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

惠盎見楚王果然沒有拒絕,心中暗暗一嘆,接着又拱手道:“大王,此外,臣來楚國之前,曾受宋太子貞之請,特來向大王求救。”

“太子貞求救?”熊槐疑惑的看着惠盎:“惠子,太子貞發生了何事,爲何向寡人求救?”

惠盎臉色一黯:“大王有所不知,太子貞如今已經被宋王軟禁在府中,不得隨意外出,朝臣也無法見到太子貞。而且,宋王已經有意改立太子,只是太子貞被立爲儲君數十年,羽翼衆多,深得國人支持。若非如此,恐怕現在太子貞已經被宋王廢了。

太子貞得知宋王有意廢除它太子之位後,通過門客向臣求救,然在下已經不得宋王信任,不僅被罷免了官職,而且連宋王的面也見不到。故,太子貞得知臣有離宋之意,特請臣向大王求救。”

熊槐聞言與一旁陪同的屈原對視了一眼,眼中露出一絲瞭然,接着點頭道:“惠卿放心,太子貞賢能,寡人深愛其才,況且,就憑寡人慾太子貞的關係,寡人也不會坐視不管。”

說着,熊槐向屈原吩咐道:“左徒,稍後立即派出使者前去宋國訪問宋王,並給太子貞帶去寡人的禮物,以表達寡人對太子貞德支持。”

“唯。”

熊槐笑着點了點頭,正欲安撫惠盎之際,一個侍者前來稟報道:“大王,刺史令在宮外求見,說是有宋國的緊急消息。”

熊槐一怔,接着見惠盎臉色一變,立即應道:“速請刺史令進來。”

“唯。”

不多時,陳軫走了進來行禮道:“大王,宋國傳來的消息,不久前宋王以淮北地新附不穩爲由,讓太子貞前往淮北鎮守,並讓太子貞在淮水之北泗水之西修建新城。”

熊槐一怔,詫異的道:“太子身爲國之儲君,豈有遠離國都在外鎮守的道理,宋王此舉,看來真的是有意改立太子啊!”

惠盎聞言,急道:“大王,若是太子貞被廢,宋王爲了防備楚國出兵干預,必然會倒向齊國,此時不可不防。”

熊槐點了點頭,楚大宋小,宋王爲了自保,肯定會尋找外援。

當然,若是楚國對此事不聞不問,或許宋王也會繼續保持中立。但是,如果楚國沒有行動,那麼新任太子有了太子貞的前車之鑑,必然會疏遠楚國,等宋國新君即位,宋國必然也會倒向齊魏兩國。

所以,動手纔有可能保住宋國,就算不能讓宋國倒向楚國,也能讓宋國保持中立。若是不動手,則宋國必然不保。

熊槐沉吟了一下,然後笑道:“宋王這是想要效仿晉獻公,讓太子別居,以削弱其影響力。但是可惜,宋王空有手段,卻沒有當年晉國的實力。連當年的晉國都面臨他國的干預,更何況是宋國呢!

太子貞別居淮北,這正合寡人之意,稍後寡人要送一份大禮給太子貞。”

惠盎聞言,遲疑的問道:“不知大王的意思是?”

熊槐擺了擺手:“此事現在時機未到,等太子貞到了淮北,寡人自會處理。”

說着,熊槐看着惠盎遲疑許久。

當年滅亡越國之後,因越國新附,且接下來楚國的重心還在東部,當初在壽縣時,熊槐就有意遷都壽縣,故而將滅越所獲的奇珍異寶全都留在壽縣,以免日後再次轉移。

只是因爲當初時機尚未成熟,故而纔將這打算深埋在心中,並沒有向任何人透露出來。

但是,現在,漢北封君已除,已然劃分成郡縣,直屬於楚王。而漢南的封君同樣實力大損,並且有了令尹的監視,可以說漢南的封君已經沒有多大的問題。

但是,江淮的封君則不然,他們的實力依然強大,且封地距離楚王太遠,難以管控。

這次下令調兵就是明證,他們先是行動遲緩,等令尹景翠到壽縣後,行動這才快捷起來。即便他們出兵之後,小動作依舊不斷。

若非楚國與秦國講和,讓江淮那邊越演越烈的謠言戛然而止,恐怕屈原還有大麻煩。

所以,無論是爲了齊魏宋各國,還是爲了鎮住江淮的封君,亦或者是脫離昭景屈三族的實力核心區域,遷都壽縣都勢在必行。

只是,之前因爲擔心貿然行動會引起朝中貴族的牴觸,並且還引發江淮封君的恐慌,故而一直都沒有動手。

現在···

太子貞去淮北,正是一個極佳的理由。

想着,熊槐立即下定決心,看着惠盎笑道:“惠卿!”

“臣在!”惠盎立即應道。

熊槐點頭道:“惠卿新到楚國,寡人本不願卿再次舟車勞頓,但是爲了保住太子貞,並讓太子貞心安,故而寡人打算任命卿爲壽縣公,以表達對太子貞的支持。”

惠盎心中微微一驚。

楚國與宋國不同,宋國地不足千里,重臣幾乎全在都城。但是楚國地方五千裡,宛城陳城壽縣等地都是要地,這三地的城守,非楚國重臣不能擔任。

原本惠盎以爲他初到楚國,楚王會先安排他一個閒職,等過上幾年,再予以重用,就跟公孫衍與陳軫初到楚國一樣。

不想,楚王竟在他剛剛到楚國之時,就將壽縣託付於他。

想着,惠盎心中略有激動的應道:“大王請放心,臣必會爲大王守住壽縣。”

熊槐微微一笑,然後開口道:“惠卿之才,名滿天下,寡人自然也是知道的。但是,自從楚國不久前遭到各國圍攻之後,淮北之地大部被齊魏宋三國奪走,壽縣便從我楚國腹地變成了前線。

如今我楚國實力大損,短時間內難以收復失地,故而惠卿到壽縣後,除了抑制宋王交好宋太子貞以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爲寡人加強壽縣城防。”

惠盎拱手應道:“大王請放心。”

熊槐笑道:“還有,寡人之前接連征伐齊國,曾多次在壽縣停留,壽縣氣候宜人,風景優美,寡人甚喜之。而且,齊國奪我淮北地,寡人深恥之,誓要重奪淮北。

故,爲了讓寡人伐齊之時能有個落腳之地,寡人打算讓賢卿在壽縣縣城之中爲寡人修建一座別宮。”

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封城分軍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國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協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八百八十二章 趙國出兵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三百一十二章 聯姻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如期而至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戰必勝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五百零八章 風起吳城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令尹之才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決心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四百三十四章 驚魂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一百一十四章 齊國戰敗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八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齊 下第三百章 會盟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