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佈置

第二天一早,杜中宵、趙滋和劉幾站在指揮室裡,看着地圖,商量戰情。

趙滋道:“依我們得到的情報,契丹中京道的兵力,一共是三萬兩千人左右。其中一萬一千人,在即將獻城的人手裡。如果一切如馬鏑說的那樣,他們順利獻城,此一戰應該是很容易的。”

杜中宵道:“不管他們真情假意,五萬大軍,不進攻大定府,也足夠了。劉幾,你帶軍北進,每一個城池,都只派幾個官員進去,與獻城的契丹人共管即可。你的主力不需要進城,直取榆州。到了榆州之後,立即大軍入城,把城池牢牢佔住。哪怕是契丹將領是假獻城,也有後邊的軍隊,不必擔心後路。”

劉幾拱手稱是。道:“若是契丹假獻城,我五萬大軍糧草哪裡來?”

杜中宵道:“如果是假獻城,那還客氣什麼?因糧於敵,這辦法還不簡單嗎?”

劉幾嘆了口氣:“契丹折騰了這麼多年,因糧於敵,百姓遭殃。唉,這最後收尾一戰,真到了面前了,心裡還是七上八下的。幽州一戰,我們解民於倒懸,每到一處,百姓夾道迎接。不要最後一戰,反而要去殘害百姓,着實心裡難安。”

杜中宵道:“兩國交戰,哪裡有什麼事情都順心的?沒有辦法的事,不要多想。”

趙滋道:“如果這些契丹將領順利獻城,劉太尉帶兵直入榆州,暫時由他們供應糧食。只要守住榆州即可,不要主動撩撥契丹人。等杜太尉帶着王凱和賈逵兩軍趕到,再一起進攻大定府。”

劉幾道:“若是契丹派兵來攻呢?大定府是契丹最後的精華所在,真要是拼盡全力,還是能湊出幾萬兵的。十幾萬宮室大軍,後邊的斡魯朵,應該也有數萬青壯。”

杜中宵道:“說是遊牧民族人人皆善騎射,哪裡可能真地如此?斡魯朵青壯確實是有,李璋派人打探過,全部人派出來,最多隻有五六萬人。這些不是正兵,又沒有經過戰陣,你難道還守不住?只要守住榆州城,等候後邊軍隊趕到,並不需要大勝他們。”

劉幾道:“下官聽令。此次北進,走的多是山路,重炮是帶不走了。”

杜中宵道:“豈止是重炮帶不走,一般的炮也太重了,無法用牲畜馱負。此次你多帶馬匹,即使是步兵,也儘量做到騎馬。現在幽州還有大量馬匹,應該足夠了。”

劉幾稱是。

趙滋道:“現在最關鍵的是快。契丹將領獻城,是難得的事情,不要錯過時機。雖然現在契丹沒有壓制他們的實力,時間一長,可就難說了。而且幽州一戰敗後,契丹內部一直爭論不休,到現在還沒有定下誰是新皇帝。乘此良機,我們大軍迅速北進,一舉定乾坤!”

劉幾看着地圖,點了點頭。從幽州到榆州,路雖然是有,不過都是在山中穿行,很不好走。五萬大軍,一直趕山路,其實很不容易。後邊的糧草運輸,急切間組織不起來,只能夠由契丹補給。

劉幾最擔心的,就是幾個獻城的契丹將領,到底是不是真心。不要自己數萬大軍到了契丹境內,他們又不獻城,無法找到糧食,可就麻煩了。年前契丹缺糧的慘狀,劉幾沒有忘記,可不想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如果他們真能獻城,供應糧草,那就沒有問題了。

杜中宵道:“這一路上,都是山路,行走極是不便。你五萬大軍,其實並不容易。幽州出發,每人帶十日糧,路上食用。十日之內,必然是到北安州了,在那裡再補充糧草。記住,軍隊每次出發,一定要帶糧草。最少要夠五日之用,以免意外。只要契丹守將拒絕獻,就立即進攻,千萬記住,不要讓軍隊餓了肚子。軍中缺糧,很容易發生亂子,出兵在外,此要謹記。”

劉幾叉手道:“太尉放心,我自會小心在意。我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契丹將領不真心獻城,而只是引我入其轂中。只要契丹不出亂子,應該就沒有問題的。”

杜中宵道:“如果契丹人出爾反爾,那就不要客氣。盡全力進攻不獻城的城池,下城之後,把其守將殺了就是。你五萬人,雖然炮火少,契丹應該是也防不住的。”

