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準備出擊

馬鏑出去,杜中宵對李璋道:“馬鏑所說,是否可信?現在中京道實情如何?”

李璋道:“依這些日子查探的情報,馬鏑說的基本可信。耶律洪基把契丹精兵全帶到了幽州,中京道並沒有多少兵馬。僅有的守城軍,多是些地方軍隊,並不是契丹主力。除了馬鏑,現在馬、劉、趙三家子弟,很多都在中京道爲官。他們一起獻城,是擋不住的。”

杜中宵點了點頭,又道:“此次契丹南下,契丹傷筋動骨。中京道的糧食儲積是否足夠?”

李璋搖頭:“幽州本來就沒多少存糧,很多糧草,實際是從中京道運來的。現在的中京道雖然不似幽州那樣慘,存糧也不多,好壞還有糧種罷了。”

杜中宵道:“如此說來,我們大軍北上的話,還是要自己帶糧草。那裡多山路,運糧不便,倒是麻煩。如果大軍北上,還是要用百姓運糧。”

想了好一會,杜中宵斷然道:“不管了。這樣的機會,錯過再難碰上!我明天回京,稟報聖上,準備大軍北上,佔領大定府!只要佔了大定府,契丹就沒有機會再起了。”

李璋道:“朝中幾位宰執,也是同樣的意思。不過,李太尉說,幽州實在徵集不起糧食,只能從汴京這裡調糧。汴京缺的糧食,再從京東路和兩浙和江南路調來。糧食只能運到幽州,再向北就只能靠人背肩扛,極是不容易。”

杜中宵道:“豈止如此。幽州的民工去年都做了籤軍,大多死在戰場了。運糧的民夫,還要從中原徵集。如此一來,需要的糧食不是小數,而且馱畜也需要糧草。”

站起身來,杜中宵來踱步。過了一會,轉過身道:“告訴李復圭,不惜代價,徵集足夠的糧食運到幽州去。向北道路不便,這次的糧草,並不一定比年前一仗更少。”

李璋叉手稱諾。拱手告辭,騎快馬回京城去。萬勝鎮離着開封城有段距離,回城就天黑了。

到了晚上,杜中宵設了酒宴,請馬鏑飲酒。考慮再三,沒有把馬鉉叫來,而是讓孫鵬前來陪酒,說了馬鉉現在的情況。馬鏑到底沒有真正獻城,馬鉉還不到感受好處的時候。

第二天一早,杜中宵便與馬鏑一起,快馬回到京城。進城的時候,剛到中午。杜中宵沒有回家,直接到了樞密院。吩咐人安排了馬鏑,回到自己官廳。

不多時,田況、曾公亮兩人進來,向杜中宵行禮。

各自落座,杜中宵道:“昨日馬鏑到了萬勝鎮,說是中京道多州獻城。昨夜我詳細問了,此事應該可信。這是大事,所以今日急着回來。你們覺得,此事如何?”

田況道:“大定府以南幾州多山地,運輸不便。若是有人獻城,大軍快速通過,少運許多糧草。這是好事。那一帶山路崎嶇,若數十萬大軍出擊,糧草着實是問題。”

杜中宵道:“糧草其實少運爲了多少,一路上契丹人沒有存糧,還要從中原運去。不過,他們一旦獻城,大軍就可以直接兵臨大定府。契丹的皇室、王公等等,大多聚在那裡。能夠快速出擊,把這些人一網打盡,契丹就徹底垮了。不過這一戰,運糧的隊伍,要比軍隊本身多上數倍。”

曾公亮道:“去年幽州一戰,便就有數十萬人運糧。若今年再次招集人運糧,只怕不易。”

杜中宵道:“就看朝廷肯不肯花錢了。拿出錢來,自然就有人運糧。鐵路修到幽州,可以從京西路招集民夫,坐火車到幽州而已。”

這樣做,其實招集起來的民夫就跟軍隊差不多,只是不打仗而已。這個年代,軍隊過境,徵調民夫運糧是常事。一場大戰,軍隊輸了,地方的百姓往往受害更重。現在宋朝不同,民夫徵集起來之後,是按照軍隊的方式編組,由樞密院統一指揮,規範了許多。

打仗的時候,李復圭手下指揮的運糧人馬,實際遠遠多於戰兵,已經成了常態。

田況沉吟一會,道:“前日與中書一起議事的時候,幾位宰相也是覺得,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現在幽州戰罷,又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確實缺錢。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

