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進攻

天尚未亮,就聽見傳來悠長的號角聲。聲音低沉,好似直灌進人的耳朵裡。

迭裡得起身怒道:“太陽未升,瞎吹什麼!難道宋軍來攻了!”

話音剛落,親兵進來,叉手道:“將軍,宋軍整衝完畢,正向我們軍營而來。”

迭裡得嚇了一跳,急忙披衣起來。口中道:“三天時間,宋軍沒有動靜,怎麼突然進攻了?”

親兵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只好靜靜站在一邊。

迭裡得快速穿好衣服,對親兵道:“速派探子查看!還有,命各將到帥帳議事!”

不多時,各將就急匆匆進了帥帳,向迭裡得唱諾。

迭裡得指着帳外,道:“你們都聽見了,宋軍的號角聲!今日天沿未亮,宋軍突然進攻,已經離着我們軍營不遠了!諸位有什麼破宋軍的妙法,快說出來!”

涅魯古道:“宋軍火炮厲害,我們輕騎,根本近不了宋軍軍陣。將軍,此戰打不得,不如我們撤了吧。回到滄州,大軍有鐵騎,纔可以與宋軍放對。”

謝十道:“乾寧軍一樣有鐵騎,與宋軍戰了半個多月,也沒佔到便宜。”

迭裡得不耐煩地擺了擺手:“我們受命在這裡,爲的就是防永靜軍的宋軍北來,怎麼能撤?不擋住宋軍,我們沒有退路。以爲到了滄州,聖上會饒過我們嗎?”

幾人不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說話。

迭裡得嘆了口氣,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跟宋軍交戰之後,失裡得明白,自己現在根本沒有跟宋軍一戰的實力。可自己知道,滄州的耶律洪基和一衆大臣,只怕是不信的。沒有真捱過宋軍的炮彈,說是打不過宋軍,契丹的主力可丟不起那個人。

嘆了口氣,迭裡得道:“出戰吧,有什麼辦法?命令各軍,列陣出戰!謝十守左翼,塔不也率軍守右翼,中間涅魯古出陣。宋軍最犀利的就是火炮,列陣之後,立即率兵直衝他們中軍。宋軍進攻,我就不信他們的火炮能夠立即架好。他們架火炮的時候,就是我們進攻的最佳時機。”

衆將稱諾。各自起身離開,去整兵馬。

五萬大軍的軍營,有數裡之遠,大致分爲三部分。主力在中間,有三萬人。兩翼各一萬人,主要是護住中間安全。宋軍此次是大軍直出中路,兩翼的騎兵綴在後面。

涅魯古點好兵馬,帶着出了軍營。此時東方的太陽還沒有升起來,天地間有些矇矓。前方的宋軍已經到了兩裡之外,正緩緩逼近。探馬不時來報,宋軍腳步未停。

深吸了一口氣,涅魯古厲聲道:“乘宋軍進攻,立腳未穩,隨我衝上去!此次與上次不同,我們沒有退路,後邊就是大營!要麼就擊退宋軍,要麼就全把命丟在路上!敢退者,殺無赦!”

契丹大軍一起歡呼,聲勢震天。

隨着號角聲起,契丹大軍如同烏雲一般,直向攻來的宋軍衝去。馬蹄隆隆,聲勢驚人。

前方宋軍的師主龐樂聽見號角聲,對身邊的副都指揮使徐亮道:“號角聲起,看來契丹進攻了。你到第二團去,讓他們抵住敵軍進攻。抵住敵軍後,一炷香內,炮兵就可以開炮。”

徐亮叉手稱是,撥馬去了前邊的第二團。

龐樂一師的佈置,是個倒三角形。前邊是二團三團,後邊的一團,作爲預備隊,隨在主帥龐樂的身邊。團屬的炮兵由各團佈置,師屬的炮兵隨前面的兩團。戰事一開,立即佈置。

涅魯古帶着大軍,向着攻來的宋軍,直直衝了過去。契丹全是騎兵,這種迎面相撞,雖然賺不了多大便宜,總是不吃虧。如果列好陣勢,宋軍的火炮架起,那就真地沒有機會了。

宋軍前進的腳步不停。一直到兩軍相距百步,宋軍鼓聲驟停,軍官止處各軍腳步。架起火槍,看着契丹騎兵進了五十步,火槍齊發。

等到契丹騎兵進入了三十步的距離,宋軍軍陣緩緩後撤。一邊撤退,一邊不斷放槍。

不過五六輪排槍,就有大量契丹騎兵倒在了前進的道路上。衝到宋軍面前的,稀稀落落,與舉着刺刀的宋軍激戰。只是此時旁邊的軍陣已經突前,側邊的士卒不住向契丹人放槍。

契丹人不管不顧地上前,片刻間就與宋軍殺到了一起,喊殺聲震天。

涅魯古指揮着大軍死命上前,見宋軍只用火槍,不由心裡慶幸。宋軍的火槍雖然厲害,只要沒有火炮,一切都還好辦。僅僅是火槍,最多與契丹騎兵殺個平手,不會有壓倒性的優勢。

正在這時,就聽見前方傳來一陣悶響。還沒有反應過來,就不知道有多少炮彈呼嘯着落入了契丹軍陣裡。眨眼間,炮彈炸開,一時間慘叫聲連綿不絕。

涅魯古吃了一驚,罵道:“直娘賊,炮兵怎麼這麼快?”

