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北京的末日(四)

第004章 北京的末日(四)

紫禁城,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紫微垣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遷都北京,開始營造紫禁城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

紫禁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面積達720,000㎡。有房屋890座,共計8707間。四面環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城內宮殿建築佈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樑,金碧輝煌。殿宇樓臺,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爲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爲“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爲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皇極等殿,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和后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築佈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不過現在這個至高無上的權威很快就要變成笑話了,因爲就在離這裡不到三十里的地方,出現了一支要推翻大明王朝的軍隊,大順軍。

崇禎帝朱由檢此刻的心情可想而知,愁眉苦臉已經無法概括了,沮喪,不安,不甘,太多太多的負面情緒此刻都籠罩在了這個皇帝的心頭。

朕想做一個好皇帝怎麼就這麼難啊!空蕩蕩的太和殿中,崇禎帝朝着高高的殿頂仰頭喊道。

皇帝歸根到底,其實也是一份工作而已,不過這份工作不是你想努力做好就能做好的。做爲皇帝,崇禎帝絕對是個極品,不好色不貪玩,生活簡樸,工作勤勉。但是大明帝國不但沒有因爲他個人的努力有半分起色,反而加速走向滅亡了。

皇帝的工作其實只是協調而已,只是仲裁而已。放在後世,那就不是個管事的工作,而是個管人的工作。崇禎帝打小就沒有父母管教,唯一可以教他的哥哥也早早就去世了,沒人告訴他怎樣做才能把皇帝做好。他唯一的知識來源自然是儒家經典,所以我們纔會驚奇的發現到了明朝末年,老朱家的子孫突然變成了一個儒生了。不好色不貪玩,生活儉樸工作勤勉其實並非是在做秀,那個時代沒有後世如此發達的平面傳媒,皇帝又是非常神秘的存在,你讓崇禎帝做秀給誰看啊?人家是正兒八經的按照儒家對於帝王的要求來做皇帝類,結果,做死了。

按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來判斷,我們只能得出一個結論,儒家那套根本就不適合用於治理如此龐大的帝國,他或許只適合用來指導人該怎麼做而已。

崇禎帝用做事的心態來做管人的皇帝,這皇帝自然是越做越差了。

能做事的,不能做事的,都沒辦法在這位事必親躬的皇帝底下做事。袁崇煥死了,鄭崇儉死了,能幹點實事的都死了,溫體仁死了,周延儒也死了,矇事的也死了。

現在留下的,也就是崇禎皇帝一個人了,坐在這空蕩蕩的大殿裡嘆氣。。。

他清晰的記得百官那一張張醜陋的嘴臉,他清晰的記得自己都按照他們的意思去辦了,但是國家卻無可避免的走向殞落。這不是自己想要的,這不是自己想要的。

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一步一步走了進來,在崇禎帝跟前道:“萬歲,按着您的旨意,這武器都已經分發下去了,宮內有二千內操宦官守衛着,定然固若金湯。”

崇禎帝擡頭看了王承恩一眼,苦笑道:“若是真讓人打到紫禁城了,這內操軍還能頂什麼用啊!承恩啊,你陪朕走走吧,陪朕再看看這紫禁城,再看看這祖宗傳下來的大好江山吧!”

這走着走着,就走到奉安殿了,崇禎帝不走了,就坐在奉安殿,對着祖宗的畫像,一個人跟那兒發傻。過了一會突然道:“承恩啊,去把皇后,貴妃,皇子,公主都請到此地來吧。”

大太監王承恩見着這個樣子,立刻躬身出來,然後喚過一個小宦官,去請皇后諸人。

其實大家對於崇禎皇帝的子嗣都存在一個誤區,就是認爲他就三個兒子,因爲很多方面的記載都是這樣寫的,當初北京城破的時候,李自成抓到皇子也是三個。哦,對了,後頭不是還鬧個什麼朱三太子嗎?連張振嶽在跟秦浩的親筆信中也是讓把三個皇子優先帶回來。

其實這真的是誤會了,崇禎皇帝長成的孩子一共六個,四子二女。

其中周皇后生了兩子一女,即皇長子,歷史上著名的獻愍太子朱慈烺,現年十五;皇三子定王朱慈炯,現年十二,長女長平公主朱媺娖,現年十五。田貴妃生了兩子,皇四子永王朱慈炤,現年十三歲,以及還沒有封王的皇五子朱慈煥,才十歲。

