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

羣臣聽得此言,頓時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以前卜筮的時候,得到的卦辭都是模糊不清的,即便是卜問戰果,在勝與不勝這二者之間,也有不準的時候,哪能算到戰事會在什麼時候結束呢!

想着,不少大臣露出自責之色,方纔一聽楚王詢問,心就亂了,竟然會與大王一樣期待神靈會做出這種提示。

在一些大臣搖頭的時候,熊槐笑了笑,開口道:“太卜何不一試,早在數十年前,天下就有讖語,說能結束這亂世的,不是秦國便是楚國。如今我楚國已經強盛三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劫難,若是天命落在楚國,上天神靈豈會吝嗇提示。”

“這···”太卜面露爲難之色。

此時,羣臣前列的景鯉開口道:“太卜,對於戰事何事才能結束,不僅大王心中有疑慮,在下心中,乃至百姓心中,都有所疑慮。故請太卜一試,以解父老兄弟心中之憂。”

景鯉開口後,心中同樣憂心忡忡的大臣紛紛開口道:“請太卜一試。”

“這···”太卜爲難的點了點頭。

不久後,在肅然的殿中,在一片沉長的呼吸聲中,太卜再次從火堆中拿出龜甲,觀看了一下後,向楚王拱手道:“大王,神靈示意,戰事或有波折,但是未來四到八月內,就將出現轉機,那就是我楚國戰勝六國聯軍之時。”

“而且!”太卜帶着一絲振奮道:“大王,上天示警,不久的將來,上天將派出大神助大王一臂之力。”

“···”羣臣還未從八月的期限中反應過來,接着又聽到大神的消息,頓時陷入驚咦錯愕中。

此時,熊槐欣喜若狂地問道:“當真?”

太卜點頭道:“上天示警,臣不敢虛言。”

熊槐聞言立即回過頭,唯恐羣臣沒有聽見,大喜着高聲宣佈道:“諸卿聽到了嗎?不久後,將有大神降臨楚國···”

熊槐在前面激動不已的說着,下方的羣臣則是一臉懵逼。

神蹟的事情大家早有耳聞,但是大神下凡,這還是亙古未有之事,大家全都聞所未聞(九天玄女的事蹟還未編出來)。

只是將信將疑的羣臣看着前方激動難耐的楚王,只能拱手拜道:“天佑大楚,大王乃天命所歸···”

離開宗廟後,在回楚宮的路上,熊槐將陳軫召入馬車中,開口問道:

“陳卿,此刻大臣們的情緒如何?”

陳軫應道:“大王,羣臣的心情已經不似前來宗廟祭祀之時的那麼沉重,對我楚國在八月之內戰勝六國已經有了一些信心。只是···對於大神降臨之說,只有一小部分大臣對此期待不已,另有一部分沒有相信,剩下的大臣則是將信將疑。”

“無妨,等寡人拿出五色石,就由不得他們不相信。”熊槐信心爆滿。

陳軫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

當他第一次見到楚王珍藏起來的那一塊美輪美奐的五色石時,原本還在對楚國廣爲流傳的女媧不怎麼相信,但,其後,哪怕他知道那塊五色石是楚國的工匠製作的,他也成爲了女媧信衆的一員。

想到這,陳軫立即應道:“大王,經過數年的宣傳,女媧大神的傳說,已經從楚國各地傳遍天下各國,女媧補天的傳說更是人盡皆知。只要我們拿出補天用的五色石,天下各國都會相信大王乃是天命所歸的。”

“好!”熊槐笑了笑,然後問道:“陳卿,昨日寡人讓你們散步謠言的探子是否已經準備好?”

陳軫應道:“大王,臣早就準備好了!”

熊槐點了點頭,鄭重的道:“陳卿,除了今日的卜筮,寡人還想讓卿散步一條謠言。”

“請大王示下!”

“就說楚國之所以戰事不順,那是因爲有人霍亂國家、私通敵國、出賣楚國,只要我楚國除掉這些人,那麼就可以扭轉頹勢!”

“這···”陳軫露出遲疑之色。

這一句謠言不僅針對各地的封君,同樣也將即位爲王的公子子蘭納入打擊範圍,這一條謠言散佈出去以後,公子子蘭就再也回不來了。

雖然子蘭即位那一刻起,就已經回不來了。這一條消息由他陳軫傳播出去,離間父子君臣這種事情,終究不妥。

想着,陳軫便勸道:“大王,公子子蘭只是被各國所挾持···”

“陳卿!”熊槐臉色一冷,聲音冰冷的打斷了陳軫的話,似乎是對公子子蘭十分不滿。

頓了頓,熊槐又語氣稍稍平緩,但是聲音依舊冰冷的道:“從他打算借六國之力即位爲王,意圖削弱楚國,分裂楚國那一刻起,他就已經不再是寡人的兒子,更不是我楚國的公子,而僅僅只是一個賊子。”

···

十月初一,楚國新年。整個郢都乃是楚國都陷入喜慶之中,加上數日前楚王卜筮傳來的好消息,一直壓抑在楚國上空的沉重氣氛,似乎也被一掃而空。

但這喜慶之下,股股暗流正不斷涌現。

清晨。

熊槐接受羣臣朝拜,聽取了各地傳來的好消息後,便下令退朝。接着,便返回後宮,與妃嬪子女共慶新年。

不久後,正輪到奶氣未脫的公子彘向熊槐與南後行禮祝賀時,李秋在熊槐耳邊輕聲道:“大王,令尹景鯉有要事求見。”

熊槐點了點頭,面上臉色不變,沒有任何迴應。

待公子彘行禮完畢後,一個侍者快步走到李秋身側,然後對着李秋耳語一番,接着李秋再次在熊槐耳邊輕聲道:“大王,左尹以及其他重臣全都在大殿中求見大王,似有急事求見。”

熊槐皺着眉,微微頷首,接着,歉意地對南後一笑,然後在衆人失落的目光中,消失在殿外。

大殿中。

景鯉一見楚王到來,立即迎上去,開口道:“大王,今日城中各處都在謠傳:大王滅越,天怒人怨,公子子蘭,衆望所歸,已經在周天子的冊封下,即位爲王的消息。”

熊槐聞言點了點,一面向大殿中走去,一面輕聲喃喃道:“噁心,這幾個傢伙在新年的第一天就鬧這一出,這是誠心不想讓寡人過一個好年吶!”

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齊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終始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三百五十章 暴漲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聯軍潰敗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六百三十二章 禍不單行第一千章 出兵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憂思至今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七百零七章 圖窮匕見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決心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權力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八百六十二章 驅逐出境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獨行之始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三百八十二章 姦情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亂其心志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亂中有治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