劉幾點頭:“下官明白。”

趙滋道:“此次進攻大定府,路程不近。而且劉太尉先行,可能要在榆州等些日子。這些日子,我們不會再向北派兵,全靠契丹降將守道路。這段時間,劉太尉一定小心,不要跟契丹降將鬧彆扭。只有等王凱和賈逵兩軍到了幽州,杜太尉纔會帶大軍北上。”

杜中宵道:“說到底,之所以派你率大軍先走,是爲了吃下這些契丹降將獻的城池。去的晚了,怕契丹發覺,想出辦法,我們機會錯過。所以最開始,你要委屈些。”

劉幾道:“太尉哪裡話,下官既爲將領,自該帶兵爲國事盡忠。”

杜中宵點了點頭,嘆了口氣道:“這一仗,大軍翻地燕山,並不容易。契丹人不獻城,我們就要多做許多準備,付出比較大的代價。中原北出,豈是易事?”

三個人看着地圖,仔細商量着劉幾全軍行程。從幽州進攻大定府,路線大致相當於後世的北京市到赤峰以南,全部都是山路。契丹不獻城,路上只要守住幾個要點,就夠宋軍頭痛的了。

沒有馬鏑南來,杜中宵本來打算的,不是進攻大定府。而是從河曲路出發,先進攻上京,而後從側後繞擊中京道。契丹將領獻城,最重要的燕山天險一下子到了手中,事情就簡單多了。

中原北上,從來不是簡單的事情。其實只要中原王朝正常的時候,北方遊牧民族的軍隊並沒有多麼強大。只要有一二十萬人,就足夠能佔據上風。但一二十萬軍隊,北方大部分地方,當地糧草是支撐不了多久的。如果從中原運糧,成本就過於高昂。可能要集河北、河東兩路全部民力,不但是糧草,還要青壯去當運糧民夫,才能支撐起來。

這樣的仗,對於中原來說,也是很難的事情。一次出擊,除了作戰軍隊,就要動用百萬民力,天下擾動。所以中原打北方,往往是先分化,每一部的兵力都不多的時候,出動小股部隊作戰。北方真正統一起來了,中原想北進也很難。而遊牧民族南下,可以從中原搶掠,壓力就小得多。

現在有鐵路,杜中宵的解決辦法,就是用鐵路一直修過去。只要鐵路到的地方,中原軍隊就沒有了後勤壓力,軍事優勢完全發揮出來。

第7章 一拍即合第89章 知州門客第84章 兄弟相見第231章 細作第81章 靈州城下第255章 殺人滅口第155章 降了第263章 初勝第203章 一切都變了第38章 向東第103章 杖斃第67章 安排第102章 坐車第270章 讓一讓如何?第91章 同年閒談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52章 分岐第183章 針鋒相對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53章 先党項後契丹第114章 獻城第5章 往何處去?第183章 針鋒相對第60章 聞風而至第160章 甲骨第10章 不賣給你第30章 京西營田第3章 同行是冤家第7章 堵第148章 楊家將第123章 新家第43章 戰前聚議第14章 隱情第216章 集結葉縣第50章 糧草第159章 新軍北上第82章 日暮途窮第6章 御史之論第85章 內亂第99章 輕重緩急第73章 各想出路第24章 新知縣第125章 遊街第186章 蠢蠢欲動第232章 重賞之下第118章 賽馬第14章 準備進攻第99章 朝政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93章 死路一條第129章 慢用第107章 超出想象第105章 不戰而降第19章 走訪民間第115章 該裁軍了第108章 教科書式失敗第176章 佔領高昌第75章 制刀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185章 地方矛盾第99章 朝政第134章 表功第88章 左右爲難第19章 走訪民間第215章 軍校第151章 裝車如打仗第98章 必死之局第170章 圍城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191章 合圍第248章 北上第76章 吃好住好第37章 僵局第152章 重甲守城第144章 異人第20章 燒成白地第37章 僵局第46章 民亂第160章 新生活第120章 坐山觀虎鬥第87章 軌道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221章 賈逵出兵第84章 窮途末路第47章 京城居不易第76章 無冕之王第114章 難以捉摸第130章 沒有不同第53章 分兵第96章 出陣第74章 出乎意料第25章 欽差試炮第25章 地斤澤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80章 洞房花燭夜第106章 故人重逢第81章 合議第47章 不念舊惡第15章 初具規模第77章 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