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

熊槐話音一落,一旁的陳軫與屈原全都微微一愣。

修建別宮?

楚王這是何意?在千里之外的壽縣修建別宮?

想着,心中不由浮現出種種驚疑。

尤其是陳軫,早在當日楚王將越國的戰利品放在壽縣之時,陳軫有所遲疑。但是,當初只是以爲楚王擔心各國伐楚在即,不願浪費大量人力運輸,故而纔不願將錢糧珍寶運到郢都來。

但現在···陳軫心中的疑惑更加重了,並且把疑惑深深的埋在心底。

“這···”此時惠盎遲疑的看着楚王道:“大王,修建別宮並不困難,但是壽縣臣也略知一二,壽縣城池雖不小,但若是在城池修建一座別宮,那麼壽縣城就顯得小了。”

熊槐笑道:“無妨,正好可以將壽縣的規模擴大。而且,寡人以爲現在壽縣的城牆極不牢固,故而寡人打算讓卿去壽縣後,在現城牆的之外,重新修建四面城牆。用四版法築牆,城牆儘可能的高,最起碼要高達兩丈接近三丈。”

惠盎一怔,按楚王的要求來,那麼壽縣城牆就是一個大工程。

如今天下各國修築城牆的辦法,都是版築夯土牆。一般來說,各縣各城都是採用的兩版法,而都城或者險要關邑關城則採用的四版法。四版法修築的城牆,堅固程度遠高於兩版法修建的城牆,當然,其中的工程量也遠超兩版法。

惠盎知道,楚國的城池,也就只有郢都的城牆是用四版法修築的,還是當年吳起在楚國時修的。

現在,楚王竟然打算在壽縣也用四版法修築城牆。

想着,惠盎遲疑道:“大王,用四版法築牆,是不是工程量有些多了。”

熊槐搖頭道:“不多,一點都不多,壽縣靠近淮水,容易遭到敵軍灌水攻城,兩版法修建的城牆,被大水一泡就爛了。所以,爲了防備敵軍水攻,還是用四版法修建城牆,如此,即便敵軍水攻,城牆也能堅持的更久一些。”

“臣領命!”

惠盎聞言,想起壽縣附近的淮水,便不再堅持。

熊槐見惠盎接令,點了點頭,再次開口道:“不過請惠卿放心,寡人會安排工尹已齒協助卿修建別宮以及城牆。”

“謝大王!”惠盎頓時鬆了一口氣,墨家工匠聞名在外,有了他們的支持,他身上的任務也輕了許多。

次日,剛剛抵達郢都惠盎便帶着楚王的詔令,再次乘船東去。

惠盎離去不久,各地將領先後回到郢都。

三月十五,楚國大朝。

此時,熊槐坐在王位上,看着下方的羣臣道:“不久前對秦國的一戰,我楚國雖未竟全功,沒能攻下南鄭,但是,這是時運不濟,非戰之罪也。”

羣臣聞言,並沒有什麼大的反應。即便是負責攻打南鄭的昭雎,也一臉平靜,只有令尹景翠,臉上帶着淡淡的不悅。

當初他去壽縣,是意氣風發的去的,本想給自己的戰績上再添一筆。

但沒想到的是,他纔到壽縣沒多久,還沒有與齊魏兩國開戰,那邊楚王就跟秦國講和了。

當然,他也曾質詢過楚王爲何講和如此之快,之前大費周章的動員全國,並頻頻聯繫各國,如此大的動作,如此強硬的態度,一副不攻破南鄭誓不罷休的樣子,爲何如此輕易地就中止了呢?

難道真是因爲外面傳說中的錢糧不足?

結果,楚王給的答覆卻是民心不穩,尤其是江淮地區,百姓怨聲載道,繼續與各國對持下去,空有內亂之憂。

對此,尤其是看到陳軫給的情報後,景翠默然許久。

身處壽縣,江淮地區的謠言他自然也有所耳聞,但是,他卻沒想到事情鬧得那般大,以致大王放棄了攻打南鄭的大好機會。

景翠對此,久久難以忘懷,既感嘆時運不濟,讓秦國逃過一劫,而心中也有對江淮封君的淡淡不滿。

若非他們,他景翠現在還在壽縣呢!

正想着,就聽見楚王繼續道:

“柱國,此戰卿以區區三萬兵力,且以極輕的代價,一舉奪回上庸漢中,是爲大功一件。是以,寡人決定擴大賢卿的封地,加封一縣。”

熊槐話音一落,羣臣頓時倒吸一口冷氣,紛紛熾熱的看着昭雎。

之前滅越之時,楚王就已經封給昭雎一縣,現在奪回上庸漢中,楚王又分封一縣,這就是兩縣之地。如此一來,昭雎已經成爲楚國首屈一指的大封君,已經可以從昭氏中獨立出來,另立門戶了。

但此時,與羣臣心中一片火熱不同,昭雎心中不僅沒有熱血沸騰,相反,此時他心中正一片寒冷。

通過之前的種種跡象表明,楚王正有意變法,從各地封君手中收回封地。若是他的封地達到兩縣,此時此刻,這不僅不是榮耀與福分,反而還會成爲禍患。

一旦楚王進行下一步動作,那麼身爲楚國名列前茅的大封君,那他必然首當其衝,遭到楚王的針對。

與其另立門戶,還不如繼續呆在昭氏之中,依靠昭氏抱團取暖。

想到這,昭雎見楚王正笑着看着他,立即長拜道:“此戰能奪回上庸漢中,皆賴將士效命,漢中上庸百姓奮起反抗,以及上庸漢中兩地刺史全力協助。故而臣不敢據功,還請大王明察。”

熊槐一怔,詫異的看着昭雎,接着,又見羣臣不解的看着他,立即開口道:“有功則賞,有過則罰,這是寡人的準則。其他人有功,寡人自會封賞,然柱國身爲首功,亦當重賞。”

說着,熊槐笑了笑道:“上庸一戰,將軍桓臧有功,寡人慾以桓臧將軍爲漢中郡守,坐鎮漢中防備秦國,上庸刺史黃克有功,寡人慾以刺史黃克爲上庸郡守。漢中上庸兩地百姓抗秦有功,寡人決定賜稅兩年。”

將其他人的封賞說完後,熊槐看着昭雎笑道:“柱國這次奪回兩郡之地,如此大功,還望賢卿莫要推辭,免得其他國家的人以爲寡人捨不得地,吝嗇封賞。”

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應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三百八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賞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亂中有治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撫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戰必勝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八百二十九章 吳侯之死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撫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六百一十九章 兩種可能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慄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七百三十五章 應變之策第四百六十章 議定婚期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劍指江淮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劍出鞘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九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墳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與得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