說完,看着身旁不斷向前衝鋒的屬下,一時間只覺得頭大如鬥。宋軍有了火炮,可以在兩軍之間形成一道封鎖線。沒有了後續兵馬上前,衝過去的契丹騎兵怎麼是火槍的對手?

經過三天時間的計劃,宋軍一切都井井有條。怎麼進攻,敵人怎麼反擊,一切都有預案。進攻的時候炮兵必然不可能立即可以發射,這個時間,就要步兵爭取出來。初時後退一些,炮兵準備好之後,再重新進攻。如此循環往復,一直向前。

十三郎和劉渙站在望樓上,看着前方的戰況。太陽剛剛升起,前方有些模糊,看不太清楚。不過隨着火炮開火,看得出來,契丹人已經被遏止。

劉渙道:“今日全軍出擊,契丹人只怕擋不住。只是不知道他們何時開始逃?”

十三郎道:“我的騎兵已經做好準備,他們想逃到哪裡去?前方五十里,就是契丹大軍。一氣追到那裡,剛好在滄州外紮營。”

劉渙搖了搖頭:“北邊數十萬大軍,已經攻入契丹。消息傳來,契丹大軍還不回去救援?”

十三郎道:“若是如此,這五萬人就死定了!沒有大軍接應,我的騎兵咬住他們,你在後邊從容追擊就是。滅了這五萬人,先立一大功。”

劉渙點了點頭:“不錯。這是本軍整訓之後的第一戰,有此戰功,算是個好兆頭。說起來,真正與契丹對陣,才發現他們其實沒那麼難打。”

十三郎笑道:“當年杜太尉去救唐龍鎮時,只有三萬營田廂軍,開拓了河曲路數千裡之地。現在我們十萬大軍,面對五萬契丹人,若是難打,就沒道理了。”

劉渙點了點頭,初次帶這樣的軍隊參戰的緊張感慢慢消失了。現在宋軍,實在不是契丹軍隊可以抵敵的。許多宋軍將領是對軍隊不熟悉,還有對敵人多年形成的積威所震懾,才分外緊張。等到開戰,見識過雙方戰場上的情況,慢慢就會放鬆下來。

劉煥就是如此。他帶的神衛軍是宋軍主力中的主力,不管是兵士,還是武器,都是最好的。大量的軍官,都是原來京城和河曲路軍校的教官,不是河曲路軍校出來的那些軍官可比。與契丹作戰,本來就該是碾壓過去。乾寧軍前的那種雙方有來有往的戰事,這裡不會發生。

(今天一更,明天補上,見諒。)

第124章 衝突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36章 收錢第157章 不可鬆懈第12章 要搶佔先機第88章 和爲貴第84章 窮途末路第51章 有錢還不賺?第209章 難題第78章 不情之請第3章 官制第17章 自尋出路第136章 納稅人第132章 先下手爲強第60章 目標黑水城第14章 陣前殺將第70章 試炮第144章 不許殺人第265章 使節第77章 諸事不同第70章 各有怨言第68章 入城閱兵第26章 文還是武?第155章 降了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190章 無路可退第22章 大局已定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180章 戰於龜茲第57章 荒唐手段第37章 熟人第70章 喜憂參半第39章 順化渡第133章 兩件大事第64章 聖心難測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91章 攜手致富第16章 生意興隆第78章 重炮第150章 破城第230章 大勢第108章 想法不同第28章 難題第36章 窮則獨善其身第97章 軍人本該不怕死第87章 末路第191章 集議第88章 何去何從第130章 大包圍圈第39章 大軍出動第162章 不如離去第196章 專賣店和儲蓄所第3章 比不得第24章 抓人第72章 兵臨靈州第14章 陣前殺將第191章 于闐路口第119章 小火慢燉第22章 大勝?第68章 審明紀律第66章 自作聰明第21章 逃出生天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59章 重騎立功第148章 楊家將第118章 投降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187章 大戰將起第42章 債券第81章 靈州城下第29章 過界第83章 晴天霹靂第26章 爲天地譜曲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23章 全力應戰第31章 炒鋼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52章 若即若離第63章 欠債還錢第30章 以差監吏第225章 新與舊第71章 戲中人第219章 打獵第10章 工廠傳聞第103章 大開眼界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78章 錢來了第21章 契丹來客第248章 北上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108章 想法不同第157章 避嫌第215章 常平判官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156章 有些茫然第68章 別出心裁第112章 武進士第19章 攻破曲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