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時機未至

轟動一時的張昭一案雖已告了終了,可影響卻是極其深遠,隨着一大批向張昭行賄的官員或貶或免,帝國官場上本已漸起的貪墨受賄歪風頓時便被狠狠地打壓了下去,然則張君武卻並未因此放鬆警惕,着蕭懷靜加強各省御史臺之力量,以監督各地大員清廉自守,與此同時,又宣佈提高官員們的俸祿,保障官員們能生活富足,以絕貪腐之根,這等高薪養廉的初衷無疑是好的,只是能否真取得實效麼,那還須得時間之檢驗。

瑞明八年二月初一,國子監下屬之宮學正式成立,選址在空置的東宮春秋殿中,張君武親自爲宮學挑選了孔穎達、蘇定方等多名文武賢才爲宮學的文武教師,從皇長子張承平以下,第一批共有五名適齡皇子入學,朝中但凡夠資格送子息入學者無不景從,大批官宦以及宗室子弟蜂擁而至,入學人數多達四百餘衆。

好端端的精英教育最終居然演變成了大衆教育,當真令張君武很有些哭笑不得,可也能理解諸般臣工們攀龍附鳳之心,畢竟皇子們都要在宮學裡學習很長一段時間,天曉得究竟哪一片雲會下雨,爲確保將來不跟錯人,自是須得着緊派出家中子弟去跟諸皇子們好生打打交道,也好明瞭將來的可能之儲君不是?對此,張君武雖是心知肚明,卻也沒轍,只能是詔令宮學行分班授課制,以確保教學質量,不僅如此,爲保證自家兒子們能成大器,張君武不得不又專門爲每一名皇子精心挑選了位專職教師,於課後行一對一之教學。

瑞明八年三月至五月,各省、府的科舉事宜正自如火如荼地進行着,參與科舉的人數雖是不少,可因着戰亂方平之故,有真才實學的實在不多,別說各省取中的舉人不多,就連能過府試中秀才者都少,朝野間對此自不免有些非議,朝臣中更有人放言科舉制不足取才應廢云云,對此,張君武再度下了明詔,態度鮮明地表示明春的大比將如期舉行,不僅如此,科舉取士將成爲基礎國策,任何時期都不得擅自取消,朝野間的亂議遂就此消停了下去。

瑞明八年五月二十日,薛延陀可汗夷男遣其弟咄摩達支趕來長安入貢,奉上良馬百匹、青壯健牛一千頭,另有上有天然草書“天下順昌”的奇石,張君武爲之龍顏大悅,於兩儀殿中親切接見了咄摩達支。

“好叫陛下得知,外臣此來除了例行朝貢之外,另有一事要向陛下稟明:我家可汗已與突利可汗定下盟約,決意於今秋八月討伐無道之咄苾(頡利可汗之名),唯慮東突厥兵力雄厚,恐難速勝,特來向陛下請求援兵,若是陛下肯派大軍北伐,我家可汗與突利可汗願附爲驥尾,但凡有所得,皆由陛下處置,我家可汗與突利可汗不取絲毫。”

一通子毫無營養的寒暄過後,咄摩達支終於談起了此番前來進貢的真實用心之所在,那便是想聯合帝國對東突厥用兵。

“哦?不知你家可汗與突利可汗打算出多少兵馬討伐東突厥?”

在帝國統一天下之際,東突厥可是屢次三番地給帝國添堵,雙方間光是數十萬規模的大戰便打了數回,彼此結怨早深,張君武無時不刻都想着滅掉東突厥這個強鄰,只是帝國方纔剛完成一統,暫時無法大規模進兵草原,然則北伐的計劃卻是早就已開始着手部署了的,所差的只是火候的問題罷了,而今這一聽薛延陀與突利可汗打算對東突厥用兵,張君武還真就興致大起了。

“回陛下的話,我家可汗與突利可汗近年來屢受咄苾老賊之欺凌,早已忍無可忍,此番用兵必將舉全國之力而爲之。”

這一聽張君武如此問法,咄摩達支的精神立馬便是一振,緊着便慷慨激昂地表明瞭全力出擊之態度。

“嗯……此事幹系重大,朕一時難以遂決,卿可先回驛館暫歇,待得朝議之後,朕自會有所決斷。”

薛延陀這幾年一直在拉攏草原小部落,控弦戰士已劇增到了近十五萬之衆,而突利可汗雖有着帝國的暗中支持,其實力在頡利可汗的重點打擊下,不單不增,反倒銳減到了不足十萬之數,縱使如此,兩支大軍若是集結起來,也足有二十五萬之多,儘管尚不及頡利可汗的兵力雄厚,可也已是有了一戰之力,倘若帝國在此時出兵,勝算無疑不小,對此,張君武要說不心動,那又怎生可能,然則此戰乃是國戰,縱使有心爲之,張君武也自不敢就這麼輕易拍板定了論,僅僅只是含糊其辭地給出了個答覆了事。

