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南線出兵

雄州新設的帥司,杜中宵、富弼和趙滋坐在一起,看着前線發回來的公文。今天全軍出動,數十萬人越過拒馬河,直向契丹而去。景泰一軍離得遠些,公文明日纔到。其他幾軍都是從雄州附近出發,當日就有公文回來,報告行軍的狀況。

把公文放下,杜中宵道:“張岊向永清去,一路未遇阻擋。他公文裡說,路上所見百姓,由於契丹徵糧之故,極是困苦。行軍數十里,民間無一粒餘糧,百姓多是吃樹根存活。聽說最近的幾個月,對岸不知道死了多少人。百姓見到本朝的大軍,盡皆跪迎,以爲王師,可以拯他們於水火。”

富弼嘆了口氣:“只知道契丹徵糧不易,卻沒有想到到了這個程度。一州之地,民間無餘糧,連來看的種子都已經被徵光了。如此境況,倒是出人意料。”

趙滋道:“大軍出征,最方便的其實是就地徵集糧草。靠從後邊運糧,三五百里還好,千里之遠就難了。雖然們準備得充足,也有無數難處。幽州這個樣子,民間無餘糧,豈不是可比本朝的堅壁清野?”

杜中宵點了點頭:“還真是如此。看來,這一戰範圍不能太大,不然糧草壓力讓人受不了。本來想的,如果戰事順利,便就乘勝北進,直取契丹的中京道。還是算了,能佔住幽州,已經足夠。”

富弼道:“是啊,要想北進,必須要在幽州休整一年。雄州到幽州,一共兩百餘里,糧草我們倒是能支撐。若是過燕山,那可就難得多了。”

杜中宵搖了搖頭,只能放下了前些日子的雄心萬丈。這一戰的作戰範圍不能擴大,還是就以幽州和滄州爲戰場,盡全力把契丹主力消滅。其他地方,還是等來年再說吧。如果有鐵路修到幽州,再北進就易得多了。這個年代的技術條件,鐵路只能夠修到幽州,再向北,就很難了。

趙滋道:“賈逵來報,容城縣開了幾炮,城裡的軍隊便就獻城了。新城就更加順利,大軍一到了城下,城裡縣令便就派了人出來獻城。一日之間連下兩城,便就如同行軍一般。”

杜中宵道:“契丹把軍隊都調到滄州了,幽州各城守軍很少。這不奇怪,契丹本來想的是大軍南下無可阻擋,根本沒有本朝反攻的應對。看來,幽州現在就是一棟破房子,上去踢一腳,這房子就塌了。”

富弼和趙滋聽了大笑。本來今天是第一天出兵,大家都很緊張,擔心吊膽了一天。聽了杜中宵的這句話,氣氛才輕鬆下來。

現在的契丹確實是如此,已經透支,只等着宋軍上前去取他們性命了。

這個時代,交通慢,信息流通得也慢。人們的思想,很難跟上劇烈變化的時代。契丹人眼裡,自己還是那個戰無不勝的大帝國,宋朝的軍力絕比不上自己。哪怕有懷疑的,也會被大環境帶到這種固有的認識中來。其實以宋軍這些年來的戰績,契丹根本就不該南下。但種種因素糾結在一起,就是沒有人提出這一點,依然選擇興舉國之兵。

在南下的時候,契丹人就知道,幽州是支撐不了幾十萬人的。他們的打算,就是快速南下,進入宋境之後劫掠,支撐自己大軍。哪怕攻不下開封府,如同澶州之戰一樣,最後退回來,也可以劫掠大量的財物。怎麼算,也不會是虧本生意。卻沒想到,宋軍堅壁清野,城池又特別難攻破,幾十萬大軍在宋境一無所獲。需要的糧草,全部都要從本土運來,最近的幽州遭災最重。

現在的幽州,除了很小一部分的契丹忠臣,大多數都早巴不得宋軍快來。宋軍不來,供應契丹軍需的難度,也實在讓人受不了。

永靜軍城外,十三郎對劉渙道:“太尉,此去滄州,按說我們該分兩路。只是我爲騎兵,你部爲步兵,兩軍分開,都沒有好處。不如就合兵一處,我的騎兵爲你左右翼,直取契丹如何?”

