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戰機突現

自瑞明六年平定了輔公佑之亂後,天下承平已有三年餘,天公作美,風調雨順,各地無不大收,又因着有常平倉的存在,並未出現米賤傷農之情形,飽經戰亂的中原大地再度恢復了生氣,在朝廷下詔鼓勵生育的政策指引下,歷年出生的人口呈直線上升之趨勢,帝國的一切皆有若朝陽般生氣勃勃。

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這無疑是好事一樁,然則張君武卻並未因此而歌舞昇平,概因他從來就不曾忘記過草原上還有着東突厥這支猛虎的存在,爲此,張君武可是沒少在武備上下功夫,一邊加緊大力建設騎軍,一邊督促軍械製造局抓緊後裝針擊槍的定型,以便能儘快裝備部隊,保證步軍的戰鬥力之提升,從而奠定蕩平草原諸雄的基礎。

瑞明九年五月初九,軍械製造局主管、工部侍郎厲勝上了密摺,言稱經多年之努力,後裝針擊槍的定型已然成功,可以大規模投入生產了,並附上生產計劃書,打算在斗門鎮多徵地百頃,以爲建廠之用,張君武聞此,龍顏大悅,第一時間便打算趕赴斗門鎮,以領略後裝針擊槍的威力。

“啓奏陛下,王誠、王大人來了。”

張君武這纔剛下了備車的口諭,都還沒等隨侍在側的趙登高應諾而去,就見一名中年宦官已從屏風處匆匆而入,疾步搶到了御前,緊着稟報了一句道。

“哦?宣。”

張君武雖是急着去斗門鎮一行,可這一聽是王誠前來求見,卻還是耐着性子又坐回了原位。

“陛下,草原急報,四月底,草原各處突然爆發瘟疫,各部族牛羊馬匹損失無數,如今疫情已至高峰。”

中年宦官應諾而去之後不多久,就見王誠滿臉凝重之色地從外行了進來,也自顧不得行禮問安,緊着便將手中的幾枚小銅管往前一遞。

“哦?快,遞上來。”

疫情就是軍情,一聽王誠這般說法,張君武的眼神立馬便是一亮,揮手間便已是緊着下了令,自有隨侍在側的小宦官高聲應諾之餘,緊着便將王誠所帶來的小銅管遞交到了張君武的面前。

“陛下,草原各部損失慘重,汗庭、薛延陀等皆已勢弱,正是我帝國大軍蕩平草原之良機也。”

王誠顯然很激動,這都還沒等張君武看完所有的密信,他便已是語調鏗鏘地從旁建議了一句道。

“嗯……來人,傳藥師、懋功即刻到此議事。”

戰機是出現了,然則帝國的準備工作卻並未完全到位,尤其是計劃中將於兩年內完成步軍列裝的後裝針擊槍如今纔剛剛定型,製造廠都尚未開始建設,眼下只能依靠騎軍來決勝,能否達成一舉蕩平草原之戰略目的尚難說得很,張君武自是不敢輕易下個決斷,略一沉吟之後,還是決定先聽聽軍中兩位重將的意見再行定奪。

“臣等叩見陛下。”

張君武的口諭一下,自有隨侍宦官緊着應諾而去,不多會便見李靖與徐世勣已聯袂趕到了御書房。

“二位愛卿,草原探子發來密信,言稱春夏之交時,草原上突然出現重大疫情,各部族牛羊馬匹損失無算,今,草原諸寇皆已勢弱,朕有意進擊草原,二位愛卿以爲可行否?”

軍情要緊,張君武自是無心扯甚寒暄的廢話,在擡手示意二將免禮的同時,便已是開門見山地將議事的主題道了出來。

“陛下明鑑,微臣以爲可伐!微臣願率部出擊,不破諸寇,誓不罷休。”

徐世勣在軍中一直被李靖壓了一頭,無論是戰功還是資歷都是如此,早尋思着要尋機超越,這會兒一聽張君武有意北伐,當即便來了精神,緊着便出言自請了起來。

“嗯,愛卿能有此決心怕不是好的,藥師可有甚要說的麼?”

