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回京奏事

慶曆七年初,河北路經略使夏竦入京,與王貽永同爲樞密使,樞密院重回兩主官舊制。幾乎同一時間,王凱由麟府路部署,升任並代路鈐轄兼管勾麟府路軍馬事,張岊升爲麟府路部署,依舊兼任沿邊都巡檢使。緊接而來的,是讓杜中宵和王凱兩人入京奏事,火山軍事務由張岊代管。

營田務裡,杜中宵拿着公文,對王凱道:“鈐轄,朝廷讓我們乘傳赴闕,片刻不可耽擱。可又要我們帶上火槍火炮,待有司備詢。火槍還好說,火炮沉重,路上帶着哪裡走得快?”

王凱道:“我看火炮也不甚沉重,無非帶幾頭駱駝,運着去就是。朝廷既是如此定了,我們當謹慎行事,寧可多帶,不可疏忽。”

杜中宵苦笑:“這一路上幾千裡遠,無數驛站遞鋪,只怕無駱駝可換。”

王凱道:“多帶幾頭就是。我軍中自有馱畜,知軍不必爲此費心。”

唐龍鎮一戰的詳細情形,是王凱和張岊奏報樞密院,裡面對火槍火炮大大吹噓了一番,稱爲守城之利器,當者爲齏粉。並且說,如果這些兵器大規模應用,再也不用懼契丹和党項的騎兵。也說明了這些武器都是杜中宵所制,使用焰硝發射彈丸,製作精巧,有神鬼莫測之能。一直等到現在才讓帶着進京,不是朝廷沉得住氣,而是沒有人相信,都認爲是邊將誇大其詞。直到夏辣入樞密院,相信杜中宵這個舊部,才讓帶着入京演示。這就是朝中有人的好處,不然有了功勞,也未必會有封賞。

王凱和張岊俱已升官,杜中宵不歸樞密院管,要入京之後才知道會不會賞功。此時的昭文相是賈昌朝,夏竦回京,他疑心夏竦意在中書,杜中宵曾經當過他的籤判,便拖了一拖。

杜中宵並不急着帶火槍火炮到京城演示,這東西有用,是確鑿無疑的事情。自己爲知軍,完全可以打造一支小型的火器軍隊,並不需要朝廷全力支持。等時機到了,一鳴驚人,立個大功,比現在入京好得多。倒是王凱和張岊兩人對此極是重視,多次向朝廷上書。

與王凱收拾停當,對張岊交待了一應事宜,杜中宵還是有些不放心。一再叮囑,唐龍鎮那裡重兵佈防,但糧草要從火山軍運去,不要從當地徵收。城中暫時不許民戶居住,等到自己回事再從容佈置。

這一帶武將爲州軍長官是慣例,張岊雖覺得杜中宵過於謹慎,還是一一答應。這幾個月雙方合作愉快,又立了大功,沒必要在這些小事上計較。

自火山軍出發,經幷州過潞州,一路南下,到西京河南府已是二月中旬。乘傳赴闕,一日一驛,日期都是定死的,只有極少的機動時間,杜中宵和王凱一日都沒有耽擱。

從驛館出來,看着不遠處的洛陽城門,杜中宵嘆道:“到了這千年古都,卻不能入內遊覽一番,着實可惜。等到我們回來,路上不那麼緊急了,當緩緩而行,不再這樣疲於奔命。”

王凱笑道:“這算得什麼!兩軍開戰,將士們行得比這快得多。我們一路上有驛館安歇,吃喝俱是準備好的,比那時不知好了多少。等我們回朝覆命罷了,回程依着知軍就是!”

杜中宵笑着搖了搖頭,一天七八十里路,說起來不多,但日日如此,着實有些受不了。當然王凱說得也沒錯,打仗的時候,行軍比自己苦多了。但現在到底沒有打仗不是?

離了河南府,上了兩京驛道,路就好走得多了。三日之後,到了新鄭門外,杜中宵和王凱一起上表請見,歇在了城外的驛館裡。外地官員入京,必須得旨纔可進城,時間長短可就說不定了。反正杜中宵兩人在時限內到了城外,沒有違限,其他的安排與兩人無關。

此時已是春天,汴梁城外菸柳含翠,蒼鷹高翔,與火山軍相比,完全是兩種景象。

杜中宵站在驛館門外,看着四周的景緻,路上的行人,心中無限感慨。不知不覺間,自己離開這裡已經近兩年了。這兩年忙忙碌碌,竟然感覺不到時光的流逝。可惜此次入京太過匆忙,沒有來得及給家裡去信,不然讓父母妻子到這裡見一面也好。不知在京城能待多少日子,家人來不來得及趕來。

正在這時,路上一匹馬停下,下來一個官員,對杜中宵道:“待曉,你果然到了!”

