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王佐陳軫

熊槐看了看殿中的羣臣,這就是我大楚國的精英,難道就沒有一個人看出問題的嚴重性?

目光從長拜不起的大臣身上掃過,這些人都是目光短淺的傢伙,熊槐遙遙頭,暗想:“或許這就是時代的侷限性,還好本王來自後世,目光長遠到未來兩千年,開掛人生真爽。”

突然,熊槐看到兩個坐在原地,一個人搖頭,一個人沉思。

熊槐通過記憶得知,搖頭的人是客卿陳軫,從秦國前來投靠的大臣。

至於另一個,就是成就楚懷王千古昏庸美名的屈原,加上成就楚懷王愚蠢的張儀,這就是熊槐成爲楚王后,最擔心遇到的兩人。

張儀昨日已經被前任召見,現在屈原又碰上了。

鬆一口氣的同時,內心也是崩潰。

“臥槽,這就那個傳說中的基友,爲什麼屈原動筆如此快?”熊槐慘然,臉色一變,不懷好意的瞪了屈原一眼。

《離騷》這一首楚辭,在後世就是顯示楚懷王的昏庸,襯托屈原偉大的最好證據,牢牢的將楚懷王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屈原見楚王看來過來,本來以爲楚王回心轉意,要和他再續激情,正要起身說話,不想接下來就被楚王一瞪,不明所以,直接啞了,僵在原處。

見屈原呆在原處,熊槐嘴脣微微翕動,知道自己幹了一件蠢事,於是忽視屈原,轉頭向陳軫問道:“寡人不發一卒,而且沒有傷亡一名將士,就得到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認爲這是一次外交上的重大勝利,朝中文武大臣都向寡人道賀,偏偏只有賢卿一人不道賀,這是爲什麼?”

“大王,臣陳軫有話說。”

熊槐見陳軫一臉莊重的從座位上站起來,走到文武兩側中間,對自己行了一禮。

熊槐點點頭,楚國還是有人的,最起碼陳軫就是一個。

然後在其他人差異的眼神中,陳軫鎮定自若道:“因爲我認爲,大王不但得不到商於之地六百里,反而會招來禍患,所以臣纔不敢隨便向大王道賀。”

熊槐見陳軫出面反對,心中鬆了一口氣,這傢伙不錯,目光長遠,知道楚國得不到土地,張儀就是一個騙子。

至於另一個被自己瞪住的屈原,等等再續前緣。

不過,見楚國其他人全都不出所料地表情,面色古怪的看着陳軫,一幅準備看好戲的模樣,不禁覺得奇怪。

難道我忘記什麼,怎麼大家全都認爲陳軫會跳出來反對,全都打算看好戲的樣子呢。

仔細一回憶,頓時記起,陳軫原本是秦國的大臣,就是因爲和張儀爭寵失敗,才投入楚國懷抱的,如今張儀出使楚國,陳軫會怎麼樣?

熊槐心中愕然,難道這是爲反對而反對,專門對人不對事。

“這是何故,陳卿爲何會如此說?”熊槐面無表情問道。

陳軫回答:“大王,秦國之所以重視楚國,就是因爲我們楚國有齊國這樣的強大國家作盟友。如今秦國還沒把地割給大王,大王就跟齊國斷絕邦交,如此就會使楚國陷於孤立狀態,秦國又怎會重視一個孤立無援的國家呢?何況如果先讓秦國割讓土地,楚國再來跟齊斷絕邦交,秦國必不肯這樣做;要是楚國先跟齊國斷交,然後再向秦要求割讓土地,那麼必然遭到張儀欺騙而得不到土地。那時大王北與齊國斷交,西與秦國生崐出怨仇,兩國必定聯合發兵夾攻。”

陳軫的分析鞭辟入裡,深入淺出,令人深省。

熊槐深以爲然的微微點頭,楚國離秦國近,而齊國離秦國遠。按照後世那個大名鼎鼎的遠交近攻的策略,秦國要選擇結盟國家,肯定會優先考慮齊國,而不是盡在咫尺的楚國。

當然,現在提出遠交近攻的第一人,爲楚國續命出餿主意的春申君黃歇,而熊槐身爲歷史業餘專家,現在也不知道春申君出生了沒有,但是想來即便已經出生,也還在吃奶之中吧。

反正秦國現在還沒有這個策略,秦國未來腦袋犯抽,勞師遠征齊國,還是發生了好幾次的。

熊槐的眼中流入出極爲讚賞的目光,屈原還沒有說話,現在還不知道他的態度如何,但是陳軫的智慧已經相當厲害了,用三國演義的話說,這就是王佐之才。

熊槐欣喜問道:“那麼依賢卿只見,我們楚國應該如何應對呢?”

陳軫答道:“爲楚國算計,不如我們暗中與齊國仍舊修好而只表面上絕交,派人隨張儀回去,如果真的割讓給我們土地,再與齊國絕交也不晚。”

“啥···”熊槐目瞪口呆的看着陳軫,你剛剛卓越的智商去哪了?難道剛剛費用用完,現在智商欠費中?

如果秦國已經把商於之地割讓給我們楚國了,爲何還要同齊國絕交。我們得到了地,然後不與齊國絕交,既能得到好處,還能好好的秀一秀楚國的智商,順便嘲笑秦國的智商,這不是完美的結局,爲什麼還要和齊國絕交。

熊槐詫異的看了一眼陳軫,感情這位也同意和齊國絕交,只是擔心秦國不講信用,要求秦國先給地,然後楚國再與齊國絕交。

雖然這一先一後進行換位,但是最根本的絕齊連秦的思路還是沒變。

熊槐眼睛中的亮採一暗,暗歎:“我大楚國這是怎麼了,從外國引進的高級人才,目光同樣短淺,只看眼前微末利益,而把長遠的打算拋在一邊,難道真的要我赤膊上陣!和這些大臣開撕?”

“唉,也不知道我楚國春申君現在在哪,不知道斷奶了沒有,真是人才匱乏。”

“不對,雖然春申君還不知道在哪,但是那個前任的基友屈原就在面前,後世對他的評價可是很高的,只嘆前任不會用人,沒用重用罷了。”

想到這,熊槐把目光轉向剛剛被瞪了一眼的屈原,遞給他一個鼓勵的眼神。

屈原見楚王將目光看過來,略帶期待的眼神,讓他精神一振,頓時殘血變滿血,神采飛揚。

第九百零八章 濫竽充數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戰貴速第五百二十五章 說越第三百零六章 現情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八百八十五章 水師北上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趙謀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趙雍求教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破鏡難圓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八百章 退意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慄第五百七十二章 城破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齊趙結盟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財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墳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賜第四百零五章 調離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辭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