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關鍵第一戰

涅魯古眯着眼,看着前方的宋軍有條不紊地列陣,對親兵道:“宋軍迎出來了?前方有多少人?”

親兵叉手:“回將軍,據探馬來報,大約有一萬餘人。”

涅魯古氣了冷笑:“我一萬兵馬,宋軍就派了一萬多人來迎戰,還真是自信!全軍列陣!”

太陽高高升起,旁邊樹上的冰霜化了,滴滴嗒嗒。不遠處的草層裡,有被驚嚇的野雞亂飛。

涅魯古對唐古道:“你帶一千兵馬,直衝宋軍的中軍。不必死戰,且看宋軍如何應對。”

唐古叉手唱諾,帶了一千騎兵,緩緩出陣,向宋軍中軍而來。走不多遠,就進入了宋軍火炮的射程之中。只見宋軍陣地多處冒起硝煙,呼嘯的炮彈抓面而來。

涅魯古嚇了一跳:“宋軍這麼多炮?看這樣子,比滄州城頭的炮不知多了多少!”

炮彈落在地上,炸開來,大量碎片四射,許多人倒在地上。一師的火炮,一千人有什麼用?唐古走不到一半,就只剩五百多人。看再走下去,到了宋軍陣前,自己的人馬就差不多損失光了。唐古無奈,只好帶着殘兵退了回來。

涅魯古看着唐古身後的二百多人,只覺得眉頭直跳。心中明白,自己先前過於低估宋軍了。來的只有一萬多人,就有這麼多火炮,這仗根本就沒法打。上去的人少了,連宋軍陣前都到不了。如果上去得多了,全部折在這裡,自己的一切也就完了。

可軍陣已經擺開,不能不打,涅魯古一時間躊躇不定。

劉渙在附近的高地上,手持望遠鏡,看着戰場。見契丹人上來,留下大部分屍首,一無所獲又退了回去,長出了一口氣。在軍校學了幾年,什麼東西都明白。但沒有上過戰場,對於新的戰爭方式,終究是沒有直觀的瞭解。今天見了,許多東西才明白。

現在宋軍的戰力,完全不是以前可以比的。一個軍五萬人擺開,只要物資供應順暢,任憑契丹數十萬大軍進攻,實際也沒有辦法。乾寧軍的戰事作不得數,那支軍隊整個指揮系統缺人,指揮不順。不只是上層指揮沒有經驗的問題,而是連基層軍官也缺。等到十餘天后熟悉戰爭,慢慢組織起來,契丹軍隊就完全不是對手了。軍隊的戰鬥力核心是組織能力,宋軍的組織能力,是契丹遠遠不及的。

雄州帥司,杜中宵看着地圖,很長時間沒有說話。

全軍反攻已經三天了,戰事還沒有完全開打。張岊進軍順利,武清運糧的軍隊雖多,卻沒有什麼戰鬥力。僅用一天,就佔領了縣城。那裡雖然是契丹的糧草中心,但實際沒有多少糧食,遠不能夠跟宋軍相比。由於距離滄州較遠,加上宋朝封鎖消息,耶律洪基至今還不知道。

賈逵取了新城縣後,急速行軍,已經圍了涿州。涿州知州楊績閉城堅守,一時還沒攻破。

景泰大軍北上,圍了易州。耶律頗的與楊績一樣,也是固守,估計攻破還要幾天。

南邊的十三郎和劉渙離開永靜軍,正與契丹軍隊對峙。兩天之後,就將發起全面進攻。

一切都很順利,只是杜中宵也不知道,契丹要什麼時候纔得到消息,做出什麼反應。

富弼過來,看着地圖道:“劉幾已經取了安次縣,正在向析津府進軍。只要攻破析津府,契丹就沒有了在山前的立腳之地,幽燕可復。”

杜中宵道:“最重要的,不是收復析津府,而是要滅契丹主力。所謂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則人地皆存。此次南下的四十萬人,是契丹人的脊樑骨,消滅了他們,也打斷了契丹骨頭。”

富弼道:“已經數天,契丹人還沒有動靜。依我看,張岊佔了武清之後,斷了契丹的糧草。這樣下去不用打,契丹斷糧,自然就散了。”

杜中宵直起腰來,嘆了口氣道:“是啊,契丹還沒得到消息,大軍未動,讓人心煩哪。現在各軍順利,基本就是按照戰前佈置,順利進軍。惟有契丹大軍不動,讓人心憂。”

一邊說着,兩人到了旁邊桌子,坐了下來。士卒端上來茶。

杜中宵飲了口茶,道:“打仗本來應該是你出一拳,別人阻擋,一來一往。現在是我們出拳了,對方卻還沒看見,不知道他們會怎麼擋。你說,是不是讓人心煩?”

