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北京的末日(二)

第002章 北京的末日(二)

三月初一,大朝,天空陰沉沉的,彷彿黑幕一般籠罩在紫禁城的上空,伴隨着幾聲烏鴉的鳴叫,讓人的心情都變得鬱結起來。

駙馬爺鞏永固一步三搖走出了午門,然後回首看了一眼這巍巍的皇城,忍不住嘆了口氣然後繼續負手前行。

“老爺,要乘轎嗎?”長隨看着自家老爺面色不虞,很是小心的問道。

鞏永固看了一眼寬闊的大街,搖搖頭道:“不必了,你們和我一道走回去吧!”

今個大朝會上,崇禎皇帝終於開始了對大明王朝最後的自救行動。到了這個時候,他能信任的人依然是不多了,所以他找到了鞏永固。

而鞏永固要做的就是上奏,第一是請調關寧軍救援京師,第二就是移請天子遷都南京。

奏摺上了,但是結果卻是以失敗告終。崇禎皇帝把目光投向首輔大學士魏藻德,希望這位辯才出衆的崇禎十三年狀元公能起個頭,這樣起碼自己就有臺階下,但是魏藻德就是不開口。

要知道前任首輔陳演就是反對遷都的,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三,李明睿勸崇禎放棄北京,儘快南遷,皇帝告訴他:“汝意與朕合,但外邊諸臣不從,奈何?”。李明睿說:“天命微密,當內斷聖心,勿致噬臍之憂。”並請崇禎勿猶豫,儘快決斷。崇禎一直有意遷都,二月初四日,崇禎對衆臣說:“李明睿有疏勸朕南遷。國君死於社稷,聯將何往?又功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諸卿以爲如何?”陳演反對“南遷”,並示意兵科給事中光時亨,嚴厲譴責李明睿,揚言:“不殺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殺李明睿,何以治天下!”

二月初八,李自成陷太原,北京震動。薊遼總督王永吉、順天巡撫楊鶚建議提調吳三桂保衛京師,二月二十七日,崇禎帝在文華殿召開緊急會議,徵調吳三桂“勤王”,陳演、魏藻德兩人不敢同意,以致此事一延再延。崇禎罵他:“汝一死不足蔽辜”。

如今陳演雖然被罷免了,卻勢力猶在。而魏藻德對崇禎帝的遷都之議自然也是不同意的,所以無論崇禎帝怎麼相問,就是不言聲。以至於崇禎再問,你只要開口,朕立刻下旨照辦時,魏藻德依然垂頭不答。

沒有大臣們的支持,皇帝是做不成事情的,崇禎帝絕望了,他宣佈散朝了。

失望的又何止是崇禎帝啊,鞏永固也是無比傷心的離開皇宮的。

想想大明也是氣數盡了,正月的時候,天子下令助餉,可就是這個魏藻德,爲保住其家財,率先表示家無餘財,反對崇禎徵餉,徵餉之事未見其成果變草草了事。

大明的國庫確實是沒錢了,這些年朝廷就做成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挖空內帑。百官們把原本應該納入內帑的江南稅銀歸入了戶部,而屬於歐亞聯合公司的分紅也被勳貴們利用各種分食了。歷史上李自成攻入北京後,抄檢內庫外庫,所得白銀不過十幾萬兩,可是大順軍在京師追贓,卻足足追出了七千萬兩,這大明還有什麼可說的。

看着街上行走的行人,鞏永固忍不住嘆氣道:“也不知道還有幾日安寧!”

回到家裡,鞏永固的五個子女都迎了上來,長女已經十三歲了,最小的兒子卻只有四歲多。看到這五個孩子,鞏永固就是一陣不由自主的心酸,孩子啊,你們都是公主的孩子,皇帝的外甥,萬一城破,絕不能受辱啊!

正想着,老管家進來道:“老爺,有一位姓秦的先生求見,說是老爺您的故交。”

鞏永固愣了一下,自己的故交裡面好像沒有姓秦的啊!自己雖然有駙馬的名號,但是隨着樂安公主的去世,這門庭早就大不如前了。這個時候不想着逃跑,卻跑來找自己的故交,會是誰呢?

鞏永固安撫了一下五個孩子,然後對老管家道:“請。”

等看到進來的是一個和自己年紀相差不大的書生時,鞏永固很是詫異的道:“敢問秦先生可曾見過鞏某。”

來訪的不是別人,正是張振嶽麾下兩大特務機構之一的安平司的指揮使秦浩。

其實當年張振嶽離京的時候也曾對鞏永固提過,遇到危急的時候,找秦浩。但是鞏永固當時並沒有放在心上,過後自然也就忘記了。

可是駙馬爺粗心,秦浩卻不能粗心,他這幾年被放在北京,一是因爲有些功高震主,張振嶽容不得他獨掌特務機構。二則是因爲一個特殊使命,爲了這個使命,秦浩他們已經謀劃了好幾年了,現在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可是鞏永固卻遲遲不來見自己,使得秦浩也不敢輕舉妄動,只能是時刻準備着,直到上個月張振嶽來信。。。

“下官威國公麾下指揮使秦浩,奉國公爺之命來見駙馬爺”秦浩直接報上自己的名號。

鞏永固聞言突然眉色大開道:“啊,是明德兄,你看看我,居然都忘記這個老夥計了,他不是坐鎮西南,手裡有兵啊!可惜就算現在來勤王也來不及了。說吧,他找我什麼事情!”

