第70章 試炮第227章 一天一杯果汁第99章 破靈州第54章 贊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