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北京的末日(五)

第005章 北京的末日(五)

“駙馬爺,您考慮的怎樣啦?”秦浩又一次笑吟吟的登門了,但是內心的焦急卻是實實在在的,畢竟李自成的大順軍已經出現在西直門外了,一個不慎就可能導致跑不掉。

鞏永固搖搖頭道:“陛下經歷了北京被圍不下五次了,這次由調吳三桂、劉澤清勤王,估計這北京也是能守住的。因此我前日去見皇上,說願意招募人手護駕突圍,可被拒絕了,所以想來你們的計劃可能沒辦法實現了。。。”

秦浩搖搖頭道:“駙馬爺,不是下官危言聳聽,今時不同往日了。吳三桂和劉澤清會不會積極勤王我不好說,但是有一點我是清楚的,劉澤清這廝和聞香教關係複雜,關鍵時刻靠不住。他會拿着自己那點資本去跟吳三桂或許靠得住,但是他那麾下七八萬大軍要從關寧前線開回來豈是那麼容易的。沒有半個月根本趕不到北京,而北京還能守半個月嗎?”

鞏永固笑道:“怎麼可能,京營畢竟有三十萬大軍在。建奴如此善戰,來過幾遭不也固若金湯嗎?”

秦浩冷笑一聲道:“京營有三十萬大軍,駙馬爺,這個話唬唬老百姓也就是了,您這樣靠近中樞的人信嗎?平日京營兵馬就空額驚人,所謂三十萬,能有十五萬就不錯了,這幾年陸續出兵討賊,雖然人數不減,但是善戰能戰者還餘幾分?再着如今外城正在鬧瘟疫,雖然死亡士卒不多,但是藉機逃出京師者幾何?三十萬!怕是有五萬就不錯了。”

不等臉色大變的鞏永固反駁,秦浩繼續道:“五萬到也罷了,靠着這京師的城牆之高大堅固守半個月到也不是難事,別說是三十多萬大順軍這樣的烏合之衆,就算是三十萬建奴八旗亦是不懼。但是駙馬爺,這次來得是李自成啊!如今大明是個什麼光景,多少人盼着改朝換代?天子今日勸捐,百官勳貴響應者幾何?惜財者必然惜命,他們對大明的忠誠比對銀子的忠誠還低,您覺得他們會爲了大明和李自成死戰到底嗎?只怕不出三日,開城迎賊者,必不乏其人矣。”

鞏永固聽到這裡,實在也是無言以對,只能把背朝後一靠哀嘆道:“唉,我大明三百年的基業就要毀於一旦了。。。”

秦浩正聲道:“駙馬爺不必如此沮喪,在下官看來,興亡不過是天道,很難逆轉。駙馬爺能做的是盡人事,如果能平安把三位皇子送到昆明,則萬事可期。”

鞏永固斜眼道“當今聖上共有四位皇子,你們要的是哪三位?”

“啊,是四位皇子嗎?”秦浩終於難得在鞏永固面前失態一回了:“這個,這個,皇上是君,我們是臣,既然是四位皇子,那自然是四位都要營救了。”

鞏永固想了想道:“若是今上不幸大行,能不能護送皇太子到南京登基呢?”

秦浩搖搖頭道:“國公爺覺得去南京甚是不妥,因爲在南京,沒有勝利的可能。駙馬爺,其實太子去哪兒都不重要,以他的年歲和眼下嚴酷的局面,他都不可能撐起大明這一片天了。駙馬爺,您不是那冥頑不寧的書呆子,您也不是那不通世情的方外人,保全聖上的骨血纔是您應該考慮的,至於其他都不是我輩能爲的。”

鞏永固下定決心一般的點點頭:“也罷,你們先送我的孩子離開,到時候實在不行,你們組織人手,隨我入宮護駕,就是搶,也要把四位皇子從宮中帶出來。”

秦浩微笑道:“無懼,我們這次帶的都是軍中好手,而且我們的人也還控制着一個出口,這次出城必然有驚無險。莫說四位皇子,就是把今上的家眷一併帶上亦非難事。”

鞏永固搖搖頭道:“話莫太滿,秦大人,到時候亂軍一來,計劃的再好也沒用。只是可惜了皇上,怕是要步福王、楚王的後塵了。你們真的就不能連皇上一起救嗎?”

