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北京的末日(一)

第001章 北京的末日(一)

人們總是爲了追求更理想的東西而輕信一些野心家的話,結果最後發現自己真的上當受騙了,獨立人格的缺乏是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我們毀掉的往往是幸福,我們得到的往往是災難,這纔是甲申三百年祭真正的內核。

對於已經日落西山的大明王朝而言,這幾年就是噩夢一般的存在。

首先是李自成在河南成了氣候,先是攻破洛陽,生吃了福王(歷史上著名的福祿宴,這就是所謂的革命領袖,和非洲那些軍閥有何不同?),然後自稱“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

緊跟着,爲了實現“解放全人類”的夢想,身爲革命領袖的李自成喪心病狂的扒開了黃河大壩,終於在第三次攻堅戰中利用水攻攻陷了省會開封,大明名將傅宗龍和三邊總督汪喬年兵敗被殺。至於那些據說是一心迎闖王的百姓被淹死多少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洪水過後,參加闖王大軍的人就更多了,原來革命隊伍就是這麼壯大的。

而大明這邊,在河南諸多流寇未平之際,居然不相信“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傻乎乎的派出洪承疇大軍去松山和建奴決戰(主要是給祖大壽去解圍)。事實證明,深得崇禎帝信任的洪承疇的實際才幹跟袁崇煥還是有差距的,並且這個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啊。由於洪承疇調度不得法,加之吳三桂等人一看老洪有點水,當機立斷臨陣脫逃,最終剛愎自用的洪承疇全軍覆沒,其本人也成了建奴的俘虜。

軍事雖然只是政治的延續,但是軍事上的連連失敗反過來必然會影響政治。崇禎帝已經不敢拿帶兵的武將開刀了,他能做的只是處死自己還能處死的官員。這麼一來,大明的官員就更加信奉所謂的“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絕對沒得錯”的官場哲學了。無論崇禎帝問什麼,這些人都跟廟裡的菩薩一樣,眼觀鼻鼻觀心,反正就是不開口。

不過在兩點上他們很堅持,第一是在錢的問題上,加稅是不行的,還是請皇上開內帑,似乎崇禎帝的內帑還有很多錢一樣!非加不可了,他們也不是按照富者多收,窮者少收或免收來執行,而是強調聖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一樣收吧,也不管這樣會給叛賊增加多少兵力。或許在他們看來,改朝換代和他們關係不大,只是換個對象山呼萬歲罷了。

這官員的心態還只是一個方面,更嚴重的是朝綱的崩壞,在大明三百年的歷史中,文官的地位是高於武將的,後人一度認爲明代不尚武的原因在此。其實是誤會,明代軍事力量衰敗跟文官的政治地位高於武官無關,而是整個軍事體制打朱元璋哪裡就開始埋下禍根了。將軍的兒子還是將軍,或許能出戚繼光這樣的將才,但更多是廢才。強調血統的人實際上是最自私最愚蠢的,不但害了國家民族,也同樣害了自己的子嗣。

現在好了,文官壓制武官的體制在左良玉、賀人龍等人的破壞下終於被瓦解了,軍閥時代來臨了。左良玉割據湖廣北部(就是今天的湖北,因爲湖南被李巖帶着白虎軍給佔領了)就不提了,高傑、劉良佐、劉澤清、黃得功這著名的江北四鎮是怎麼來得?

軍閥的產生是一個民族集體抗敵的最大障礙,歷史上蔣介石爲什麼遲遲不肯抗日,國內一大片的軍閥,陝西的楊虎城,山東的韓復渠,東北的張學良,雲南的龍雲,四川的劉湘,湖南的何鍵,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廣東的陳濟棠,福建的陳銘樞,就這還不算咱們的紅色蘇維埃,現在想想蔣介石真的是不容易,就這麼點地盤還敢去跟日本人玩命,居然還沒亡國。有這樣的領袖,日本人也只能算是運氣不好了。

扯遠了,還是回到明末,從滿清入關算起到永曆皇帝被殺,滿清花了差不多二十來年。這麼長的時間佔據人口大多數的漢人爲什麼就被征服了呢?還是這個軍閥問題,中央皇權倒臺後,大明實際上就不存在了,江北四鎮,鄭芝龍,孫可望,等等等,有一個算一個,都不是什麼忠臣孝子,全都是一幫活曹操。再加上爭先恐後投奔滿清的明軍,滿清統一中國與其說是他們驍勇善戰,不如說是明末朝綱崩壞,爲滿清一統奠定了政治基礎。

