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爲之奈何

在齊國攻下燕國的那一刻,楚國就陷入了被動,如果不是因爲楚國和秦國處在敵對交戰狀態,前任楚懷王早就殺向齊國了,就像他父親楚威王圍攻齊宣王父親齊威王一樣。

一方面自己正在與另一個大國對峙,輕易不能脫身。另一方面自己的盟友實在是太厲害,只要秦楚不插手,僅憑趙魏韓的力量,難以支持燕國復國。

一旦齊國將燕國內部的反抗勢力全部掃平,齊國的政權在燕國的土地上發揮效力,得到燕國的人力物力,十年之後,齊國再也沒有那個國家能單獨對抗。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秦國也不想再和楚國對持下去,想要出兵攻打齊國,張儀來到了楚國,開出商於之地六百里的代價,請求楚國和秦國講和,和齊國斷交,各國合力圍攻齊國。

秦國的這一舉動,立即與早就不想和秦國對持下去的楚國一拍即合,張儀沒有多費口舌,就將楚國上下說服。

畢竟敵人的壯大是我的不幸,原本比我弱小的盟友,一下子就強大起來,實力遠遠超過了自己,這也是不能接受的。

昔日魏國強大,齊楚秦趙四國聯合進攻魏國,終於把魏國打殘。

之前秦國強大起來,六國會盟,共同討伐秦國,只可惜齊國拖後腿了。

現在出現一個比秦國還要厲害的齊國,那麼該怎麼做,各國全都心照不宣,只是秦國和楚國還在對持,都不肯率先撤軍,才僵持下來。

現在楚國情況很微妙,一方面和齊國是盟友,如果出兵攻齊,一來屬於背信棄義,二來後面還有秦國虎視眈眈。如果繼續與齊國結盟,已經快忍不下去五國聯盟,極有可能率先攻打楚國,這個是更加不能接受的。

但是什麼也不做,貿然和齊國絕交,其他國家見齊楚全都被孤立,身爲盟主的秦國,先攻打楚國,還是先攻打齊國,這個賭局楚國賭不起。

如果楚國先與秦國求和,秦國態度不明不說,楚國身爲勝利國,面子很重要。因爲面子問題,齊威王稱王一事,楚威王還出兵伐齊,魏國竄梭五國相王,結果楚懷王攻取魏國重鎮襄陵,可見楚國對面子的重視。

好在趙武靈王的辦法,立即給了秦國一萬出兵齊國的理由,將秦國綁上戰車,於是秦國順着臺階,向楚國求和,代價就是商於之地六百里。

於是原本熊槐認爲應不應該和齊國絕交的問題,到了羣臣這裡,就變成了秦國可不可以信賴的問題,會不會在楚國和齊國斷交後,不給楚國地反而會偷襲楚國。

想通這一節,熊槐驚出一身冷汗,幸虧沒有腦子一發熱,根據後世的記憶,就直接拒絕了秦國的和談。

要是楚國再和秦國對持下去,那就是妥妥的爲齊國做嫁衣,一旦齊國強大,究竟是楚國先吃虧還是秦國先遭難,這結果不言而喻。誰讓楚國地盤大,大到同時和秦國齊國接壤。

齊國乃是老牌強國,底蘊實力都比秦國強大,尤其是齊威王變法之後,實力更加強大,再吞併燕國,那就是吊打六國一統天下的節奏。

面對這樣的齊國,就算秦國有函谷關守護,那也是心裡發毛,不能不害怕,更何況是其他四個國家。

所以和齊國絕交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

熊槐看了看還在爭論的屈原和上官大夫,輕咳兩聲,打斷道:“諸位愛卿,現在燕國怎麼樣了?”

昭陽聞言,起身道:“回大王,據在趙國的昭滑彙報,齊王不久前已經將肆意縱兵劫掠的主將匡章調回齊國,但是趙國勢單力薄,魏國被削弱的厲害,趙魏聯軍依舊無法與齊國抗衡,趙王所立的燕公子職,一直滯留在趙國境內,無法突破齊軍的防線,回到燕國。”

熊槐繼續問道:“那麼如果我們不與齊國斷交,只是和秦國講和,將前線的軍隊撤回來,你們認爲秦國會因此進攻齊國嗎?”

“大王,秦王雖然已經老了,但是還不會那麼糊塗,要是等他們把軍隊派出去和齊國交戰,齊國向我們楚國求援,就算我們不出兵,他們也不會放心。”大將軍屈匄笑道。

熊槐聽到屈匄的笑聲,輕笑兩聲,繼續問道:“那麼我們楚國不與齊國絕交,將柱國景翠的軍隊調往東方,駐紮在齊國邊境,秦國會放心進攻齊國嗎?”

“可能會吧。”屈匄想了想,給了一個不確定的答案。

“大王,臣以爲不可,國無信則衰。且不說秦國會不會攻打齊國,只要我們楚國將主力調往齊國邊境,就是對齊國的挑釁,就是不宣而戰,屆時必將引起齊國大軍前來對持,如此一來,就是我楚國與齊國相爭,其他各國坐收漁翁之利。”

屈原聽楚王說完,急忙勸阻。

昭陽亦道:“大王,三閭大夫所言極是,一旦不宣而戰,那麼背信棄義的國家就是我們楚國,這比我們楚國直接與齊國斷交還要惡劣,事後,齊國無論有沒有從燕國撤軍,都會怨恨我們楚國。”

聽到屈原和昭陽的勸阻,熊槐立即知道自己想當然了。

“諸位愛卿,如果我們楚國從前線撤軍,並與齊國絕交,那麼秦國會不會攻打齊國。”

衆人齊聲道:“回大王,肯定會的。”

“那麼秦國會不會把商於之地讓給我們?”

“會。”

“不會。”

聽到大臣再次分成兩派,各持一詞,進入爭辯的模式,熊槐張了張嘴巴,好像又把問題拉到原處。

這個問題身爲穿越者,在熊槐這裡,已經不是問題,張儀這個騙子,可是讓楚懷王被嘲笑了兩千多年。

每當熊槐想到這個,心中就恨不得殺了張儀。

“咳咳。”熊槐再次打斷羣臣的爭議,道:“諸位愛卿,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已經很明顯了。”

“那就是和齊國絕交,秦國要用商於之地來交換,換取我楚軍從前線撤軍。”

“如果秦國將土地割讓出來,自然一切皆休。但問題的關鍵是,秦國如果等我們和齊國絕交後,萬一不給我們土地怎麼辦?”

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八百八十六章 樓緩使燕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瘋狂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二百九十三章 實施第五百六十八章 援軍到來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四百四十章 軍情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圍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八百章 退意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機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一百三十章 麪粉計劃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三百章 會盟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國攻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滅族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劍指江淮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劍指江淮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