杜中宵轉頭一看,原來是韓絳,急忙迎上前去。陳州通判一任之後,韓絳入館閣,後歷任同知太常禮院,此時爲直集賢院、殿中侍御史、開封府推官。他既帶館職,官階也比杜中宵高,更不要說開封府推官這差遣比杜中宵的知軍強了無數倍。當年的同年進士,韓絳依然是官職最高的人。

快步迎上前去,行過了禮,杜中宵道:“我才入驛館不足一個時辰,不想子華就趕了過來。”

韓絳道:“我算過了你到京城的時限,派了人在這裡張望。你一到京城,我便得了消息。”

寒暄幾句,杜中宵把韓絳讓到驛館自己的住處,分賓主落座了。

問了一路上的辛勞,韓絳道:“年前你們佔了唐龍鎮,又擊潰了契丹劫掠人馬,在京城裡傳得沸沸揚揚。可惜火山軍路途遙遠,不通音訊,沒個確切信息,不知你到底如何。”

杜中宵道:“說來慚愧,這一戰只是放了幾槍,並不曾與契丹人交戰。那些契丹人深入宋境,又無糧草補充,最後凍餓而死,卻是天收。後來蕃部攻破了他們的寨子,劫掠而去,投了党項人了。”

韓絳笑道:“兄弟你說得輕鬆,卻不知京城傳得多麼怕人。都說你們敗了契丹,佔了好大地盤,都怕契丹不憤,起大軍與本朝廝殺呢!”

杜中宵也笑:“這些話只是嚇嚇無知小民罷了,哪個官員會信?此時契丹與黨項交惡,年年大戰不已,怎麼會爲一座本不屬於他們的小城擅開戰端。再者說了,是契丹人深入宋境,我們處處小心,並不曾攻擊他們,契丹人又能說出什麼話來?自己不帶糧草,支撐不住,怪得誰來!”

韓絳搖了搖頭:“說出來你不信,這可不是市井小民在傳,許多官員也深信不疑。這幾個月不時有官員上章,要求在河北路集結重兵,修茸城池,防備契丹南下。直到你與契丹的使臣談過了,兩國立了文書,還有官員說是契丹的緩兵之計呢!是夏太尉一力主張,纔打消朝廷疑慮。”

杜中宵無奈地道:“行軍打仗不是兒戲,契丹要重兵南下,也要準備許久,一切都有端倪。自唐龍鎮一戰後,契丹兵馬並無動靜,怎麼就會起戰端呢。”

韓絳嘆了口氣:“你是在邊地做過官的人,對這些自有分寸。可朝裡的官員,有幾個曾經在邊地爲官?有幾個曾經戰陣?你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別人眼裡可不是這樣。”

隨着范仲淹和韓琦等人離開朝廷,到外地爲官,西北戰場上成長起來的官員多被排擠,在朝廷爲官的不多。唐龍鎮一戰,前線的杜中宵、王凱和張岊等人氣定神閒,卻不想嚇壞了多少朝中官員。他們可不知道前線到底什麼樣子,不知道這一戰贏得多輕鬆,只聽說拓地數百里,以爲要發生什麼大戰呢。

第73章 各想出路第18章 買空賣空第260章 內亂第12章 打就大打第111章 首告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118章 普通人第119章 一定要做好第28章 奪權第236章 時移事易第73章 內部牽制第47章 你去葉縣吧第44章 債券第25章 何不拼一場第37章 白紙做畫第26章 爲天地譜曲第205章 先讀書第117章 無路可逃第73章 形勢突變第208章 基礎不牢第173章 大軍聚集第40章 模範村莊第74章 風波第107章 商機第24章 秘密回京第108章 想法不同第33章 臣願出征第73章 出門難第24章 大軍集結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96章 好土第147章 初戰告捷第98章 無事生非第191章 合圍第3章 官制第270章 讓一讓如何?第59章 重騎立功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41章 差強人意第59章 巧遇第19章 攻破曲陽第65章 胸有成竹第11章 決戰第210章 韓琦到來第202章 動物園第47章 不念舊惡第196章 不能退讓第16章 生意興隆第128章 伊州來使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92章 大戰將起第39章 兩難第127章 該讓而讓第128章 剛剛好第13章 聲東擊西第142章 商路第9章 葉縣第263章 初勝第80章 洞房花燭夜第113章 最後一戰第171章 初敗第40章 盡殲來敵第242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上)第61章 時間不等人第144章 做大事情第122章 豈能饒過!第260章 內亂第9章 初戰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21章 嚇了一跳第236章 時移事易第1章 驚天大案第118章 普通人第142章 今非昔比第190章 重立規矩第2章 同年第103章 大開眼界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117章 無路可逃第97章 各取所需第53章 無主之地第122章 新的時代第16章 佈置第176章 重設帥司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66章 酬功第18章 買空賣空第42章 債券第53章 無主之地第138章 進退不得第75章 自尋退路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86章 多學多煉第86章 逝者已矣第142章 旅遊團第75章 全部押中第49章 免死第44章 閒情第89章 知州門客第4章 三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