在這個時代,軍閥基本和漢奸是劃等號的,滿清就是靠漢奸征服了華夏,閹割了華夏文明。

當然這滿清入關第一功總是要分清楚的,有人說是不講氣節投降滿清的洪承疇,有人說是衝冠一怒爲紅顏開了山海關的吳三桂。實際上統統都不是,說洪承疇的,是擡舉我們洪大人了,說吳三桂的還能靠點邊。真正滿清入關第一功當屬李自成和明末那朝堂之上那些渾渾噩噩、自詡忠君愛國的諸位大人們。

其中李自成堪稱第一奇功,無人能及,這樣的人在後世居然還能被當成革命領袖,說成中華亡國第一賊都不過分。

李自成火併了羅汝才之後,帶着三四十萬農民軍浩浩蕩蕩朝着京師殺奔而來,由於周遇吉的命運已經被張振嶽改變。所以整個北上變成了一場歡樂大行軍,途徑的整個山西境內居然沒有一支明軍出來抵抗,要知道山西的大同就是大明的九邊之一啊!

崇禎帝慌了,他不斷下旨給山西等地地方官員,命令他們組織抵抗,但是這些聖旨下去之後就音訊全無了。

整個北京城也慌了,所有的人都不是想着報效君王和朝廷,而是在爲自己找出路。

崇禎皇帝下令京中權貴捐募軍費,竟然無人響應,最後崇禎帝的老丈人出了幾百兩銀子算是意思意思了。

高起潛弄了個監軍寧遠的差事跑了,其他的百官則不言不語,反正崇禎帝要遷都,反對。太子南下,反對。調關寧軍入衛,還是反對。這些人究竟是個什麼心思,恐怕就只有他們自己清楚了。

第036章 海商之路(三)第019章 初戰告捷(五)第015章 發家致富(六)第064章 寧遠大戰(十四)第011章 天日昭昭(八)第020章 出兵歐洲(五)第007章 遷都南京(一)第027章 東海之戰(二)第003章 北京的末日(三)第048章 新昆明(四)第004章 天日昭昭(一)第044章 痛擊大順軍(六)第005章 出兵雲貴(二)第018章 臺灣大海戰(三)第056章 寧遠大戰(六)第017章 出兵歐洲(二)第012章 磨牙向北(二)第001章 北京的末日(一)第039章 大混戰(二)第022章 山西鋤奸(一)第047章 營救紅娘子(一)第040章 大混戰(三)第030章 得罪江家(一)第014章 躊躇滿志(四)第012章 發家致富(三)第037章 活捉四王子(二)第028章 中原之行(三)第059章 寧遠大戰(九)第046章 動盪時代(五)第054章 啓航(四)第022章 進軍遼東(三)第001章 北京的末日(一)第030章 得罪江家(一)第050章 遼東歲月(六)第001章 再立新君(一)第079章 大爆炸(二)第002章 英雄救美(二)第018章 西南王(一)第038章 大混戰(一)第045章 遼東歲月(一)第005章 天日昭昭(二)第016章 火種(一)第069章 光復南京(七)第047章 痛擊大順軍(九)第003章 西方來客(三)第086章 天啓帝(四)第017章 火種(二)第041章 痛擊大順軍(三)第040章 大混戰(三)第019章 三義百貨(四)第083章 天啓帝(一)第075章 北京之行(二)第051章 擁立新君(三)第007章 天日昭昭(四)第037章 告別南陽(二)第024章 臺灣大海戰(九)第040章 武備優先(二)第059章 寧遠大戰(九)第018章 三義百貨(三)第008章 北京的末日(八)第049章 擁立新君(一)第087章 天啓帝(五)第028章 中原之行(三)第012章 東山再起(一)第007章 遼西七匹狼(二)第017章 出兵歐洲(二)第008章 定計昆明(二)第044章 榮升參將(三)第024章 滔天惡浪(四)第025章 狼城練兵(三)第067章 光復南京(五)第039章 活捉四王子(四)第028章 東海之戰(三)第066章 決戰雅加達(一)第019章 臺灣大海戰(四)第006章 北京的末日(六)第048章 三年之約(六)第048章 痛擊大順軍(十)第036章 活捉四王子(一)第044章 招賢納士(六)第047章 遼東歲月(三)第087章 天啓帝(五)第017章 初戰告捷(三)第014章 天日昭昭(十一)第084章 天啓帝(二)第052章 出兵討賊(二)第047章 營救紅娘子(一)第016章 火種(一)第021章 進軍遼東(二)第025章 一救唐王(三)第074章 一統南洋(六)第011章 磨牙向北(一)第040章 招賢納士(二)第070章 買賣招標(三)第0004章 三朵奇葩(三)第004章 天啓新貴(四)第059章 寧遠大戰(九)第022章 和記南陽(三)第010章 北京的末日(十)第046章 動盪時代(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