杜中宵道:“再發債嗎。發債確實是個好辦法,怕就怕,朝廷發債上癮。”

田況搖了搖頭:“發債還的時候,要付利息的。中書看着利息頭痛,豈會發債上癮。”

杜中宵笑笑,沒有說什麼。當朝廷最後發現所謂的債,只要付利息就可以,而後發新債償舊債,那個時候很難不上癮。自己前世的國家,有多少是這樣的?諸般藉口,就是這樣收錢容易而已。

對於政權來說,只要有手段,真正下了決心,哪裡還怕錢不夠。錢是數字,真正決定政權的,是實際的物資。錢只是用來徵集物資的一個工具而已,還有許多其他的工具。宋朝是剛剛發現發債的好處,離着發現發債的壞處,還差着十萬八千里呢。

曾公亮道:“若決定出兵北上,派多少兵馬合適?用哪些人?”

杜中宵道:“昨天晚上我想了一下,幽州大軍多已回調,應該以河東路兵馬爲主。契丹的主力去年已經消滅掉了,並不需要太多兵。以王凱和賈逵兩軍,加上幽州的劉幾一軍,一共十五萬兵馬北上,應該就夠了。十五萬人,保證他們的糧草,也容易一些。“

田況道:“十五萬人夠嗎?中京道是契丹腹地,最是重要。而且此時正有大量部族在那裡,人數應該不少。而且山路崎嶇,應該帶不了重炮。“

杜中宵道:“重炮必然是不能夠帶了。如果是從幽州北上,都是在山路穿行,帶不了重炮。不過契丹剩下的地方,沒有大城,也不需要重炮。十五萬人,對於草原來說,已經是未見的大軍。”

曾公亮道:“契丹應該沒有再擋我們十五萬人的軍隊了,現在難的,是供給這些軍隊的糧草。”

杜中宵嘆了口氣:“是啊,十幾萬人的軍隊,已經足夠橫掃整個草原了。但這些人的糧草,運輸就難了。這一戰,同樣要傾全國之力運糧,才能夠打下來。”

田況點了點頭,深有同感。從幽州再向北打,就離開了中原的傳統地域,深入草原。打那裡最重要的就是糧草,只要糧草運到,基本可以橫掃。由於山路艱難,十五萬人軍隊,需要的運糧草的人馬,可能跟去年幽州一戰差不多。幽州成爲北方的重鎮,直接控制整個燕山,不是沒有原因的。

第111章 首告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171章 快刀斬亂麻第122章 新的時代第62章 追查第88章 入幽州第69章 南線出兵第7章 自己想辦法第128章 進城前夜第47章 不念舊惡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58章 臨行之言第84章 議降第16章 好大的雪第46章 人心惶惶第146章 貢品第77章 先關起來第152章 讓你衣錦還鄉第104章 都堂問對第106章 夫妻團聚第200章 時移世易第32章 火炮對決第63章 長見識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84章 窮途末路第19章 各有門路第32章 官、吏、差第183章 針鋒相對第3章 官制第67章 帶你看炮第15章 意外收穫第116章 疑惑第73章 舊人第31章 你想錯了第135章 伊州獻城第121章 家事第52章 準備攻城第77章 無可奈何第52章 準備攻城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54章 逃散之人第200章 何不參軍第119章 小火慢燉第163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83章 霹靂車來了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211章 分岐第158章 百貨商場第42章 債券第63章 長見識第12章 打就大打第105章 不戰而降第120章 謹慎爲上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43章 兄弟之爭第148章 楊家將第253章 斬將奪旗第140章 給你們出路第134章 獻城第58章 百年計第34章 青臺鎮第104章 安排第56章 人多糧少第76章 吃好住好第158章 能戰方能言和第10章 不賣給你第151章 畏難的營田軍隊第42章 聚飲第97章 無敵霹靂車第98章 必死之局第211章 分岐第129章 提拔第174章 打探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157章 護路的人第54章 崇政殿演武第71章 壓路機第73章 出門難第63章 欠債還錢第92章 育種爲主第70章 建房築路第172章 先下手爲強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116章 都堂議事第185章 張網第29章 去不去?第38章 向東第41章 爲考而學第75章 一潰千里第64章 形勢逆轉第31章 党項戰略第33章 臣願出征第33章 使者第73章 生財之道第96章 免稅第62章 援軍第7章 御史臺案第33章 家事第21章 一起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