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滿朝恭賀

楚懷王最出名的事情是什麼,哪怕是歷史小白都知道,他最出名的事情有兩件。

其一是疏遠屈原,其二是聽信張儀割地的謊言。

一想到張儀,前任的記憶立即冒了出來。

熊槐頓時懵了。

因爲就在今天白天的時候,前任接見了從秦國來的使者張儀。

張儀是來送禮的。

商於之地六百里。

只要求楚國和齊國絕交。

而且前任已經很高興的同意了,決定明天在朝會宣佈自己的偉大勝利。

“這···”

哪怕只是歷史業餘專家,熊槐也知道這一件事。

這件事成就了兩個人,其中一個是張儀,簡直巧舌如簧,騙死人不償命,縱橫家美名百世流芳。

另一個就是楚懷王,簡直智商不在線,成爲愚蠢的代名詞,千古留名。

熊槐唯一慶幸的是,前任還沒有正式派出使者和齊國絕交。

一旦楚國和齊國絕交,那麼楚國必然走上歷史的車輪軌跡中。

如果這樣,那麼前任,不,是自己,必然會和歷史中的楚懷王一樣,成爲遺臭萬年的大傻帽。

這簡直不能忍。

就在這一刻,熊槐下定決心,明天是死活不同意和齊國絕交的。

至於大詩人屈原。

熊槐一想到他,前任的記憶力立即冒出《離騷》。

這一首將楚懷王比作美人,然後移情別戀的詩,滿滿的都是基情。

熊槐最初學《離騷》的時候,心中就滿懷對屈原和楚懷王兩人不正當關係的猜測。

現在自己成了楚懷王,當然知道這只是瞎扯,前任和屈原可是清清白白的。

屈原和前任的關係現在並不重要,重要是另一件事情,那就是《離騷》已經寫出來了。

“···”熊槐無言。

熊槐承認《離騷》寫的很好。

但是令熊槐崩潰的是,這部瑰寶級別的詩,在成就屈原愛國詩人的同時,還將楚懷王牢牢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成爲楚懷王聽信讒言,識人不明,不會用人的鐵證。

前任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將屈原從左徒的位置上,貶成了三閭大夫。

但是,問題是光是貶謫了屈原沒有用啊。

《離騷》這麼優秀的史詩鉅作,已經流傳大江南北,傳遍各國了。

這讓熊槐想起自己那個時代,以後很紅的歌,那首老闆帶着小姨子跑了的歌。

現在熊槐感覺自己就成了歌中的那個王八蛋,而且估摸着要一直傳唱到宇宙末日那一刻。

怎麼辦?

熊槐茫然。

在屈原沒有寫出來之前,熊槐還有辦法補救,但是現在屈原已經把詩寫出來,那麼該怎麼把《離騷》收回去呢?

難道要焚《離騷》坑屈原?

熊槐冥思苦想,卻沒有任何辦法。

或許因爲太過勞累的緣故,就在熊槐思索間,竟然不知不覺的昏睡過去。

“大王,令尹昭陽以及諸位大臣已經等候多時,請問大王今日是否前去議事。”

熊槐睜開眼睛,迷迷糊糊間被叫醒,一眼望見昨夜風流無數的鄭袖,得到前任的記憶,頓時感覺鄭袖變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人。

過往的一幕幕浮現在腦海中,頓時看呆了。

察覺到熊槐的異樣,鄭袖嫵媚的一笑,楚王后宮佳麗無數,但真正得寵的,只有她一人。

如今楚王寡人有疾,她自然要滿足楚王,想到這,鄭袖開口對外面的宦官道:“大王有恙,今日不朝,明日再議。”

這種事鄭袖已經不是第一遇到,說的極爲順口。

“慢。”熊槐突然開口,此時他已經記起今天即將要商議的主題,那就是跟齊國絕交和秦國結盟的問題,這件事可是楚國的頭等大事,也是關係他千古名氣的大事,熊槐一刻也不想拖。

通盤楚懷王一生,除了誤信張儀,以及驅逐屈原這兩件事,其他的問題都不大。

只要他自己不作死,送上門讓秦國綁架,基本上富貴一生。

作爲後來者,熊槐可是有追求的人,即便是做不了楚始皇,那也不要遺臭萬年。

想到這裡,熊槐大聲對外面的人道:

“請令尹以及諸位大臣稍候,寡人隨後就來。”

“唯。”門外的宦官應到,隨後一陣腳步聲,由近及遠,有大變小,消失在遠處。

鄭袖見楚王當場打臉,也不反駁或者撒嬌,反而立即起身向外喚道:“來人,速速伺候大王更衣。”

這就是鄭袖的爭寵手段,那就是絕不違背楚王的意志,哪怕楚王拋棄她,移情別戀寵愛另一個女子,她也從不在明面上違背楚王。

昔日,魏國送給楚王一個絕世佳人,楚王喜歡的不得了,對魏女的寵愛程度超過了鄭袖,結果鄭袖表面上不生氣不爭寵,對魏女的照顧,面面俱到,對她比對自己還好,成功的在楚王和魏女那裡樹立起形象。

結果等楚王和魏女放下戒心,她利用楚王和魏女的信任,僅憑一句話,不僅成功奪回楚王的寵愛,還把魏女的鼻子削掉。

在鄭袖的服侍下,熊槐穿好衣服,在數位宦官的引路下,來到議事的大殿,以令尹昭陽爲首的楚國重臣,已經在大殿中等候多時。

大殿恢弘而大氣,熊槐根據記憶,走到大殿的正上方,跪坐下。

“拜見大王。”衆人行禮道。

“免禮。”

“謝大王。”

等大臣們全都跪坐好,熊槐直接拋出今天的主要議題,“衆位愛卿,昨日秦國使者張儀來訪,願意以商於之地六百里,換取我們楚國與齊國絕交,諸位愛卿以爲如何。”

雖然熊槐心中有一萬個不答應,但是這件事作爲當前楚國最重要的大事,還是要拿出來和羣臣商議,不能自己一言而決。

另外即便是有前任的記憶,熊槐也想把這問題拋出來,看看楚國的大臣們究竟是怎麼想的,試探一下楚國羣臣的水準,究竟有多少人目光長遠。

聽到楚王的問題,以昭陽爲首的大臣,對視一眼,全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瞭然。

其實在張儀面見楚王之前,已經將楚國的重臣們疏通不少,對症下藥,將他們說服。同時,昨日張儀以六百里地,以及贈送秦國美人給楚王做妾的代價,換來楚王的龍顏大悅的消息,也在張儀離開楚宮後傳遍郢都。

既然楚王有意,而且大家都不反對,那就這樣吧。

然後,殿中的大臣整齊的直起身體,向楚王一拜,齊聲賀道:“恭喜大王,賀喜大王,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損分毫,而獲得商於之地六百里。爲大王賀,爲楚國賀。”

熊槐被大家如同排練好整齊一致的動作和聲音嚇了一跳,見大夥全都同意與齊國絕交,投入秦國的懷抱,頓時心中充滿沮喪。

自從秦國商鞅變法之後,日漸強大起來,成爲戰國七雄中的超級大國。

爲了限制日益強大的秦國,五年前,在公孫衍的周旋下,六國合縱,一同進攻秦國,企圖削弱秦國,結果秦國兵出函谷關,以少擊多,大敗合縱聯軍。

那一次的聯軍總指揮,不是別人,就是自己的前任,害的楚國在各國面前丟盡顏面。

而另一個史上牛逼哄哄的趙武靈王,也是在一戰以後,痛定思痛,認爲趙國和秦國差距太大,趙王的王號名不副實,只會招人笑柄,於是把自己趙王的名號去了,回到趙君的位置。

昔日六國伐秦都失敗了,即使有六國不團結的緣故,但是秦國的強大,也是可見一斑,已經遠遠不是一個國家能對抗的了。

熊槐心中哀悼,自己的臣子盡然一個有點眼光的都沒有,難怪歷史上前任以及諾大的一個楚國,居然會被一個張儀所騙。

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四百四十二章 議論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八百一十八章 吳侯獻女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九百八十九章 請罪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戰勝於朝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齊 下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中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慄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六十章 目標霸業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爲進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決心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萬歸一第三百章 會盟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謀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七百四十六章 獲罪於天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九百零三章 啓用昭滑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