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獻城

站在田埂上,看着四周花紅柳綠,杜中宵只覺得身心舒泰。這個時候,自己真想放個假,在這樣的環境裡,好好休息一段時間。可惜日子過得很快,到萬勝傎來已經五天,後天就該回去了。

幽州一戰的將領基本賞賜結束,接下來就是官職變遷的大戲。離開這些日子,朝中皇帝和大臣們應該有了大致意向,自己回朝去聽候吩咐就是。

杜中宵有時候想,自己是不是主動申請外調,好好休息一兩年?後來再想,自己作爲幽州一戰的主帥,主動申請去地方,只怕會讓人多想,還是聽朝廷安排吧。

正在這時,崔向趕來,拱手道:“太尉,有人從京城來,正等在衙門裡。李璋太尉與其同行。”

杜中宵聽了一愣,急忙問道:“來的是什麼人?”

崔向搖頭:“李太尉沒說,小的如何敢問。”

“也是。”杜中宵點了點頭。“我這便回去。這幾日牢城營裡,你多看着一點。特別是馬鉉那一隊裡,有耶律洪基在,只怕後邊還有許多事情,一切多上心。”崔向拱手稱是。

杜中宵回到衙門,進了客廳,就見李璋和一箇中年漢子坐在那裡。兩人低頭喝茶,也不說話。杜中宵進來,李璋急忙起身行禮。那漢子跟着起來,極是客氣

各自落座,杜中宵對李璋道:“太尉突然來萬勝鎮,有什麼急事?”

李璋道:“太尉,這裡說話可還隱秘?此次來,下官有要事!隔牆有耳,不可被人聽了去。”

杜中宵聽了,對一邊的士卒道:“你們幾人到房外去,沒有吩咐,不得進來。”

幾個士卒出去,杜中宵道:“現在這裡只有我們三人,有話儘可以說。”

李璋指着身邊的人道:“這一位馬鏑,是契丹澤州守將。京城裡見過聖上、宰相、太尉,聖上特意吩咐,到這裡來,聽聽太尉如何說。”

杜中宵看着馬鏑,道:“聽你名字,也是馬家的人麼?跟牢城營裡的馬鉉,不知——”

馬鏑拱手:“回太尉,馬鉉是下官家兄。他隨在耶律洪基身邊,下官在澤州。”

杜中宵點了點頭:“原來如此。馬鉉現在牢城營裡做隊正,管着耶律洪基,可不太好。”

馬鏑忙道:“太尉,不知如何不好?家兄一直駐守地方,其實並沒有上過戰陣。”

杜中宵笑道:“耶律洪基一直不肯做事,他是隊正,受了牽連,三天都沒有吃飽肚子了。不過沒有大事,你儘管放心好了。牢城營裡做事,知道他們身份,安排的活計並不重。”

馬鏑放下心來,向杜中宵道謝。來此之前,馬鏑就已經聽說了牢城營的事情,並不太擔心。

杜中宵道:“不知你南來,要做什麼事情?既然聖上特意讓你來這裡見我,想來不只是獻澤州城那麼簡單。奉聖州很快就下,一座澤州,對於朝廷不是什麼要地。”

馬鏑道:“太尉說的是,只是獻澤州,下官怎麼敢來?此次南下,有北安州、澤州、榆州和建州一起獻城。宋軍破奉聖州後,可以直達中京大定府城下。”

杜中宵聽了,一時有些驚訝。幽州戰後,自己知道契丹大勢已去,必然有人獻城投降,但這麼大的規模,是萬萬沒有想到的。中京是契丹要地,大致範圍是後世的承德、赤峰和錦州一帶。這裡有草原,也有大片的耕地,是可耕可牧的地方。遊牧民族一旦佔了這裡,就得到了農業補充,同時掌握了隨時南下的通道。對於契丹來說,這是核心腹地,旦宋朝佔領,契丹基本就完蛋了。

想了想,杜中宵道:“此事可確實如此?沒有不實之詞?”

馬鎬拱手道:“太尉,末將與諸城將領商議妥當,單等朝廷大軍北進。只要大軍到城下,大家都相約獻城,絕沒有遲滯。若有意外,取我頸上人頭!”

