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

二月末,熊槐從函谷關外回到郢都,聽取了屈原的彙報後,見國中無事,便安心休息起來,以等待景翠昭雎等人的歸來。

次日上午,就在熊槐在宮中休息之時,一個侍者來到熊槐近前:“大王,左徒與刺史令求見。”

熊槐一怔,昨日回都之時,屈原已經向他彙報了國中的近況,怎麼今日在他休息之時又來求見呢?

“請他們進來。”熊槐整了整衣服應道。

很快,屈原與陳軫來到殿中。

禮畢。

屈原拱手道:“大王,宋國重卿惠子剛剛來楚,已經被臣安排在郢都賓館,正在等候大王召見。”

“來楚!?”熊槐一愣。

來楚與來訪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意思。

若是來訪,則表示惠子代表宋王而來,而來楚,則表示他只是代表自己而來。

在楚宋兩國還處在交好之時,惠子身爲宋國重卿宋王近臣,卻只代表自己而來,這就意味非常了。

想着,熊槐將目光轉向陳軫:“陳卿,寡人去函谷關會盟秦王這段時間,宋國可發生了什麼大事?”

陳軫拱手應道:“回大王,臣正要向大王稟報,這段時間以來,宋國內部紛爭愈演愈烈,田不禮與太子貞之間的矛盾激化。一個月多前,也就在公子安來訪楚國後不久,宋將臧信的一個門客向宋王告發臧信在楚宋大戰期間,私通楚國,出賣宋國的利益。

接着,宋王大怒,收回了臧信的兵權,將其軟禁起來,並讓田不禮徹查私通一事。結果,田不禮趁機在宋國之中掀起血雨腥風,接連對宋國的親楚派大臣進行攻訐。先是以重卿惠盎私自調用國庫錢財賄賂我楚國大夫左成爲名,彈劾惠盎以公謀私,私通楚國。

惠子被宋王解除職位並軟禁在府中後,田不禮開始在宋國清洗親楚派大臣,以及宋太子貞的黨羽。

結果,短短一月之內,截止秦楚兩國講和的消息傳到宋國時,田不禮共彈劾了四十七位大臣,導致四十一位大臣被免職,二十三位大臣被殺,其中還有七位貴族被滅族,太子貞的黨羽已經摺損大半。”

說到這,陳軫露出心有餘悸之色,搖頭感嘆道:“若不是宋國得知秦楚兩國講和的消息,恐怕太子貞的黨羽已經田不禮清洗一空,就連太子貞也將凶多吉少。

宋國傳來的消息,太子貞在田不禮清洗黨羽之時,接連求見宋王,卻遭到拒絕。其後,太子貞便一直閉門不出,直到昨日傳來的消息,太子貞已經近兩月未出府了。”

熊槐聞言倒吸一口冷氣,怔怔地道:“宋王放任田不禮如此肆意妄爲,難道就不怕太子貞被逼急了,鋌而走險,直接反了嗎?”

wωw•тTkan•℃O

陳軫想了想,猜測道:“或許宋王早有準備吧。”

“好一個早有準備!”熊槐冷笑道:“宋王一聽我楚國向燕國求援,燕國送來大量軍資,肯定是以爲我楚國堅持不下去了,是以想要與我楚國斷絕關係吧。”

陳軫屈原二人聞言,全都默然。

宋王的行動很明顯,就是針對的親楚派大臣。

接着,熊槐沉吟了一下,開口道:“好在這次我楚國與秦國講和及時,否則,宋王說不定就被齊魏兩國說動,加入齊魏聯盟一同攻打楚國。”

說着,又皺眉道:“不過,宋王雖然沒有進行最後一步,但是宋國那邊也不得不防,而且,田不禮這個傢伙,一直待在宋國實在是一個禍患,得找個機會將他趕回齊國。”

陳軫拱手道:“大王,田不禮不難對付。這次他在宋國大肆殘殺大臣,引得宋國內部人人自危,即便是宋國的親齊派大臣,都不能直視他。所以,臣以爲或許無需我楚國動手,田不禮就會被宋國驅逐。”

“或許吧。”熊槐嘆了一口氣:“只是宋國對我楚國的疏遠,應該如何解決呢?”

陳軫二人沉默了一下,接着,屈原拱手道:“大王,如今宋王已經年過甲子,而太子貞卻正值壯年,太子貞與宋王不同,不僅親近我楚國,而且也沒有宋王的大志。故而,臣以爲我楚國只需保下太子貞,那麼就可以保住宋國不徹底倒向齊國。”

熊槐想了想,在宋國親楚派大臣實力大減後,好像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也罷,暫時就這樣吧,全力保住太子貞的太子之位,若是事有不協,保證太子貞,讓他來楚國避避風頭,待宋王過後,再想辦法幫助他即位。”

“唯”

屈原與陳軫對視一眼,同時嘆了一口氣。

宋國眼下的局面,太子貞能否保住太子之位,只在宋王一念之間。

頓了頓,熊槐對屈原道:“賢卿,有勞卿去見見惠子,讓他好好休息一下,寡人明日再見他。”

“唯。”

次日。

因這次惠盎以私人的名義而來,熊槐只在一處偏殿接見了他,並讓屈原相迎。

偏殿中。

熊槐坐在王位上,見屈原引導着惠盎走進來。

禮畢,熊槐見其面帶疲憊,而且漸漸已顯老態,不由大驚道:“惠子,這才短短几年未見,卿何以至此?”

惠盎見楚王連連打量自己,不由嘆道:“主疑國怨,心力交瘁,以至於此。”

說着,惠盎仔細看了看楚王,見其依舊容光煥發,不禁笑道:“倒是大王,今日一見,二十多年前卻如同昨日一般。”

熊槐聞言頓時想起昔日惠盎跟隨惠施來到楚國的那段時間,如果不是惠施被楚國送到宋國,恐怕惠盎此刻已經是自己的老臣了。

接着,二人便說起當年的舊事來。

良久。

敘舊完畢,熊槐看着跟他敘舊良久的惠盎問道:“惠子,不知卿此次來楚,可有什麼難處?只要卿開口,寡人必定鼎力相助。”

惠盎搖了搖頭,拱手道:“大王,在下這次來楚,實則乃是才智不足,難以繼續爲宋王效力,故而念及往日之情,希望大王不以臣愚鈍,能收留臣,讓臣向大王一盡綿薄之力。”

熊槐一怔,隨後心中大喜。

惠盎在宋國效力多年,親眼目睹了宋國的種種變法,見證了宋國從一個不斷衰弱的國家逐漸走向強盛,而且還在惠施死後主持宋國朝政多年。

如此一個精通變法治國的人,在楚國變法開始不久的時候來到楚國,這絕對是楚國之幸。

想着,熊槐大喜道:“惠子之來,寡人何其幸也!”

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戰貴速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八十三章 親自救援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五十章 苦獲已齒第六十三章 秦國戰略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軍來援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歸來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觸即潰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第九百七十八章 捨得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四百三十四章 驚魂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戰必勝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竹鳥之飛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戰必勝第三百一十二章 聯姻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軍來援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齊 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八百一十六章 吳城暗流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四百四十二章 議論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歸來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