張君武對徐世勣的慷慨激昂固然是嘉許得很,但卻並未就此拍板定論,而是又將問題丟給了默然沉思着的李靖。

“回陛下的話,老臣以爲時機依舊未至,還須得再緩上一緩。”

李靖不緊不慢地一躬身,給出了個與徐世勣截然相反的答案。

“哦?理由何在?”

這一聽李靖又說不可伐,張君武雖不致於有甚不悅,可微有不滿卻是不免之事。

“陛下明鑑,此際草原疫情正重,我軍若以騎軍攻入,難免也會遭其害,此爲不可攻之一;另,草原各部眼下正值困危之際,驟然有外力施壓,或會團結一致,以共抗我軍,於戰不利,此爲不可攻之二;再,趁人之危而行趁火打劫之事,縱使大勝,也必不利於戰後之收攏人心,草原亂軍難以遂平,恐將成我帝國之包袱也,此爲不可攻之三,故,老臣以爲當須得暫緩進兵草原。”

儘管看出了張君武的不滿,然則李靖卻並未更易初衷,而是不慌不忙地道出了三條不可攻之理由。

“嗯……愛卿所慮甚是,然,以愛卿看來,我帝國何時出兵爲宜?”

張君武將李靖所言的三條理由細細地琢磨了一番之後,也覺得此際出兵攻打草原有些不合時宜,可又不願就這麼平白地錯過了滅草原三方的大好機會,這便緊着往下追問了一句道。

“陛下明鑑,據老臣所知,草原之疫情多發於春夏之交,而基本皆止於秋,在此期間,家畜若得病,幾無可救藥者,故,我帝國可在此期間以防疫情傳入中原爲名,掐斷各處關礙,調整兵力部署,於秋日突然大舉進擊,戰之能勝,也自無須擔憂疫情之善後,再稍稍施恩草原各部,即可達成收攏人心之目的,又何樂而不爲哉?”

李靖不單軍略過人,於治政上也自頗有可觀之處,所言所述無不精闢絕倫,當即便聽得張君武頷首連連不已。

“善,此軍國大事也,二位愛卿且莫說破,朕自會從容安排了去。”

張君武完全採納了李靖的意見,心下里也自有了周全的安排,但並未說將出來,僅僅只是謹慎地叮囑了李、徐二人一句了事……

瑞明九年五月十日,張君武下詔邊關各省,言明草原疫情嚴重,爲確保瘟疫不傳進中原,嚴令各省關閉所有口岸、榷場,徹底隔絕草原與中原的往來,爲杜絕隱患,須得加強邊關之巡邏,着令萬雲飛、文仲明等各部山西駐軍向朔州集結,由魏濤統一指揮,並着高望、薛萬淑各領本部兵馬向朔方集結,由薛萬鈞統一調度,又着孟武、李大亮、張公瑾等部兵馬向營州方向集結,加強邊防巡視,務必確保無一人一畜流入中原,又下詔從關中、河南、山西等處徵調獸醫隨軍,以防疫情蔓延之可能。

隨着詔令的下達,邊關諸省立馬轟然而動,各處邊關麋集的大軍多達近三十萬之衆,儘管以步軍爲主,騎軍的數量有限,可架不住總兵力驚人,正在抗災搶險的草原各部頓時爲之惶惶不安,薛延陀、東突厥汗庭以及突利可汗都顧不得災情,一邊調集大批兵馬備戰,一邊紛紛派使節團趕往長安,以探帝國之動向。

六月初,草原三方的使者先後趕到了長安,都通過禮部向張君武遞交了國書,然則所得的待遇卻是截然不同——突利可汗的使者得到了最高待遇,張君武親自接見不說,還好言好語地安撫了其一番,末了更是調派了一筆糧秣軍資給突利可汗所部度過難關,又給其派去了些獸醫,並許諾一旦疫情得以控制,榷場必將重開云云;薛延陀的使者同樣也得到了張君武的親自接見,可除了個榷場在疫情穩定之後會重開的許諾之外,再無其餘,至於東突厥汗庭的使者麼,張君武根本就沒去理會,只着禮部派了名郎中去敷衍了一番了事。

