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

楚軍再次上陣,主將襄疾再次將楚軍一分五,然後輪番上陣強攻函谷關,以確保所有的楚軍將士都有上陣立功的機會。

激戰五日,楚軍退下,然後趙軍接着上陣。

激戰兩月後,秦軍雖坐擁函谷關,但在各國的輪番強攻下,還是出現了不穩的跡象,並且軍中士氣出現了明顯的下跌。

秦國咸陽。

魏冉出使楚國歸來,頗爲沮喪的向秦王蕩稟報道:“大王,臣無能,未能說服楚王退兵,還請大王責罰。”

秦王蕩聞言,十分失望的長嘆一聲道:“寡人已經預料到了,之前鎮守函谷關的右丞相來報,楚軍作爲聯軍先鋒,不計傷亡的強攻函谷關,給函谷關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楚軍如此作戰,必定是得到了楚王的詔令,而楚王下達這樣的詔令,一定是對秦韓之戰憤怒到了極點。”

說着,秦王蕩看着魏冉安撫道:“既然楚王已經下令讓楚軍強攻函谷關了,那丞相如何能說服楚王。

所以,這不是丞相的過錯。”

此時,秦王蕩沉吟道:“孫子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寡人不敏,在僅有楚國一個盟友的情況下,還大舉出兵攻打與楚國關係極爲親密的韓國,然後威壓正在協同齊國伐宋的魏國。

以致雖然取得了對韓國的重大勝利,但卻同時得罪齊楚兩國大國,並招致天下各國的圍攻。

此寡人咎由自取,罪有應得啊。”

魏冉一聽,立即長拜道:“大王,臣等失職,臣等有罪。”

頓了頓,秦王蕩沉吟道:“右丞相來報,這次各國攻打函谷關,以楚軍的攻勢最爲兇猛,齊國次之,趙國再次之,而燕魏兩國的攻勢並不猛烈。

是以,右丞相建議寡人重點遊說燕魏兩國,寡人以爲然。”

說着,秦王蕩看着魏冉道:“不過,寡人以爲,出來燕魏兩國外,宋國也是可以說服的。

在各國圍攻我秦國之前,齊國正率領各國大軍圍攻宋國,同樣的際遇,比如有同樣的情緒還有話語,而且這次關東各國圍攻函谷關,唯有宋國未曾出兵。

所以,寡人想讓丞相再走一趟宋國,寡人慾與宋國結盟,守望相助,共抗齊國。”

魏冉一聽,立即拱手應道:“臣領命。”

“傳詔,讓人攜重禮去遊說燕魏兩國。告訴魏王,只要魏國願意退兵,那寡人願意歸還魏國蒲陽等地。”

“唯。”

此時,函谷關的大戰還在繼續。

激戰到第三個月,攻勢最爲猛烈的楚軍,傷亡已經接近兩萬人,趙軍傷亡也超過一萬五千人,而作爲主力,齊軍及附屬軍傷亡已經接近五萬人。

與此同時,守城的秦軍同樣損失不輕。

大量的傷亡,伴隨着秦軍的士氣進一步下跌,在齊楚趙三國的猛烈攻擊下,聯軍已經能在城牆上站穩腳跟,甚至偶爾還能控制一小段城牆。

此時此刻,函谷關外的各國聯軍,已經能隱隱看到攻破函谷關的希望了。

但就在這個時候,遠在薊城的燕王職,面對秦國送來的重禮,以及伐秦主將張魁傳回的戰報,不禁對燕相樂毅發出一聲哀嘆。

“相國,張將軍來報,我函谷關外的燕國大軍,被齊楚趙三國逼着強攻函谷關,強攻兩月,如今我大軍傷亡已經超過一成,將士怨聲載道,不願與燕國毫無仇恨的秦國作戰,更不願被雨燕國有深仇大恨的齊國逼着與秦國作戰。

現在,張將軍上書,請求退兵!

寡人心神混亂,不知所處,還請賢卿教我。”

樂毅一聽燕王職被秦使說動,已經有退縮之意,便堅決反對道:“大王萬萬不可有退兵之念,如今天下大勢,在伐秦,此時任何一個國家退兵,都將引起其他國家的怨恨。

燕國國小力弱,一旦退兵,結怨與齊楚趙,那麼事後必將遭到齊國的報復。

而若是齊國來攻,趙國束手旁觀,楚國置身事外,而秦國遠在千里之外,如此,燕國必危。

所以,別說現在燕軍傷亡超一成,就是燕軍傷亡過半,那也不能退,以避免齊王將目光再次落在燕國身上。”

說着,樂毅見燕王臉上還有難色,便繼續道:“書雲: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予之。

當此之時,正處在齊國圓滿極盛的前奏,齊國率領各國聯軍圍攻秦國,這正是齊國圓滿的關鍵一環,是我燕國離間齊國與秦國的關鍵一步,也是離間齊國與楚國的重要一步。

所以,此時此刻,臣請大王全心全意的輔助齊王,侍奉齊王,不能有半分不耐不忍不岔之意。

待到齊國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之際,再聯合各國,興師以伐齊。

等那時,大王便可一展大志,報仇雪恨。”

燕王職聽到這,一臉狠色的道:“好,寡人聽相國的,暫且忍耐,下詔安撫前方將士,以侍奉齊王。”

“大王英明。”樂毅微微鬆了一口氣,然後,他又見燕王職臉上還有不岔之色,想了想,又拱手道:

“大王,臣知道大王體恤百姓,愛護士卒,不忍將士的鮮血染在秦國的函谷關上。雖然大王不能率先退兵,但大王卻可以讓齊國主動退兵。”

燕王職一怔,喜道:“相國的意思是?”

樂毅笑道:“大王,我燕國與秦國沒有深仇大恨,不欲與秦軍作戰,那齊國同樣也是如此。

如今各國大軍血濺函谷關,秦齊楚三國傷亡最爲嚴重,臣想來,到了這個時候,齊國一定也不想與秦國打了。

所以,大王只需修書一封,然後讓在齊國侍奉齊王的蘇代向齊王進言,然後繼續以宋國引誘齊王。

如此,齊軍必退。”

此時,樂毅呵呵一笑:“齊軍雖退,但以齊國號召各國伐秦時機,秦國也不會因爲齊國退兵而感激齊國,相反,秦國還會因爲齊國爲韓國出頭而忌恨齊國。

同時,這次各國伐秦,以楚軍作戰決心最堅定,只要齊國一退,楚國必定會怨恨齊國,以齊國身爲盟主而不能爲韓國報仇,而且還讓楚國將士的鮮血白白的流在函谷關上。

同時,三晉對秦國最爲恐慌,也是最希望看到秦國被削弱的。但是,一旦齊國在攻克函谷關有望的時候退兵,那三晉一定會在內心深深的埋怨齊國。

這就是讓齊國結怨於天下的辦法,還請大王察之。”

燕王職聞言,眼睛頓時一亮,然後又皺眉道:“相國,寡人也知道現在齊國率先退兵對齊國大大的不利。

但,寡人都知道的事,齊王一定也知道,所以齊王如何會冒着結怨天下的風險而率先退兵。”

“不然。”樂毅笑道:“雖然齊國率先退兵會與天下各國結怨,但對齊國有利,所以臣以爲齊王一定會去做的。”

“嗯?”燕王職一怔。

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賞賜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一百七十七章 遺贈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出手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獨行之始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賞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論楚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五百七十二章 城破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縣許行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賞賜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難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謀第六十章 目標霸業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風起兮 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賜第四百四十章 軍情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見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