劉渙道:“如此最好。滄州有契丹二十餘萬兵馬,我們合兵一處,纔可與他們抗衡。帥司命我們拖住契丹人,不讓他們的主力北迴,做到也不容易。”

十三郎道:“也未必。依以前在河曲路作戰的例子來看,到了五萬大軍這個數目,似契丹大軍,兵力再多也沒有用處。無非是我們難消滅他們,他們要打敗我們也是妄想。”

劉渙道:“河曲之戰,契丹和党項不知火炮威力,一時大意,才能如此順利。現在不同,契丹不但深知火炮威力驚人,自己也制了炮,不一樣了。”

十三郎笑笑,不再反駁。不管是自己人還是敵人,對於杜中宵開拓河曲路,立下的驚人戰功,總是找各種各樣的理由解釋。就是不想承認,杜中宵有那樣的能力。

永靜軍到滄州一百餘里,契丹在五十里外,有一座五萬人的軍營,專門防十三郎等人。

兩軍啓程,天近傍晚的時候,到了契丹軍營的十里之外。

劉渙道:“我們何不再趕一些路,到契丹軍營附近。明日一早,便就可以進攻。”

十三郎搖了搖頭:“太尉,此戰帥司的要求,是讓我們纏住契丹大軍,不讓他們北返。沒有那那麼緊爭,不差一日兩日。今夜我們在這裡歇營,明日等大軍到得齊了,商量過如何作戰,再前進不遲。”

十萬大軍,不是十個人趕路,不可能一起啓程,一起到某個地方。等上一日,其實軍隊也不可能全部到達,只是大致齊了而已。十萬人的軍隊展開,包括非常大的範圍,佈置不是一天兩天。下面的小股軍隊可以作戰,大軍必須要有周密計劃。

劉渙說的,今天趕到,明日作戰,必然非常粗疏。跟以前的禁軍一樣,沒有周密計劃,倉促投入作戰,很多事情要靠運氣。現在不同,要先偵察,要了解地理,瞭解敵情,各師團佈置任務。戰爭之前要佈置炮位,設立營壘,許多事情。

紮下營來,十三郎與劉渙坐在帥帳裡,商量戰事。本軍的遊騎和偵察人員,緊急出去偵察,瞭解本地地理,觀察敵軍佈置。旁邊的參謀人員,連夜商量作戰計劃。

上了茶,劉渙道:“現在作戰,與以前不同,事情實在太多。依我看,似這般準備,沒有兩日是佈置不完的。如果契丹人心急,明日便來挑戰,又該如何?”

十三郎道:“那便防守便是。你的布兵列開陣勢,五萬契丹人做得了什麼事?旁邊有我騎兵,他們威脅不了側翼。只是正面進攻,有多少人夠你的火炮轟的?”

劉渙點了點頭,還是有些不放心。從軍校出來,這是他一次帶兵作戰。對於軍校學的內容,很多都是將信將疑。真正讓劉渙放心的,反而是以前的戰爭經驗。

不過雖然將信將疑,劉渙學得倒還紮實。戰爭要做哪些準備,要了解什麼情況,都一清二楚。速個帥司,井井有條,並不顯得慌亂。這幾支軍隊是打散了京城軍校編成,裡面的很多軍官,本就是原來軍校的教官,專業知識不用懷疑。

第96章 歸順第34章 青臺鎮第66章 自作聰明第165章 皇子案發第110章 吃好喝好第71章 壓路機第10章 馬大官人第128章 伊州來使第147章 曾經的上司第51章 猜題第11章 亂起第55章 不重要的戰場第65章 生事第16章 毛遂自薦第53章 重新編組第81章 新知州第1章 驚天大案第29章 過界第26章 圍堵第103章 大開眼界第30章 換酒而已第210章 當戰則戰第46章 失誤的代價第147章 初戰告捷第89章 內亂第118章 新政失敗第93章 死路一條第94章 針鋒相對第154章 投奔第266章 清洗第83章 晴天霹靂第60章 聞風而至第146章 貢品第62章 盡心而已第73章 在商言商第263章 初勝第10章 血濺五步第207章 慶賀第189章 必須稱臣第166章 調兵遣將第137章 無可奈何第223章 早做準備第43章 示之以恩第93章 恩威並施第196章 專賣店和儲蓄所第117章 襄洛鐵路第172章 先下手爲強第74章 鍊鋼第113章 虧了第172章 擔憂第131章 京城來使第107章 我有什麼辦法?第53章 重新編組第5章 舊人第212章 物是人非第43章 舊人相見第60章 目標黑水城第97章 無敵霹靂車第86章 多學多煉第88章 入幽州第95章 秋收第45章 時移世易第184章 文武殊途第103章 爭議第171章 初敗第79章 剪羊毛第131章 京城來使第96章 新米第101章 要熱鬧第155章 兩難第187章 關鍵一戰第27章 再留無益第13章 躲藏第85章 大比武第34章 親臨前線第212章 通車了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75章 制刀第175章 張岊東來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93章 三碗不倒第6章 兩軍對壘第190章 無路可退第136章 學校第16章 毛遂自薦第175章 張岊東來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67章 本是練兵第236章 同年再會第45章 葉縣改革第78章 錢來了第8章 賈逵出兵第61章 心驚肉跳第177章 分岐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109章 請派監軍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64章 謀劃第55章 內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