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

就在屈原等人加大變法的力度,試圖通過新法受益者進一步打開村裡基層局面的時候,秦國使者秦王蕩之弟公子悝,率領一個龐大的使者團抵達壽春城。

當日,使者團的主使公子悝親自拜訪了楚太子橫,並贈予太子橫萬金,請太子橫爲秦國美言。

太子橫受之。

接着,公子悝又以私人的身份拜訪了公子富以及公子富夫人秦公主,並請公子富爲秦國說話。

公子富許之。

與此同時,使者團其他成員也紛紛拜訪與秦國交好的楚臣,以重禮請他們爲秦國說話。

次日,熊槐召見秦國使者。

大殿中。

公子悝拱手道:“大王,之前秦韓之戰,並非出自寡君本意,寡君也確實不知大王與韓王的感情竟如此之深,是以纔有了秦韓之戰。

事情發生了,寡君對大王的憤怒十分震恐,心中也很不安以及後悔,奈何戰事已經發生,寡君悔之晚矣。

函谷關之戰,幸賴大王看在秦楚兩國昔日的情分上,網開一面,率先退兵,這才讓敝國避過一難,對此寡君心中充滿了對大王的感激。

是故,寡君特讓臣來楚國,一則向大王表示謝意,二則願獻曲地以東十城,願爲大王壽。

同時,敝國爲了向韓國表達歉意,不僅主動與韓國交好,而且還歸還了新城澠池,以明誠意。

故而,還請大王不要懷疑敝國的誠心。”

熊槐聞言,心中微微一笑,幾乎就在公子悝開口的看破了秦國的險惡用心。

雖然公子悝言語甚是誠懇,姿態放的極低。

但他刻意強調秦楚兩國情分,以及率先退兵之語,這無疑就是離間楚國與各國的關係。

在結合最近秦國交好關東各國消息,熊槐瞬間就知道秦國在打什麼主意了。

無非是一面結交三晉燕國,一面離間三晉燕國與楚國的關係,並伺機爭奪盟主位置。

想到這,熊槐不由看了臺下的公子悝一眼,暗道:“看來這幾年秦國先破魏國於河東,後破韓國於新城洛水,這兩場大勝給了秦王極大的信心啊。

而且,寡人也實在是太久沒在各國擔任盟主了,以至於連秦王蕩這個小輩都敢眼饞盟主的位置。”

想着,熊槐笑了笑,心中充滿着對於虛名的不屑,他只要秦國出兵反齊就行了。

至於盟主的位置,簡直不值一提。

心念急轉,但卻僅僅只發生在一瞬間,在公子悝話音落下後,熊槐高興的哈哈大笑:“好好好,秦王能幡然醒悟,這實在是太好了。

至於那十座城池,寡人就不客氣了,不客氣了。

啊哈哈哈哈···”

此時,公子悝聽到楚王的話,不禁一怔。

他本以爲楚王會對他剛剛言語中陷阱開口解釋兩句的,但不想,楚王竟什麼都沒解釋,就大笑着收下了秦國的城池。

雖然他的目的在他開口後就已經達到了,無論楚王怎麼解釋都沒用,但楚王什麼也不解釋,這就···

想着,公子悝心中默默一嘆:楚王老了,而且楚王遠離朝政的時間也有些長了。

這個想法才從公子悝的腦海中冒出來,那邊,殿中羣臣聽到楚王的大笑聲,紛紛賀道:“恭喜大王,賀喜大王。”

公子悝一聽楚國羣臣的恭賀聲,心中更是大吃一驚!

楚王是這樣也就罷了,怎麼楚國羣臣也沒人提醒楚王,難道是羣臣也與楚王太疏遠了嗎?

這一刻,公子悝心中突然有了一絲悔意。

似乎秦國的禮送得重了些,送得很不值啊。

雖然心中這麼想着,但是公子悝面上卻一直保持恭敬之色,直到朝會結束。

秦國使者團來了又走了,數日後,刺史令鄧陵光進入王宮。

“大王,根據探子來報,之前秦國使者團給朝中大臣送了重禮,而且,秦國還送給了太子萬金重禮。”

熊槐哈哈一笑:“賢卿還少說了一件,寡人收取了秦國十座城池。”

面對楚王的玩笑,鄧陵光猶如柱子一樣,面不改色的杵在那,然後等楚王笑完,這才面無表情的接着道:“還有,知北涯奉命探查投靠太子的門客的底細,這半月來,投奔太子者十六人,其中有七人跟秦國有關係。”

“嗯?”熊槐一怔,然後看向鄧陵光道:“賢卿以爲秦國在太子那邊有陰謀?”

鄧陵光面無表情的應道:“臣不知,但只要大王下詔,臣可以查清楚。”

熊槐遲疑了一下,搖頭道:“不必了,各國來賓中,最起碼有三成是接受他國指派,來楚國打探消息,或別有所圖的。

這些人,只要他們的行爲以及所作所爲不違背楚國的法律以及利益,那就不必理會他們。因爲,經過各國的篩選,這些來賓可都是有一技之長的人,而且還會發揮出十二層的智力來爲我楚國辦事。”

鄧陵光一聽,立即拱手道:“大王英明。”

······

秦國咸陽。

公子悝回國後,第一時間進入王宮,然後用輕視的語氣稟報道:“大王,臣到楚國後······”

秦王蕩聽完公子悝的稟報,確認消息屬實,然後又結合自己所知,不禁感嘆道:“看來楚王真的是老了,沉迷於天倫之樂,已無大志了。

而楚太子監國多年,在朝中一呼百應,現在,寡人算是知道楚趙宋越這幾個國家,爲什麼即便有明君在世,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動亂了。”

說罷,秦王蕩不禁對未來充滿着期待,只要未來楚國的那個老王不死,不出來攪局,那兩三年後,各國合縱伐齊的盟主之位,就非他莫屬了。

只要他率領聯軍擊敗齊國,嚴重的削弱齊國,那秦國就···不,還得等老楚王昇天,等到那時候,韓國魏國還有二週,就全都任他宰割了。

等他宰割了魏韓兩國,就可以聯合逼迫魏韓兩國,甚至是逼迫三晉,聯合出兵攻打那個內部大亂的楚國了。

想着,秦王蕩立即下詔道:

“傳詔,立即將那十座城池的秦國官員調回,城中錢糧典籍地圖全部封裝不動,盡數送與楚國,願爲秦楚之歡。”

“是,大王。”

“傳令給右丞相,讓他加大對燕趙兩國的拉攏力度,傳令給左丞相,讓他親自走一趟魏國,加大對魏國的拉攏力度。”

“唯。”

就在秦國頻頻出手拉攏齊國盟友的時候,另一邊,齊將觸子率領的各國大軍,在攻下宋國五座城池後,在聯軍疲憊不堪的情況下,只得暫時瓜分了戰果,然後聯軍散去。

至此,天下又短暫的恢復了和平。

而宋國那邊,宋王面對各國的退兵,卻沒有絲毫喜色,反而一直黑着臉:“······”

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九百一十四章 序幕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二十四章 昭氏內爭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三百五十章 暴漲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七百四十六章 獲罪於天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三百八十二章 姦情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書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謠言離間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三百三十一章 質疑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五百九十五章 矛盾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親子待遇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圍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