秦浩一咬牙道:“駙馬爺,國公爺的手令很清楚,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鞏永固默默無語的點點頭道:“那行,秦大人你去忙吧,大事就拜託您了。”

秦浩拱身告退了,鞏永固卻依然沮喪的靠在椅子上,久久沒有起身。。。

三月十七日,大順軍不戰而破外城,守衛北京的明軍根本不是什麼合格的軍人,也談不上半點職業道德和操守,直接就把城門給打開放大順軍入城了,事情到了這一步,誰都知道大事不妙了。十八日晚,朱由檢與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稱萬壽山,今北京景山),遠望着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只是哀聲長嘆,徘徊無語。

李自成軍攻入北京,太監王廉急告皇帝,朱由檢在宮中飲酒長嘆:“苦我民爾!”太監張殷勸皇帝投降,被一劍刺死。朱由檢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勳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宮後寫下詔書,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烺。又命周皇后、袁貴妃和3個兒子入宮,簡單叮囑了兒子們幾句,命太監將他們分別送往外戚家避藏。但是遺憾的是,這些外戚全都無一例外的選擇閉門不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縱然是皇家也不過是如此,太監們不得不再把后妃皇子送回皇宮,崇禎帝見之,心如死灰。

三月十九日清晨,守衛內城的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迎劉宗敏所部軍入城,北京正式宣告城破。。。

秦浩在各城門都安插了眼線,所以十七日,他就帶着精選出來的一百二十名死士潛入內城駙馬府。此時勳貴百官都忙着謀求自保,誰也沒在意爲什麼鞏永固府上突然住進來那麼多人。

正陽門被打開之前,收到消息的秦浩就和鞏永固選擇一起入宮。

而這個時候,崇禎帝已經是悲憤欲絕,他提着寶劍,準備要殺妻殺女了。。。

第029章 西南新政(四)第058章 海上堡壘(三)第037章 風雲變幻(六)第036章 東林禍國論(四)第004章 天啓新貴(四)第050章 新昆明(六)第008章 定計昆明(二)第055章 擁立新君(七)第001章 西方來客(一)第007章 天降大任(二)第001章 西方來客(一)第007章 天降大任(二)第039章 招賢納士(一)第002章 充軍遼東(二)第032章 牛刀小試(八)第032章 報仇雪恨(一)第038章 海商之路(五)第027章 鬥智鬥狠(四)第026章 鬥智鬥狠(三)第040章 東林禍國論(八)第009章 天降大任(四)第006章 天日昭昭(三)第032章 得罪江家(三)第032章 報仇雪恨(一)第034章 火併江湖(二)第053章 啓航(三)第001章 充軍遼東(一)第033章 大開眼界(一)第006章 出兵雲貴(三)第035章 東林禍國論(三)第029章 東海之戰(四)第034章 遊江南(一)第009章 北京的末日(九)第002章 再立新君(二)第052章 擁立新君(四)第021章 臺灣大海戰(六)第022章 進軍遼東(三)第008章 唐家兄妹(二)第047章 新昆明(三)第065章 剿滅張獻忠(七)第032章 平臺召對(四)第042章 痛擊大順軍(四)第037章 大開眼界(五)第038章 遊江南(五)第083章 天啓帝(一)第014章 天日昭昭(十一)第015章 磨牙向北(五)第002章 北京的末日(二)第021章 進軍遼東(二)第017章 頭號牙商(一)第022章 臺灣大海戰(七)第050章 擁立新君(二)第042章 招賢納士(四)第039章 告別南陽(四)第077章 北京之行(四)第055章 出兵討賊(五)第033章 風雲變幻(二)第031章 太行山上(四)第050章 擁立新君(二)第004章 天日昭昭(一)第013章 大叛亂(二)第056章 寧遠大戰(六)第048章 退路(四)第055章 出兵討賊(五)第030章 蘇州民變(二)第084章 天啓帝(二)第022章 歐洲故事(一)第014章 後崇禎時代(四)第058章 寧遠大戰(八)第003章 西南風雲(三)第037章 活捉四王子(二)第027章 奇恥大辱(二)第019章 初戰告捷(五)第052章 啓航(二)第005章 充軍遼東(五)第006章 出兵雲貴(三)第069章 一統南洋(一)第034章 海商之路(一)第068章 張獻忠之死(三)第007章 遷都南京(一)第0001章 魂歸大明第016章 出兵歐洲(一)第014章 發家致富(五)第041章 招賢納士(三)第008章 遷都南京(二)第016章 總督江南(一)第062章 威服南洋(二)第045章 三年之約(二)第036章 大開眼界(四)第032章 蘇州民變(四)第013章 躊躇滿志(三)第039章 大混戰(二)第008章 唐家兄妹(二)第010章 遷都南京(四)第009章 唐家兄妹(三)第069章 買賣招標(二)第003章 天啓新貴(三)第030章 牛刀小試(六)第068章 決戰雅加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