富弼笑道:“太尉,此事急不得。武清到滄州三百餘里,縱然快馬也一兩日。現在是我們抄了契丹後路,沿路各城又加倍留意契丹探馬,他們自然不知道。若是做得好,說不定要他們發現糧草未到,纔會特意去查呢。如此,我們就多了五六日時間。”

杜中宵搖了搖頭:“不可能的。如此重要的事情,拖延兩三日,已經不得了。契丹在國,總是有真心爲國事的,很快就有人會去報耶律洪基。不過,他們要想弄清,只怕難了。”

說完,杜中宵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想了想道:“現在最要緊的,是南邊的劉渙一戰。如果他們快速消滅擋在前邊的契丹五萬人馬,一下子到滄州去,契丹就難了。武清丟了,必須快速回來救援。又有劉渙和武松十萬人在那裡,如何應對,還真是讓人好奇。”

富弼道:“若是從前,契丹可能集中數十萬兵馬,先把劉渙和武松消滅掉,再轉頭北上。可現在這個時候,想消滅十萬大軍,只怕契丹辦不到。”

杜中宵道:“乾寧軍城前,面對馬懷德八九萬人,契丹打了半個多月,馬懷德越打越強。劉渙和武松兩軍,可不是馬懷德李惟賢可比。想滅掉他們,契丹四十萬大軍全在,也做不到。”

僅僅是防守,五萬軍隊已經足夠。當年杜中宵在河曲路時,有五萬人,契丹傾國之兵,也奈何不了自己。現在雖然幾次整訓,不復河曲路時的舊觀,也不是契丹可以輕易滅掉的。兩國軍隊,現在有着時代的差距。契丹現在依然強盛,宋軍作死,可能會真地死。但不自己作死,契丹還真是沒有辦法。

如果不是要把契丹主力全部消滅于山前地區,宋軍何必費這麼大的勁。

富弼嘆了口氣:“是啊,事情就是這樣。在事前,算無遺策,什麼都要想到。可真到發生了,卻總是讓人擔心。如果劉渙和武松兩人用心,能夠快速消滅契丹軍隊,進軍滄州,這一戰就簡單了。可五萬大軍,哪裡是那麼好打的?這一戰,並不容易。”

十萬軍隊打五萬人,打敗容易,想完全消滅,可不容易。十三郎和劉渙的這一戰,將直接影響接下來的戰事,是重中之重。

第264章 大勝第208章 奇才第94章 武都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125章 党項商人第216章 集結葉縣第161章 兩輸戶第111章 首告第125章 提攜舊人第165章 渡河第102章 投降第82章 亂起第1章 面君第23章 多調人來第52章 若即若離第110章 三岔口第165章 首戰告捷第252章 初戰第97章 大刀闊斧第86章 多學多煉第22章 分別對待第125章 提攜舊人第48章 高朋滿座第34章 親臨前線第69章 格外可惡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69章 各有算盤第44章 閒情第135章 不爲他人做嫁衣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20章 見世面第49章 免死第159章 大軍西進第103章 接見使節第145章 西域方略第7章 審案第141章 傳言第8章 制硝第32章 收網第91章 同年閒談第92章 大戰將起第17章 波折第225章 新與舊第91章 爭鬥第135章 準備出擊第70章 商場開業第38章 峰迴路轉第70章 建房築路第10章 攻守易勢第117章 大開眼界第153章 外戚第135章 事發第75章 制刀第8章 制硝第102章 願意獻城第52章 除夕第6章 兩軍對壘第79章 有進有出第172章 擔憂第193章 進軍于闐第19章 攻破曲陽第106章 故人重逢第92章 舊人去向第30章 京西營田第48章 慶功第147章 大亂將起第31章 炒鋼第145章 沒有準備第156章 兩說第18章 給你放個煙花吧第141章 且先等等第144章 異人第87章 軌道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79章 由遠及近第136章 學校第129章 提拔第129章 產業規劃第242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上)第76章 人心惶惶第120章 再見已不是從前第60章 全軍出擊第42章 債券第94章 開戰第211章 分岐第127章 重回鐵監第213章 演練第7章 投敵第99章 鐵路留念第46章 分道揚鑣第142章 今非昔比第60章 目標黑水城第140章 重逢第82章 霹靂車第63章 獵物第81章 合議第44章 奇兵第8章 派人第9章 葉縣第86章 地方龍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