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蠻荒之地

晚上酒筵,杜中宵提了鐵路上不得走馬車的事情,李復圭輕輕帶過。杜中宵不得不懷疑,是不是牽扯到李復圭的什麼經濟利益。現在鐵路運力不足,貴重貨物運輸,還是大有錢可賺。

實際上李復圭與此事無關,他只是不重視而已。鐵路空在那裡,又沒有軍隊嚴密巡查,百姓藉以圖利無法避免。下面官吏藉此收些錢財,所在多有,這種事管起來不勝其煩。

即使火車撞了馬車,出了人命又如何?這種官司清楚明白,衙門既已禁止走鐵路,被撞死了活該倒黴。這個年代,官府的行政能力有限,正經事情做不過來,哪有空去管這些自己尋死的人。

下午得了提醒,杜中宵提一句便就不說。李復圭覺得事情多餘,根本就沒往心裡去,此事就此被輕輕揭過了。其實杜中宵擔心的是,在鐵路上運貨的有錢人,並不會自己去趕車。真出現了人命官司,出事的是被僱傭的窮人,將來必然出現爭端。

這便是不同背景產生不同想法。李復圭根本就不會有這種煩惱,撞死了窮人,那就把違禁的貨主罰得傾家蕩產就是。甚至牽連到州衙官吏,那就一起辦了,這正是他拿手的本事。事情辦得好,還可以得一個處事果決的名聲,把壞事辦成好事。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杜中宵是把事情做在前面,預防爲主,跟李復圭根本不是一個路子。論做官的能力,杜中宵比不上李復土。論做事的能力,李復圭又差了一些。

集議結果寫成公文,衆人簽名畫押後,便就各自離去。

歐陽修要回隨州去看叔父,與杜中宵和向綜同行,先去隨州。

隨州地近荊湖,人煙稀少,河流湖沼衆多。這裡現在最大的出產是耕牛,大量被販向中原,價錢極低。百姓養牛,都是放養在池塘沼澤周圍的草地,打上烙印,便就不管。賣牛的時候,設起圍欄,裡面放好草料,牛羣自然聚集。這種養牛方法幾乎沒有成本,價錢很低,一兩貫就可買頭耕牛。

在這一帶營田,土地和耕牛都不是問題,最缺的是鐵製農具。這一帶大多數的地區使用的還是木製農具,非常原始。土地多,廣種薄收。

看着路邊一望無際的閒田,偶爾有幾個村落點綴,歐陽修道:“運判,隨州這裡一州萬餘戶,閒田無數,耕牛盡有,是營田的好地方。只要善加體恤,一兩年間,就能收糧無數。”

杜中宵道:“不錯,就是如此。這一帶最缺的是人,人來了,就一切好辦了。唐州隨州和鄧州與其他地方不一樣,因爲河流向南,而非東向,大多數河流倒流。是以此處與中原交通並不方便,而南邊荊襄又荒蕪,才成這般景象。兼之不在南北大路上,太過偏僻。”

此時後世的武漢地區還多大澤,地理格局不同。南下取道襄州,而後去江陵府,即荊州,再轉向鼎州進入湖南。是以南北交通的要害是襄州,對着北邊的鄧州,隨州恰巧被繞過。等到武漢發展起來,按照就近原則,中原經信陽直下武漢,隨州又不在這條路上。

杜中宵記憶中的兩湖,中心是武漢和長沙,即是這個時代的鄂州和潭州。這個時候,鄂州一帶沼澤遍佈,還沒有發展。潭州則出城即是梅山蠻,漢人稀少,不時爆發叛亂。爲什麼叛亂?因爲潭州周圍的開發嚴重影響了蠻族上層的利益。

想起此事,杜中宵嘆了口氣:“正是人煙稀少,多土著豪族,營田務開過來,只怕不太平。”

歐陽修笑道:“運判多慮了。這裡土地廣有,都是閒田,開了之後地方也得好處,怎麼會不太平?”

杜中宵搖了搖頭:“龍圖,地方得好處,是誰得好處?營田務開來,必然不能只開荒種田,還要教民耕種,教化地方。隨州地方偏僻,不少地方還刀耕火種。營田務來了,必然會推廣農具,教民如其他地方一樣種稻植桑。有了這些,平常小民也可開塊閒田,成小康之家。當地豪族的奴僕,必然不會甘心受人役使,自己做小農如何快活?如此一來,土著豪族豈不怨恨?凡地方之亂,多是豪族所爲,哪裡會跟中原百姓樣,沒有衣食才聚而爲亂。這些地方根本不缺土地,不一樣的。”

