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

熊槐在王位上坐下後,向殿中的羣臣開口問道:“諸卿都是爲寡人那逆子來的吧!”

羣臣聽楚王一開口就直呼公子子蘭爲逆子,心下便知,郢都中謠傳的消息,不是謠言而是真的,不然不會如此。

只是一想到楚國突然冒出一個楚王,羣臣全都面面相覷,相顧無言。

等了一會兒。

昭常見景鯉呆在原地沉默不語,便出列道:“大王,臣等方纔剛從宮中離去,就得知郢都中到處都在謠傳公子子蘭在洛邑即位爲王的消息,故才緊急入宮求見大王。”

衆人聞言,皆面色沉重的點了點頭。

熊槐見大家全是爲此事而來,點了點頭,向陳軫問道:“陳卿,說說看,具體是什麼情況!”

“唯!”陳軫一拱手,接着開口道:“大王,洛邑那邊傳來的消息,數日前公子子蘭在周天子的冊封下,在六國之君的見證下,已經宣佈正式即楚王位。接着,六國之君打着護送楚王回國的旗號,從兩週調出兩萬周軍護送公子子蘭前往陳地。”

“陳地?”熊槐一怔,心中大感驚訝,不由再次問道:“陳卿,消息可曾確認,那逆子真的是去了陳地嗎?”

子蘭從何處回國的消息,對楚國來說,非常重要。

熊槐最擔心的就是各國讓秦韓聯軍護送子蘭回國,因爲此刻正與秦韓聯軍對持的封君們,厭戰之心已經很強烈。

若是子蘭在丹淅之間與那些封君聯絡,熊槐猜測,恐怕不出半月,丹淅防線就將被秦韓聯軍突破。

可若是子蘭在陳地,面對昭雎率領的江淮封君,要想讓他們出賣陳城,引聯軍入楚,恐怕只能徒費口舌,勞而無功。

熊槐不僅對昭雎的忠誠有信心,更對江淮封君的抵抗之心毫不遲疑。

所以,對楚國來說,子蘭去丹淅防線是最危險的,稍微好一點的便是去淮北,最好的情況便是去陳地。

而在熊槐開口的同時,殿中的羣臣也全都難以置信的向陳軫看了過去。

陳軫在衆人的環視中應道:“回大王,臣已經再三確認,公子子蘭的確正在前往陳地的路上。雖然秦國力主讓秦韓聯軍護送公子回國,但是卻被齊趙魏三國拒絕,在三國的力主下,公子子蘭才前往陳地。”

羣臣聞言,頓時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只要公子子蘭不出現在丹淅,那麼他對楚國的威脅則將微乎其微。

熊槐先是一怔,隨後便反應過來,各國讓子蘭去陳地,顯然不是因爲各國太蠢,而是因爲各國太精明。想着,便“哈哈”大笑道:“寡人早就知道他們六國乃是一盤散沙,矛盾重重,如今看來,果不其然,一步上好的棋,竟然放置在最壞的地方,看來寡人其無憂矣。”

熊槐話音一落,景鯉立即出言道:“這正是說明大王天命所歸,自有神靈庇護,故而六國纔會讓公子子蘭去陳地。”

熊槐聞言哈哈大笑。

羣臣見此,立即跟着道:“大王天命所歸···”

頓了頓,羣臣的恭維聲落下後,熊槐臉上笑意隱去,露出一絲冷意:“傳寡人詔令,公子子蘭不思爲父解憂,不思爲國盡忠,反而在我楚國危難關頭,投靠各國。此等不忠不孝之舉,寡人深恨之。

故,寡人決定剝奪公子子蘭的公子之位,勾去宗族名號,貶爲庶人,以儆效尤。”

羣臣聞言俱是一驚。

貶爲庶人,這不僅是僅次於直接賜死的懲罰,而且還表明楚王與公子子蘭正式斷絕關係。

一些大臣本想勸勸楚王,畢竟公子子蘭一直都在各國控制中,除了自殺,並沒有反抗的於地。

只是一見楚王冷若冰霜的臭臉,頓時無人敢觸楚王的黴頭。

熊槐說完,見羣臣臉色一變,滿意的點了點頭,接着,繼續道:“此時此刻,子蘭已是我楚國叛逆,若是還有人私通子蘭,那就以叛國罪論處。”

說着,熊槐一字一頓的吐出兩個字:“滅族!”

羣臣離去安撫各地封君後,熊槐獨自一人坐在大殿上,看向丹淅防線所在,露出一臉殺氣,惡狠狠低聲罵道:“希望有了子蘭這個榜樣,你們能暫時消停一會兒,否則,寡人連兒子都認了,還會在乎你們!”

接着,又沉默良久,臉上的殺意才漸漸退去。

不多時,李秋進來稟報道:“大王,王后與韓美人在外求見?”

“王后,韓美人!”熊槐一怔,隨後便知她們爲何而來。

想着,熊槐便吩咐道:“讓王后回去吧,就說寡人心情煩亂,想要獨自一人靜靜。另外,讓韓美人也回去,告訴她,子蘭的事情與公子蟣蝨無關,寡人不會遷怒到她的弟弟,寡人依舊還會爲給予公子蟣蝨楚國公子的待遇,讓韓美人勿憂。”

“唯!”

另一邊。

原本已經在景翠的勸說,已經打消推動出兵伐宋念頭的太子橫,在景翠的勸說下,以新年將至爲由,開始代替楚王巡視淮水防線,以避免返回郢都哪一個大漩渦,更是爲了避免他突然反口,對丹淅防線的封君不好交代。

太子橫從壽縣開始,沿着淮水,一面巡視南岸各地,一面以楚王的名義進行勞軍。

太子橫每到一地,全都受到了楚國將士的熱烈歡迎。

而與此同時,江淮的封君們爲了討好太子,更是爲了讓太子出面反對出兵宋國,紛紛獻上大量禮物。

當然,太子橫爲了拉攏江淮的封君,自然也來者不拒,將所有的禮物全都收下,以寬衆人之心,表示自己不再推動伐宋一事。

淮陰城。

太子橫將前來拜會的諸將送走後,看着僅剩的景陽,想起昔日二人一同與其他貴戚打架鬥毆,一同外出遊獵,一同強搶民女,一同徹夜歡飲的場景,不由感慨萬千,嘆道:“景陽啊,時至今日,孤方知治國之難。想起昔日年少的歡樂,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啊!”

景陽勸道:“太子何出此言,如今大王尚在,太子只需緊跟大王的腳步,又有何爲難之處。”

感謝書友看灰機會飛的五百賞!

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一百一十章 連橫之策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滅族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七百四十六章 獲罪於天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風起兮 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三百二十一章 離間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六百一十三章 謠言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四百九十五章 甘茂來楚 上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劍指江淮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敵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四百六十七章 秦趙之戰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獨行之始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九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三百零六章 現情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