田貴妃在崇禎十五年就病逝了,所以對兩個小兒子,崇禎帝是格外寵愛的。

要說崇禎帝的後宮,雖然也有爭寵的事情,但是卻並未影響國事。論起治家來,崇禎皇帝算得上很不錯的了,兒子們都溫順聽話(是張振嶽的不二的傀儡人選),女兒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斷臂公主,這個時候已經被崇禎帝做主許配給周顯了,只是這婚事因爲戰亂一直沒有舉辦。

看着眼前的妻兒,崇禎帝心中的鬱悶實在是難消,半響無語後,他一個孩子一個孩子的看過去,牽牽這個的手,摟摟這個的腰,自己這個做父親的居然保護不了自己的孩子,想來也是非常失敗的了。

三月十五日(4月21日)農民軍抵達居庸關,監軍太監杜之秩、總兵唐通不戰而降,同時,劉芳亮率領南路軍,東出固關後,真定太守邱茂華、遊擊謝素福出降,大學士李建泰在真定(今保定)投降。

第029章 奇恥大辱(四)第028章 牛刀小試(四)第056章 海上堡壘(一)第012章 發家致富(三)第041章 招賢納士(三)第028章 牛刀小試(四)第051章 出兵討賊(一)第028章 東海之戰(三)第069章 一統南洋(一)第018章 出兵歐洲(三)第026章 西南新政(一)第009章 天日昭昭(六)第042章 痛擊大順軍(四)第016章 初戰告捷(二)第041章 招賢納士(三)第051章 啓航(一)第037章 東林禍國論(五)第020章 三義百貨(五)第026章 東海之戰(一)第013章 天日昭昭(十)第038章 大混戰(一)第016章 三義百貨(一)第064章 剿滅張獻忠(六)第030章 蘇州民變(二)第037章 風雲變幻(六)第0008章 大戰野豬(一)第077章 北京之行(四)第014章 抗滿游擊隊(四)第027章 西南新政(二)第068章 買賣招標(一)第066章 光復南京(四)第031章 得罪江家(二)第020章 進軍遼東(一)第052章 出兵討賊(二)第046章 痛擊大順軍(八)第016章 大叛亂(五)第059章 寧遠大戰(九)第014章 抗滿游擊隊(四)第038章 風雲變幻(七)第021章 臺灣大海戰(六)第008章 北京的末日(八)第022章 歐洲故事(一)第017章 火種(二)第045章 遼東歲月(一)第027章 西南新政(二)第045章 動盪時代(四)第069章 一統南洋(一)第008章 遷都南京(二)第050章 遼東歲月(六)第021章 整頓軍備(一)第003章 再立新君(三)第060章 寧遠大戰(十)第035章 草原搶婚(五)第018章 總督江南(三)第025章 狼城練兵(三)第046章 痛擊大順軍(八)第053章 出兵討賊(三)第007章 天日昭昭(四)第023章 山西鋤奸(二)第054章 擁立新君(六)第063章 威服南洋(三)第022章 整頓軍備(二)第050章 擁立新君(二)第049章 營救紅娘子(三)第083章 天啓帝(一)第004章 出兵雲貴(一)第001章 充軍遼東(一)第035章 風雲變幻(四)第043章 荷蘭王國(三)第006章 再立新君(六)第088章 天啓帝(六)第005章 天啓新貴(五)第029章 蘇州民變(一)第080章 大爆炸(三)第015章 東山再起(四)第039章 痛擊大順軍(一)第054章 寧遠大戰(四)第021章 西南王(四)第050章 退路(六)第024章 狼城練兵(二)第006章 北京的末日(六)第046章 三年之約(三)第045章 新昆明(一)第040章 大混戰(三)第029章 太行山上(一)第028章 西南新政(三)第047章 新昆明(三)第005章 充軍遼東(五)第005章 北京的末日(五)第067章 覺華島主(三)第012章 後崇禎時代(二)第047章 新昆明(三)第040章 大混戰(三)第075章 北京之行(二)第033章 火併江湖(一)第010章 天日昭昭(七)第009章 定計昆明(三)第088章 天啓帝(六)第010章 遼西七匹狼(五)第053章 寧遠大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