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再回幽州

看着車窗外如潮的人流,還有大羣的牛羊駱駝,杜中宵道:“有了河曲路,又恢復西域,這幾年朝廷終於不缺馬匹駱駝了。如若不然,運糧還真不是容易的事。”

李復圭道:“是啊,現在朝廷只要願意,輕意就可以聚集起數十萬牲畜。前幾年哪裡敢想?”

其實翻過燕山作戰,也很少要出動十幾萬大軍。離開中原對外作戰,戰爭規模受到了很大限制。凡是十萬以上的軍隊,都是歷史上少有的大戰。現在有了鐵路,有了養馬地,宋朝財大氣粗罷了。

馬鏑看着車窗外的情景,嘆了口氣:“大宋有如此多的軍隊,又有如此多的牲畜,還有數不盡的糧草,契丹焉能不敗?就是用人去推,也把契丹堆死了。”

杜中宵搖了搖頭。如果朝廷沒用,怎麼可能把契丹堆死?五胡亂華,五胡纔多少人?就導致了中原陸沉。更不要說歷史上會發生的女真人滅了北宋,蒙古人又滅了南宋,滿清還把大明給直接滅掉了。

說到底,朝廷不強,還會成爲百姓抵抗的包袱,最後帶着整個民族跌進深淵。

下了火車,富弼和劉幾已經在車站迎接。衆人行禮,到了幽州官衙。

幽州的官衙是以前契丹的留守府,極是壯麗。不遠處還有契丹的皇宮,還有許多衙門,現在大多沒了用處。現在幽州,還是半軍管,官員不齊。一切都在慢慢復甦,會慢慢好起來。

在官廳裡分賓主落座,富弼道:“卻想不到,幽州一戰剛剛結束,大軍就要北上。本來想着,怎麼也要等上一兩年,幽州這裡百姓恢復過來,才能北上中京道呢。”

杜中宵道:“有馬鏑南來,說是附近數州將領,要一起獻城。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縱然是有諸多困難,還是不能錯過。此次出動十五萬大軍,幽州作爲後方,可不容易。”

富弼道:“鐵路已經修過來了。只要糧草都是從中原運來,也沒有什麼。現在幽州很窮,大部分人家,家中都沒有存糧。中原不運糧過來,還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呢。”

杜中宵道:“是啊,幽州一戰,契丹對地方搜刮太狠。相公,現在是如何救濟?”

富弼道:“各城和各鎮,都設了粥棚,儘量不能餓死人。中原運來了糧種,讓他們把地種了。現在青黃不接,本就是一年中最難的時候。”

杜中宵道:“我以爲,除了粥棚之外,還應該以工代賑。只是施弱,老人孩子還好,青壯年人也吃不飽,等在那裡浪費。諸如修橋鋪路,開挖河渠,都可以先做起來。做活的人,除了管他們吃飯,還可以發些錢財。百姓手中有錢了,自然就會有客商來賺。地方熱鬧起來了,許多事情就好做了。”

富弼道:“官府手中也沒多少錢,如何發得下去?地方的富戶去年也被契丹搜刮盡了,現在同樣指望不上。只要熬過夏天,地裡收了糧食就好辦了。”

杜中宵道:“可以讓朝廷撥錢下來嗎。新佔之地,本地要發錢賑濟。”

富弼想了想,道:“太尉說的是。只是現在又開大戰,只怕朝廷也沒有錢啊。說到底,近幾年年年打仗,朝廷的家底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杜中宵本想再勸,想了想還是不說了。這個年代比不得後世,事情發展得慢,百姓也沒那以急。幽州這裡今年只要不餓死人,百姓們應該就感念恩德了。對於富弼來說,做到這個程度就夠了。

其實朝廷怕什麼發債?新得了這麼多土地,特別是幽州,本是富裕之地,又戰據咽喉,很快就能發展起來。這種債務,應該很容易發,也很容易還得上。最近這些年,開封府的京西路,着實是有許多賺了大錢的富貴員外。此時全國的工業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需要的新資本不多,他們的錢沒了去處。買了國債,總還有利息領着,官民兩利的事情。

不過現在是文彥博當政,對於將來償還的利息,感到壓力山大,不想多發債罷了。當然,也跟宋朝現在官員的治理水平有關,從上到下,缺乏做這些事的人才。

聊了一會閒話,富弼道:“此次北上,太尉欲要怎麼做?”