秦浩笑着道:“沒什麼大事,國公爺就想請駙馬爺做一件保國護駕的大事。”

“什麼?”鞏永固聽到這話當時就驚得從椅子上跳了起來。。。

半個時辰後,鞏永固驚訝的看着秦浩道:“這麼說明德兄是老早就預料到今時今日的局面了,既然如此,他爲什麼不早早提兵來勤王?”

“這個下官不知道,不過下官想來,這個事情怕是隻能預備,不能做真,萬一沒到這個局面,下官也不過是預備而已。”

鞏永固覺得應該就是這麼回事,他突然問道:“以你們的人手能不能護送陛下去南京?”

秦浩想了想搖搖頭道:“對不起,駙馬爺,我接到的命令不是去南京,而是去昆明。並且國公爺指明瞭,營救除天子之外諸人,尤以三位太子爲首,並且希望駙馬爺能夠對皇上保密不宣,國公爺說了,真到這一步,以天子的性格,他是不會跟我們走的。。。”

第048章 痛擊大順軍(十)第049章 三年之約(七)第005章 天日昭昭(二)第038章 東林禍國論(六)第026章 山西鋤奸(五)第062章 剿滅張獻忠(四)第065章 覺華島主(一)第031章 奇恥大辱(六)第037章 東林禍國論(五)第043章 動盪時代(二)第005章 英雄救美(五)第021章 臺灣大海戰(六)第012章 發家致富(三)第042章 動盪時代(一)第044章 三年之約(一)第015章 初戰告捷(一)第047章 退路(三)第001章 北京的末日(一)第040章 招賢納士(二)第027章 牛刀小試(三)第009章 遷都南京(三)第063章 威服南洋(三)第005章 出兵雲貴(二)第083章 天啓帝(一)第037章 海商之路(四)第007章 天降大任(二)第041章 荷蘭王國(一)第057章 寧遠大戰(七)第027章 西南新政(二)第034章 草原搶婚(四)第021章 進軍遼東(二)第029章 牛刀小試(五)第028章 鬥智鬥狠(五)第007章 定計昆明(一)第030章 西南新政(五)第040章 痛擊大順軍(二)第055章 出兵討賊(五)第043章 武備優先(五)第040章 東林禍國論(八)第028章 鬥智鬥狠(五)第029章 牛刀小試(五)第004章 英雄救美(四)第028章 東海之戰(三)第049章 遼東歲月(五)第067章 光復南京(五)第057章 寧遠大戰(七)第053章 啓航(三)第058章 王師北伐(二)第001章 天啓新貴(一)第037章 報仇雪恨(六)第063章 光復南京(一)第063章 剿滅張獻忠(五)第003章 再立新君(三)第038章 告別南陽(三)第030章 奇恥大辱(五)第027章 西南新政(二)第010章 天日昭昭(七)第044章 三年之約(一)第014章 發家致富(五)第021章 進軍遼東(二)第039章 告別南陽(四)第030章 平臺召對(二)第070章 光復南京(八)第033章 平臺召對(五)第0007章 英雄救美(三)第024章 狼城練兵(二)第005章 天啓新貴(五)第074章 一統南洋(六)第021章 整頓軍備(一)第010章 遼西七匹狼(五)第063章 光復南京(一)第035章 火併江湖(三)第062章 王師北伐(六)第013章 磨牙向北(三)第009章 北京的末日(九)第020章 臺灣大海戰(五)第002章 西南風雲(二)第016章 東山再起(五)第027章 西南新政(二)第028章 牛刀小試(四)第011章 抗滿游擊隊(一)第017章 頭號牙商(一)第006章 出兵雲貴(三)第003章 英雄救美(三)第058章 王師北伐(二)第005章 出兵雲貴(二)第064章 威服南洋(四)第071章 一統南洋(三)第051章 出兵討賊(一)第042章 榮升參將(一)第058章 寧遠大戰(八)第060章 海上堡壘(五)第079章 大爆炸(二)第039章 告別南陽(四)第041章 東林禍國論(九)第023章 滔天惡浪(三)第052章 擁立新君(四)第052章 啓航(二)第019章 臺灣大海戰(四)第043章 動盪時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