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請誅屈原

現在則不一樣了,去年楚國在全力以赴的情況下,在齊國的幫助下,攻取了曲地,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了漢中被包抄後路的危險。

現在漢中還有楚國的精兵十萬把守,由久經戰陣的將軍昭鼠統領,只要秦國不從背後包抄,可以說已經固若金湯安枕無憂了。

如此一來,楚國就解決了心腹之患,和齊國的結盟的意願也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熊槐貌似已經把住下面這些人的心態了。

楚國自古以來就是大國,先是打敗了齊國,如今又大敗秦國,尾巴翹上天,已經完全不用在乎究竟是和齊國還是和秦國結盟,反正都是手下敗將。

這時又有一人走了出來。

熊槐一看,是和鄭袖關係很密切的下大夫靳尚。

只見靳尚行了一禮,不緊不慢道:“大王,臣以爲上大夫所言極是,齊國一向是背信棄義的國家,昔日六國伐秦,結果會師的只有五國,唯獨齊國的軍隊遲遲不到,導致諸侯離心,伐秦一事功虧一簣。”

“正如上大夫所言,如今我們和秦國的關係太過惡劣,秦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我們楚國和秦國屢次發生大戰,全都在武關函谷關止步,未能削弱秦國分毫。正好秦國把目標對準了齊國,李代桃僵,讓秦國教訓一下齊國,正符合我們楚國的利益。”

“微臣認爲,和秦國結盟宜早不宜遲,宜速不宜緩。”

靳尚剛剛說完,屈原立即再拜道:“大王,臣以爲下大夫所言不妥,齊國雖然背信棄義,但是在五國伐秦之時,卻沒有攻擊五國的後路。而秦國就不一樣,昔日秦國與魏國大戰,秦國商鞅利用敘舊喝酒的機會,進行綁架劫盟,以極端卑劣的手段大敗了魏國。

五年前,巴蜀兩國請秦國調解糾紛,結果秦國卻趁機滅了巴蜀兩國。

如今秦國意欲與我們楚國結盟,誰知道這會不會是秦國的計謀,只是用結盟的手段,先讓我們楚國與齊國絕交,等我們輕心大意後,大舉進攻我們楚國的漢中地。”

屈原說的這種情況不是沒有發生的可能性,通過談判讓對方掉以輕心,然後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予以絕殺,這在之前的時候以及發生很多次了。

這種無恥的行徑,最早出現在春秋早期,實施這就是曹劌。大名鼎鼎的曹劌論戰,通過一鼓作氣打敗齊國後,遭遇接連失利,魯國處在滅國的邊緣。

無奈之下,曹劌通過魯國與齊國結盟的機會,私藏一把匕首將齊桓公劫持,用刀頂着齊桓公的脖子,要求齊國歸還魯國的國土。

齊桓公無奈之下,只得同意。

曹劌劫盟這一事情爆發後,瞬間引起天下一片譁然,突破了各國的道德下限。

接下來再次刷新各國三觀的是商鞅,就是屈原所說的商鞅詐盟。

再往後的未來,似乎秦國嚐到了劫盟的甜頭,再接再厲,策劃了一起舉世震驚的綁架案,冒天下之大不韙,綁架了楚懷王,要求楚國割地贖人。

結果就是前任寧死不從,最後死在了秦國。

所以屈原說的秦國有詐的事,是極有可能的。

屈原接着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秦國佔據關中,盡有地利,只需要精兵兩萬在函谷關閉關自守,我們六國之兵,就算有百萬之師,也無法攻破函谷關進入秦國。秦國現在佔有巴蜀南鄭,後方穩固再無後患,對我們楚國來說這恰恰就是災難。”

“大王,正如兩位大夫所說,如今我們楚國和秦國的關係太惡劣,而漢中對我們楚國太重要,我楚國不惜代價,與齊國結盟,全力固守漢中,就是爲了避免秦國將關中漢中以及巴蜀地區連成一片。”

“楚國近而齊國遠,秦國一直在南鄭地區聚集重兵,試圖攻打我楚國的漢中,解除我們楚國對南鄭巴蜀的危險。對於近在咫尺的秦國,不得不防。爲了顯示秦國的誠意,必須讓秦國先割地,然後我們楚國纔會和齊國斷交。”

凡是屈原贊成的,上官大夫就反對,凡是屈原想要促成的,上官大夫就極力破壞。

見楚王對屈原的話既不支持也不反對,上官大夫再次開口道:“大王,三閭大夫的話,實在是危言聳聽,如今將軍昭鼠率領十萬精兵把守漢中,漢中之地易守難攻,將軍昭鼠久經戰陣,試問天下,誰能飛躍重重障礙,攻破漢中。”

“微臣以爲三閭大夫之所以反對我們楚國連秦抗齊,全是因爲昔日我楚國與齊國聯盟是屈原一手促成的結果。如今時移事異,屈原依舊支持與齊國結盟對抗秦國,只是爲了他一己之利,而棄楚國利益與不顧,這是對楚國的不忠對大王不義。”

“大王,微臣冒死進言,請誅殺屈原。”

上官大夫說完,直接跪倒在地,大有一副楚王不同意就長跪不起的架勢。

“你···”屈原漲紅着脖子,大怒,本來只是正常的朝政辯論,一轉眼被上官大夫帶偏,演變成人身攻擊,欲他於死地。

熊槐完全沒有想到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原本只是好好的討論楚國與秦齊兩國關係的問題,一下子就被上官大夫扯到屈原身上,要求誅殺屈原,好像歪樓了。

“大王,請誅殺屈原。”一陣整齊的呼喊,讓熊槐詫異不已,此時除了昭陽屈匄昭雎陳軫四人,以及又驚又怒的屈原,場下的十二人,有七人要求誅殺屈原。

屈原幹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居然引起衆怒?

此時前任的記憶冒出一大串信息,熊槐立即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這事還得從五國伐秦這件事說起,那就是五國伐秦失敗後,前任覺得自己受到了打擊,決定變法圖強,恢復吳起在楚國的變法,結果此事只有屈原積極響應。

於是在前任的大力支持下,屈原在楚國開始進行變法運動,變法嚴重影響了楚國貴族的利益,大臣們不好對楚王做什麼,只好視屈原爲眼中釘,全面打擊屈原,只要屈原有一點小錯,也會在楚王面前說上足足三天。

耳根子一向很軟的前任,在大臣們日以繼夜的詆譭中傷下,開始疏遠屈原,結果屈原就悲劇了,徹底被羣臣孤立,兩頭不是人。

工尹昭雎見到屈原遭到圍攻,立即站了出來。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訪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二十四章 昭氏內爭第六百一十八章 宮中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三百一十二章 聯姻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齊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陳軫之死 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五百六十七章 會稽城中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二百九十三章 實施第三百六十章 高價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九百七十四章 欺詐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八百七十四章 齊燕決戰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戰 三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襲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