“陛下,古人有云曰: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今春大雪,咄苾老賊所部牛羊馬匹凍死無數,正值虛弱之時,若不趁此良機出兵,卻恐其緩過了氣來,必成大患啊。”

咄摩達支顯然不是太滿意張君武的態度,這便緊着又鼓起三寸不爛之舌,緊着進言了一番。

“朕知道了,來人,送客。”

張君武何嘗不知機不可失的道理,問題是他更清楚夷男與突利可汗二者的用心其實並不純,無外乎是要帝國爲他們火中取粟罷了,在不能確保連同夷男與突利可汗一起滅掉的情況下,張君武根本就不打算輕舉妄動,又怎可能會被咄摩達支給唬弄了去。

“外臣遵旨。”

咄摩達支儘管還想再進言一通,奈何張君武都已將話說到了這麼個份上,他也不敢再多言羅唣,只能是恭謹地應了一聲,就此退出了兩儀殿。

“登高,去,將玄齡、克明、軒逸、藥師並懋功都一道宣到御書房來,朕有事要議。”

正所謂心動不如行動,這一將咄摩達支打發了開去,張君武一刻都不曾耽擱,緊着便下了道口諭,而後起身便往後殿的御書房行了去……

“臣等叩見陛下!”

張君武方纔剛到御書房不多久,房玄齡等人便已聯袂趕到了,這一見到張君武正自端坐在文案的後頭,衆臣工們自是不敢稍有怠慢,齊齊搶上了前去,恭謹萬分地便見了禮。

“衆愛卿且自平身好了,朕急着召卿等前來,是有一事要議,唔,今日薛延陀可汗夷男遣其弟咄摩達支來送朝貢,據其所言,夷男與突利可汗已達成了盟約,準備於今秋八月聚兵討伐東突厥,因慮及兵力不足,故想來求肯我帝國發大軍前去共襄盛舉,朕一時難以遂決,特請諸公一道前來參詳一二,卿等有甚話,且自管直言,朕聽着便是了。”

張君武顯然有些心切,儘管面色淡然一如往昔,可沒等衆臣工們禮數到位便即開口言正事本身就透露出了張君武的心急。

“陛下,老臣以爲可行,據查,去歲以及今春草原大雪,各部族牛羊馬匹凍死凍傷無數,東突厥國力已疲,正是趁機滅其之良機也。”

王誠一向負責提調對外軍情局,自是很清楚草原各部之現狀,儘管他並不精通軍務,可也能看出東突厥已處在了數十年來的最低谷,正因爲此,他對出兵草原一事自是舉雙手贊成,頭一個便站出來表明了態度。

“嗯,朕也以爲滅東突厥應是不難,只是朕卻想着要假道伐虢,若能一舉蕩平草原,當可爲帝國奠定數百年之鼎盛,諸位愛卿且就此目標議議看。”

帝國這些年來雖一直在暗中給予突利可汗武備上的支持,也給了薛延陀少許帝**隊淘汰下來的甲冑兵刃,但這不過是要利用二者去牽制東突厥罷了,並不意味着滅掉了東突厥之後,還會再行養虎爲患之蠢事,至於所謂的盟約麼,張君武根本就不曾放在心上,沒旁的,概因在張君武看來,國與國之間根本不存在甚誠意,盟約訂出來本身就是爲了撕毀的。

“陛下明鑑,微臣以爲若是要達成此目的,我帝國恐須得出兵五十萬以上,方可能確保無虞,以我帝國目下之財政而論,雖能勉強支撐,卻也頗爲緊張了些。”

杜如晦如今主管戶、工二部,本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之原則,他自是須得先站出來表述上一番。

“若是一戰能定草原,別說財政稍有緊張,便是砸鍋賣鐵,朕也敢爲之,朕擔心的只是可行與否,藥師素來善軍略,且就此戰之前景做個判斷好了。”

張君武的態度很明確,只要能一舉滅掉草原三方,他並不在意一時之財政困難,左右工部那頭近來又研發出了些新玩意兒,一旦推向市場,便又能圈來不少錢,足夠應付朝廷財政之運轉了的。

“回陛下的話,老臣以爲時機尚不成熟,此三方實力皆不弱,又都是騎乘,我帝國大軍雖強,敗賊易,滅賊難,一旦打草驚了蛇,邊疆恐再難寧矣,還請陛下三思。”