杜中宵道:“王凱和賈逵兩軍在河東路,調到幽州還要些日子。我欲以劉幾一軍先出發,與馬鏑一起回去,先把獻的城池佔了。等王凱和賈逵兩軍到來,我與他們一起北上。”

富弼點了點頭:“如此做倒是快。不過,劉幾隻有五萬人,是不是兵力少了些?”

杜中宵笑道:“現在的契丹,連三萬兵也難湊出來。只不過遊牧部族,人人皆習騎射,若是去進攻讓人頭痛。但若是他們來攻,五萬兵他們就沒有辦法了。”

其實若是按着前朝的習慣,有五萬兵,就可以橫掃草原了。契丹主力已經全部被消滅,剩下的殘兵不多,五萬人就無法抵擋。杜中宵多還是受前世影響,雖然理智上知道可以,習慣上還是多發兵。這有什麼辦法?前世知道的各種大戰,動不動就是數十萬大軍。現在宋朝有這樣的國力,客氣什麼。

其實歷史上,王朝的動員能力是有限的。只要軍隊的質量有保證,不足十萬人就可以攪得天下大亂了。數十萬軍隊,往往是各種人員全算上,真正戰兵沒有多少。

就像此次進軍,戰兵十五萬,後邊還有四十餘萬運糧的民夫。全算在一起,近六十萬人,有幾個王朝能支撐起這樣規模的大軍?

一邊的趙滋道:“樞密院算過,進攻契丹殘部,有六七萬人應該足夠。此次有馬鏑等人獻城,更加容易。不過,中京道有耶律洪基的宮室軍家眷,人數不少。多派些兵,免出意外。”

契丹皇帝的宮室軍,主力是斡魯朵,有兵馬十餘萬人。他們都是全族跟在皇帝身邊,四處遊牧。這些人還有奴隸,人數極是不少。數十萬遊牧的斡魯朵,是契丹的主力,契丹賴以壓服周邊民族。

去年耶律洪基帶大軍南下,斡魯朵的家眷奴隸等等,都駐紮在了中京大定府周圍。哪怕是這些人家是一家出一丁甚至兩丁,留下的人數還是不少。他們雖然不是軍隊,真打起來,還是能組織起來。

宋軍此戰的目的,是徹底消滅契丹的斡魯朵,端掉其政治中心。

馬鏑道:“我此次南下,雖然秘密,但時間太長,只怕消息已經泄露出去。爲防意外,還是早早北上纔是。現在的大定府,最多派出一兩萬軍隊,再多就沒有辦法了。若有五萬宋軍,契丹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太尉說的是,還是先派先鋒,與我一起把幾州佔下來纔是。”

第90章 狼狽爲奸第131章 放手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152章 讓你衣錦還鄉第57章 喜事第70章 各有怨言第64章 曲線前進第59章 順手牽羊第99章 朝政第23章 全力應戰第57章 用人不疑第115章 四面合圍第259章 劉淮在此第35章 怎麼切換?第161章 兩輸戶第153章 外戚第127章 重回鐵監第129章 取朔州第7章 堵第37章 熟人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69章 志同道合第86章 逝者已矣第136章 再次掛帥第206章 閒話党項第133章 兩件大事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32章 官、吏、差第82章 亂起第246章 議事第93章 恩威並施第137章 再回幽州第69章 打出去第90章 狼狽爲奸第64章 寶地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85章 會計天才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23章 可曾讀書?第163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85章 內亂第121章 派人探望第179章 戰前嚴令第147章 曾經的上司第55章 傳頌天下第8章 約期舉事第216章 三策第56章 心生去意第3章 同年重逢第41章 差強人意第57章 荒唐手段第18章 互相推諉第198章 定期儲蓄第37章 貪得無厭第67章 生意第82章 亂起第1章 蒸汽車船第91章 爭鬥第65章 天賜良機第77章 小社會第66章 反殺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72章 數字嚇人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120章 謹慎爲上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19章 走訪民間第55章 玩具第212章 縮一縮吧第137章 什麼教育?第148章 楊家將第232章 回頭路第40章 不進則退第120章 遠方來客第202章 不理他們第115章 該裁軍了第37章 不同看法第187章 大戰將起第247章 劉淮相親第123章 不要鬧事第18章 給你放個煙花吧第103章 杖斃第41章 差強人意第168章 你們不管我管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11章 決戰第33章 各個突破第85章 物是人非第46章 失誤的代價第113章 創業維艱第106章 自來火第64章 曲線前進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18章 審案第96章 出陣第70章 建房築路第29章 波及部族第117章 牢城營第23章 可曾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