這個問題杜中宵是最近纔想明白。這些年來,荊湖和兩廣的化外之民多次叛亂,前邊有區希範,現在儂智高也已出現苗頭。他們到底爲什麼叛亂?課本上學到的,這些統統被稱作起義,是爲了反抗朝廷的暴政。但是仔細梳理事件的經過,這個道理就講不通。

真正的原因,是大宋立國已經近百年,以前的偏僻地區慢慢得到開發。在社會不發達的時候,當地的普通人難以獨立生存,大多都是本地豪族地主的奴僕。地方開發,朝廷的勢力進來,落後的人身依附奴隸制是不被承認的,從而擺脫豪族,或者說奴隸主的控制。豪族不滿,由此發生叛亂。

這個過程其實很明白,本就不該有誤會。前世有例子,西藏解放的時候,同樣發生叛亂。這樣的叛亂怎麼可能稱爲起義呢。這個年代的叛亂,大多性質相同。站在底層勞動者的立場上,也沒有正當性。

隨州地方跟唐州不一樣,因爲過於落後,人口多是由地方大族控制。營田務進來,必然帶來生產力和社會發展水平的飛躍,地方豪族會坐視纔有鬼了。

不說別的,能夠這樣養牛,就說明了這裡的農業水平多低。

歐陽修道:“運判多慮了。營田務來這裡,必然會推廣鐵製農具,教民耕種。就是地方大族,同樣會得到好處。他們原來僱人,只能種一百畝,現在僱同樣多的人,可以種五百畝,租子收的多許多。”

杜中宵道:“龍圖,話不是這樣說的。豪族憑什麼控制人口?一是爪牙無數,動輒私弄,百姓不敢逃離。但最重要的辦法,是耕具、種子等等,凡是活命的東西,都在他們手裡。離開了他們,百姓無法存活。縱是心中不甘,也只能任他們役使。豪族不缺吃喝,多收糧食又有什麼用處?對於他們來說,百姓脫離其掌控,縱然多收錢財,實際沒有多少用處,還是不能滿足其欲。”

剝削最有效的辦法是什麼?直接人身控制是低級手段,社會早就過了那個階段了,最有效的還是控制生產資料。沒有生產資料,普通人離開奴隸主無法生存,只能任其魚肉。

這一帶土地不缺,豪族控制奴僕的手段,是掌控農具、種子諸如此類。農業技術發展,會立即削弱他們的掌控能力,怎麼會支持?同樣的人,是會多收錢糧,但對這些豪族來說有什麼用?

這幾天瞭解了隨州的情況,杜中宵斷定,營田務到這裡,必然不會太平。再跟在唐州時一樣肯定不行了。來的是廂軍,唐州時的辦法是化軍爲民,在這裡,只怕必須還要保持軍隊的性質。這裡的營田務要使用軍屯的形式,不能像以前廣建村莊,不然以後會吃苦頭。

第68章 反攻第7章 審案第72章 比刀第28章 奪權第45章 定計第138章 進退不得第144章 做大事情第38章 試槍第27章 一命換一命第260章 內亂第177章 分岐第41章 張馳有度第62章 追查第5章 往何處去?第90章 月餅第26章 文還是武?第102章 奇風異俗第129章 提拔第3章 官制第205章 先讀書第43章 舊人相見第48章 君自爲之第111章 首告第77章 禍福自招第34章 人心惶惶第24章 劫富濟貧第32章 收網第269章 斃敵城外第196章 不能退讓第42章 故人屬下第229章 如果勝了呢?第106章 殺人越貨第63章 文臣論兵第57章 怎麼軍改?第78章 党項來人第75章 全部押中第74章 鄰居登門第38章 向東第20章 官哪第70章 喜憂參半第109章 獻不獻城?第184章 文武殊途第163章 夜議第54章 爭端第7章 一拍即合第212章 通車了第102章 願意獻城第24章 新知縣第3章 破城第39章 古礦洞第171章 初敗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84章 兄弟相見第111章 權在官員第44章 奇兵第79章 得償所願第43章 自有人買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111章 權在官員第18章 買空賣空第76章 人心惶惶第190章 重立規矩第44章 奇兵第116章 重臣雲集第59章 巧遇第103章 杖斃第110章 三岔口第87章 進城第35章 來客第6章 糟民第56章 依山而陣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38章 進山第38章 向東第66章 屬官第6章 御史之論第235章 先鋒南下第68章 看中了你的資質第26章 突發大案第106章 故人重逢第31章 良好兵源第133章 回鄉第110章 變出來的錢第83章 自相殘殺第247章 劉淮相親第48章 雙刃劍第167章 猴戲第150章 陳勤當官第17章 通判要來了第72章 一路向西第44章 債券第95章 賭東道第77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93章 一切都很新奇第46章 人心惶惶第87章 軌道第260章 內亂第79章 有進有出第188章 大勝第13章 破飛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