儘管張君武言語間已是表露了想要出兵的意思,然則李靖卻並未附和,而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帝國大軍的短腿之處——騎軍不敷使用,哪怕帝國一直在加強騎軍的建設,奈何戰馬的培育艱難,饒是朔方與涼州等地的大型馬場已然是高負荷運轉了,可依舊是難以爲繼,帝國的騎軍到眼下也就只有十八萬之規模而已,儘管精銳無比,可扣除了坐鎮國內必須的兵力之外,所能投入征戰的騎軍規模還是稍顯不足了些……

第416章第四百一十六章 水淹滁州(二)第406章第四百零六章 虛情假意(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天降神兵(三)第82章第八十二章 官渡之戰(四)第111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好消息壞消息(一)第七百零三章 大追殺(一)第450章第四百五十章 決戰桑園(二)第549章第五百四十九章 小姨子的心思第596章第五百九十六章 急襲江陵(三)第487章第四百八十七章 衆叛親離(一)第578章第五百七十八章 揚眉劍出鞘(一)第286章第二百八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385章第三百八十五章 兵進夷陵(一)第340章第三百四十章 喋血宛洛大道(八)第447章第四百四十七章 困獸猶鬥(四)第221章第二百二十一章 兵進雍城(三)第13章第十三章 畫餅充飢(二)第457章第四百五十七章 裡應外合第280章第二百八十章 只要人不要地(二)第170章第一百七十章 遍地烽火(三)第143章第一百四十三章 俠之大義(二)第241章第二百四十一章 末路梟雄(二)第60章第六十章 歷史的小拐點第171章第一百七十一章 遍地烽火(四)第520章第五百二十章 臨洮之戰(五)第428章第四百二十八章 再戰於野(四)第565章第五百六十五章 騎軍對決(三)第155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因變而變(四)第376章第三百七十六章 城下之盟(二)第207章第二百零七章 安定關中(一)第618章第六百一十八章 強勢碾壓(六)第23章第二十三章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一)第358章第三百五十八章 輕取雁門關(二)第七百零八章 不對稱戰爭(一)第16章第十六章 將軍神射第361章第三百六十一章 雁門關阻擊戰(二)第569章第五百六十九章 離間之計(三)第554章第五百五十四章 強渡平水(三)第91章第九十一章 大破無上軍(五)第181章第一百八十一章 末路窮途(二)第38章第三十八章 隱憂重重(二)第342章第三百四十二章 成王敗寇(一)第359章第三百五十九章 輕取雁門關(三)第69章第六十九章 雙洎河之戰(四)第243章第二百四十三章 榆中之戰(一)第332章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進太原城(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馬周論政(一)第591章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戰夷陵(二)第538章第五百三十八章 弄巧成拙(三)第215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正統之爭(一)第309章第三百零九章 韓信嶺攻防戰(一)第112章第一百一十二章 好消息壞消息(二)第491章第四百九十一章 天網恢恢(一)第461章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下還是北上(一)第270章第二百七十章 兵不厭詐(一)第381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強襲巴東(一)第533章第五百三十三章 開門見紅(一)第630章第六百三十章 奇襲望江城(二)第457章第四百五十七章 裡應外合第七百零九章 不對稱戰爭(二)第204章第二百零四章 藍田危急(二)第339章第三百三十九章 喋血宛洛大道(七)第545章第五百四十五章 華麗的脆敗(五)第七百零一章 會攻伏俟城(二)第390章第三百九十章 兵出函谷關(一)第241章第二百四十一章 末路梟雄(二)第148章第一百四十八章 洛河之戰(一)第492章第四百九十二章 天網恢恢(二)第511章第五百一十一章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二)第274章第二百七十四章 中原大戰(一)第240章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梟雄(一)第六百六十二章 白道決戰(一)第407章第四百零七章 虛情假意(三)第19章第十九章 堂堂之陣(二)第33章第三十三章 強取洛口倉(一)第472章第四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二)第63章第六十三章 詐取鄭州(三)第441章第四百四十一章 圖窮匕見(四)第七百零三章 大追殺(一)第282章第二百八十二章 治國理念第86章第八十六章 官渡之戰(八)第131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軟硬不吃(三)第258章第二百五十八章 鐵血南陽(二)第286章第二百八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434章第四百三十四章 特種戰(二)第133章第一百三十三章 軟硬不吃(五)第177章第一百七十七章 過河擊賊(三)第237章第二雷百三十七章 雷霆一擊(一)第377章第三百七十七章 城下之盟(三)第388章第三百八十八章 兵進夷陵(四)第249章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擊制勝(三)第443章第四百四十三章 圖窮匕見(六)第六百八十章 攻守轉換(六)第490章第四百九十章 衆叛親離(四)第323章第三百二十三章 驕兵照樣勝(三)第26章第二十六章 緊急軍情第159章第一百五十九章 灞水之戰(四)第43章第四十三章 各方博弈(四)第七百二十章 遼東戰役(八)第465章第四百六十五章 高家軍的瘋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