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燕國滅亡

昭雎向楚王行禮,沒有理會其他跪倒在地的人,不急不緩道:“大王,當世大國有三,我們楚國,東面的齊國,西面的秦國。如今秦國打敗了三晉,趙魏韓三國與秦國結爲同盟,共同對抗我們楚齊聯盟。”

“以秦國爲首的聯盟,接下來的攻擊目標,不是強大的齊國,就是我們楚國。對於秦國來說,楚國近而齊國遠,如果不是趙魏韓三國要求先對付齊國,恐怕四國聯軍已經殺到楚國邊境。”

“秦國要想攻打齊國,卻因爲我們楚國的關係,遲遲不能出兵。”

“魏國積弱,趙國力孤,難以與強齊抗衡,秦國虎狼之國,想要遠征齊國,卻一直擔心我們楚國,爲了避免兩線作戰,纔不得不與我們楚國講和。”

“臣以爲齊國未敗之前,秦國肯定會遵守盟約的。”

聽到這裡,熊槐突然想起戰國七雄有七個國家,楚齊聯盟,秦魏趙韓結盟,這隻有六個國家,那麼燕國現在哪去了?

一想到燕國,前任的記憶頓時跳了出來。

“我勒個去,燕國已經被齊國滅了。”

此時,熊槐腦海裡終於將這幾年的事情連成一串。

四年前,秦國採用客卿司馬錯的計劃,大舉進攻南方的巴蜀兩國,將兩國滅亡,設立了巴郡蜀郡漢中郡。

楚國有感巴郡蜀郡漢中郡,尤其是秦國南鄭所在的漢中郡對楚國太危險,於是和齊國結盟,對抗秦國。

前年,秦國打敗了趙國韓國,去年,秦國攻打魏國,奪取了魏國的曲地,在東部打開了缺口,向關東各國伸出了爪子。有感秦國威脅太大,齊國終於決定出兵幫助楚國攻擊秦國。

於是齊楚聯軍在曲地大敗秦軍,楚國攻佔了原屬於魏國的曲地區,接着在齊國的慫恿下,大軍西進,包圍秦國的於中地區,企圖進一步削弱秦國。

就在秦楚在於中大戰的時候,齊國那邊傳來消息,齊國一邊利用秦國攻打趙魏韓的機會,一邊慫恿楚國大舉進攻秦國,在秦楚趙魏韓無暇顧及齊國的情況下,趁機派大將匡章攻燕。

這個時候的燕國,已經混亂了長達數年之久,兩年前燕王噲沽名釣譽,效仿堯舜把燕國國君的位置讓給了丞相子之,自己做臣子,用整個燕國買禪讓的名譽,弄得燕國一片混亂。燕王噲的太子和子之相互攻伐,燕國大亂。

齊國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很長時間了,終於抓住其他各國無力顧及的機會,出兵燕國。

齊國大軍長驅直入,收到燕國的熱烈歡迎,用孟子的話說,就是燕國簞食壺漿迎齊軍。燕國臣民紛紛投降不抵抗,五十天不到,齊軍攻破燕國都城薊城,殺掉燕國亂政的君王噲以及子之。

本以爲齊國要從新立下一位燕王,收穫燕國的財寶土地以及好感,攜大勝之威確定天下霸主的地位。

結果全天下的人全都下巴掉一地,全都被齊國的大手筆震暈,齊國沒有另立燕王,反而全面佔領了燕國,大有一口將燕國吞下的架勢。

這一舉動震驚了世人,此前從來沒有一個大國吞併另一個大國的先例,各國對其他大國的慣例,都是隻削弱不滅國,否則秦國早就被魏國滅了。

或許應該是齊宣王和匡章沒有溝通好的緣故吧,匡章只想替齊國在燕國撈一把就走,壓根就沒有想到齊宣王胃口這麼大,竟然想要一口吞下燕國。於是齊國的軍隊,在匡章的有意縱然下,如同鬼子進村,該乾的不該乾的全都幹了。

爲此,燕國的人紛紛醒悟,一邊向其他五國求援,一邊在燕國之內到處串聯,試圖驅趕齊國,不想請神容易送神難,此時已經爲時已晚迴天乏力,全被齊國鎮壓下去。

齊國如此給力,一時間嚇傻了其他五國,和齊國敵對且接壤的趙魏韓楚四國最先反應過來,一同在趙國邯鄲會盟,趙魏韓三國在齊國的邊境駐紮重兵,試圖武力干涉,給齊國施加壓力,企圖讓齊國立下一位燕王,從燕國撤軍。

面對各國的威脅,尤其是實力比自己還強的盟友楚國的威脅,齊宣王害怕了。

爲了這事齊宣王特意去請教孟子,沒錯,就是孔孟中的孟子。

結果孟子說了一段話:“我聽說過只佔有七十里地而能統一號令天下的例子,就是商王湯。沒聽說過擁有千里之廣的國家而總是畏懼別人的···”

因爲孟子前半段的話,給了齊宣王極大的啓發,於是一時間信心爆滿,拒絕其他國家的干涉,出兵和趙魏韓對峙,在燕國駐紮重兵,表示齊國有能力有信心吞併燕國。

這件事過後,齊楚的聯盟已經到了破裂的邊緣。

齊楚關係的破裂,最倒黴的還是屈原,雖然和齊國結盟的事情,是楚國上下一致決定的,但是和齊國結盟的大臣,卻是屈原。

因爲這件事,幾乎所有的大臣全都說屈原把楚國賣了,楚國遭到齊國的欺騙,因此負責內政外交的左徒屈原,被楚王調爲三閭大夫,去管理楚國的王室貴族。

燕國那邊的轉機很快就出現了,被齊國從東北兩面包圍的趙國,見齊國鐵了心要吞下燕國,趙武靈王想出一個辦法,先是和秦國結交,緩和雙方的關係,然後從韓國接回燕國的公子,力推公子職爲燕王,這個公子職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燕昭王。

當然這時候公子職還只是一個燕國在韓國的人質,連燕王都不是。但是他有一個身份,那就是他的母親是秦王的女兒,他是秦王的親外甥。如此一來,秦國迅速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擔心受怕者,變成了局中人。

秦王一見趙國要力挺自己的外甥做燕王,公子職哭着喊着叫外公,想要當孫子抱秦國的大腿。秦王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好機會,可以同時收穫燕國的支持和打擊齊國的囂張氣焰,立即舉雙手贊成,決定和趙魏韓三國結盟,出兵攻打齊國。

但是秦國要想出兵齊國,先要解決一個後患,那就是依然和齊國結盟的楚國,楚國不從前線撤軍,秦國不敢出兵攻齊,免得被抄了後路。

此時楚國已經對齊國很不滿,自己出兵和秦國硬拼,以一己之力抗下了秦國的壓力,只得到一塊曲地,而齊國輕鬆的吞下了燕國。

這收穫和付出完全不成正比啊,楚國心中不平衡。

而且齊國吞下燕國後,實力一躍成爲天下最強大的國家,論威脅程度,遠遠超過了秦國,趙魏韓楚宋越直面齊國龐大的壓力,不得不想方設法削弱齊國。

齊國一時間成爲衆矢之的,吸引了天下的仇恨。

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襲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撫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個朋友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八百五十一章 頒佈爵位 上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第七百三十五章 應變之策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二百七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六百九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齊聚壽縣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四百章 往燕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八百一十八章 吳侯獻女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財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國出兵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