杜中宵道:“爲什麼?幽州一戰,契丹精銳盡喪。有人獻城我不意外,但如此大家聯合起來,還是出人意料。直到現在,契丹也沒有另立新主,應該也是有原因的。”

馬鏑道:“耶律洪基被俘,契丹倒是有人提議另立新主。只是有人提議立耶律洪基之子,有的則提議立其弟,一時爭執不下。有前些年兩帝並立的教訓,此事便暫緩下來。至於我們一起獻城,也是沒有辦法。這些州縣,雖然比不得幽州和大同府,下面的漢人卻是不少。幽州一戰,契丹的精銳已經盡喪,實際上各城沒有多少兵。不獻城,還能夠怎麼樣呢。”

杜中宵點頭:“獻城是大功,一起獻城更是天大之功!有你們相助,只要一二十萬人,就可以兵臨大定府。以現在契丹兵力,想守住大定府根本不可能。據我所知,耶律洪基率大南下,剩下的宮室軍和斡魯朵都在大定府周圍。一起全殲,契丹就徹底不可能翻身了。”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耶律洪基南下,率的多是契丹王公。他們被全殲之後,剩下的這些漢族世家勢力相對增強,在契丹更加沒有顧忌。契丹統治的時候,他們能主動投靠契丹,宋人來了,主動投靠宋人也沒有什麼。大定府周圍,這些州軍之中,很多頭下軍州,是契丹王公的個人私產。他們的主人沒了,這些頭下軍州也就沒有了作爲,只能任這些人處置。

此次馬鏑聯繫的人中,除了韓家之外,馬、趙、劉三家子弟不少。都想着乘這個機會,立下入宋之後的軍功,爲以後想,動靜很大。而且契丹已經沒有精兵,哪怕消息泄漏出去,契丹也裝作不知道。

聽馬鏑說着最近大定府周圍的情部,杜中宵連連點頭。這些契丹人其實很明白,一旦宋軍攻下了奉聖州,打開了北上通道,他們就再無法阻擋了。結果已經註定,大家當然要爲自己的未來考慮,特別是這些世家大族。四大家族中的韓家,回在契丹的地位太高,與皇族的關係太深,不參與其實也正常。其餘三家不同,他們更多是地方勢力,要爲家族考慮。

契丹國內,朝家的地位僅次於耶律皇族和蕭氏後族,不要說漢人,就是其他的契丹人和奚人的地位也比不上。這個時候,要投降宋朝,其他幾家也刻意避開韓家。

說了一會,杜中宵道:“馬將軍,你先到旁邊的靜室稍等,一會我安排接風筵席。這裡我與李太尉還有其他事情要聊,切莫見外。”

馬鏑忙道不敢,隨着進來的士卒,到了一邊的靜室裡。

第30章 以差監吏第157章 護路的人第153章 窮途末路第7章 一拍即合第83章 衆官請客第31章 炒鋼第156章 互相幫忙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4章 包龍圖第10章 不賣給你第16章 用刑第41章 爲考而學第50章 煉焦第138章 進退不得第22章 實驗第42章 故人屬下第154章 快進快出第97章 大刀闊斧第115章 錢糧有了第138章 查糧第74章 挑撥第248章 北上第121章 派人探望第100章 意外之喜第6章 糟民第1章 面君第68章 稀罕物第176章 錢荒第41章 新奇吃法第86章 地方龍蛇第45章 邪教第54章 逃散之人第1章 平安是福第55章 西壽軍司第159章 從輕發落第51章 戰俘就是戰俘第241章 保值第101章 慶功宴第110章 吃好喝好第260章 內亂第2章 城狐社鼠第152章 裝車的辦法第24章 追與逃第57章 用人不疑第10章 愛信不信第153章 外戚第174章 打探第166章 調兵遣將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48章 高朋滿座第5章 刁難第76章 吃好住好第20章 見世面第48章 慶功第15章 意外收穫第17章 自尋出路第77章 先關起來第84章 生活問題第136章 初戰第95章 秋收第197章 不歡而散第11章 党項收人第152章 讓你衣錦還鄉第37章 僵局第80章 左右逢源第127章 三方牽扯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24章 晴天霹靂第121章 蠻荒之地第38章 民豈能與官鬥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81章 故人來第118章 投降第46章 民亂第156章 審問第109章 新式菜餚第273章 封賞第19章 走訪民間第89章 內亂第135章 大戰在即第50章 煉焦第248章 北上第194章 要強硬第125章 党項商人第1章 面君第90章 自去收埋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212章 物是人非第120章 坐山觀虎鬥第105章 面對第113章 大勢所趨第75章 大軍到來第209章 編制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216章 三策第74章 鍊鋼第43章 示之以恩第95章 絕路第145章 康員外的煩惱第226章 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