對於帝國給出的解釋,突利可汗自是完全相信,其所部除了拱衛汗庭的常備兵馬之外,大部皆分散到了各地救災,而薛延陀與東突厥汗庭則是保持着高度的戒備,然則月餘的緊張下來,待得見帝國邊防雖森嚴無比,卻並無大規模騎軍之調集,似乎真的無意在此時進軍草原,兩方的戒備心思自不免便淡了許多,加之境內災情實在是太嚴重了些,無論是夷男還是頡利可汗都已無力長時間集結大批兵馬,最終也只能是着令各部精兵各歸本部,這麼往來一折騰,災情不單沒能控制住,反倒更勝了幾分,兩國之國力再遭重挫。

七月初,就在薛延陀與東突厥汗庭下令疏散集結起來的大軍之同時,帝國卻悄悄開始了大戰前的最後準備工作,大批的糧秣輜重開始向朔方、雁門關等邊關重地轉運,關中、隴右等地的騎軍也已開始集結,以夏訓的名義,開始了大規模騎戰的最後訓練,大批輕便火炮以及彈藥車開始裝備到騎軍之中,以加強騎軍的攻擊力,至此,帝國的屠刀已然高高舉起,就等着疫情過去之後,猛然揮向草原各部了……

第230章第兩百三十章 巧戲薛舉(二)第618章第六百一十八章 強勢碾壓(六)第415章第四百一十五章 水淹滁州(一)第七百一十九章 遼東戰役(七)第120章第一百二十章 臣有罪(二)第537章第五百三十七章 弄巧成拙(二)第71章第七十一章 將計就計(二)第414章第四百一十四章 喋血張八嶺(五)第530章第五百三十章 巧取居庸關(二)第六百七十章 天降神兵(一)第69章第六十九章 雙洎河之戰(四)第283章第二百八十三章 利刃總教官第281章第二百八十一章 只要人不要地(三)第616章第六百一十六章 強勢碾壓(四)第258章第二百五十八章 鐵血南陽(二)第93章第九十三章 戰略轉進(一)第532章第五百三十二章 巧取居庸關(四)第326章第三百二十六章 殲敵於野(一)第六百八十章 攻守轉換(六)第273章第二百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四)第186章第一百八十六章 步步爲營(三)第454章第四百五十四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二)第45章第四十五章 伏兵對伏兵(一)第416章第四百一十六章 水淹滁州(二)第35章第三十五章 強取洛口倉(三)第603章第六百零三章 巧取襄陽(四)第205章第二百零五章 輕取長安(一)第520章第五百二十章 臨洮之戰(五)第570章第五百七十章 樑師都的末日(一)第25章第二十五章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三)第214章第二百一十四章 江都劇變第547章第五百四十七章 華麗的脆敗(七)第560章第五百六十章 殺雞儆猴(一)第32章第三十二章 行險一搏(三)第六百九十一章 會戰金銀灘(一)第497章第四百九十七章 誘敵入彀(二)第468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三)第146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巧取武關(三)第77章第七十七章 將計就計(八)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非川陷阱(四)第461章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下還是北上(一)第152章第一百五十二章 因變而變(一)第405章第四百零五章 虛情假意(一)第352章第三百五十二章 李唐的覆滅(二)第331章第三百三十一章 兵進太原城(一)第375章第三百七十五章 城下之盟(一)第七百一十三章 遼東戰役(一)第270章第二百七十章 兵不厭詐(一)第83章第八十三章 官渡之戰(五)第543章第五百四十三章 華麗的脆敗(三)第508章第五百零八章 走投無路(二)第253章第二百五十三章 南樑來犯第450章第四百五十章 決戰桑園(二)第605章第六百零五章 巧取襄陽(六)第151章第一百五十一章 洛河之戰(四)第421章第四百二十一章 真假劫營(一)第528章第五百二十八章 各個擊破(六)第369章第三百六十九章 奇襲朔州(四)第六百七十七章 攻守轉換(三)第467章第四百六十七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二)第631章第六百三十一章 橫掃舒州(一)第134章第一百三十四章 軟硬不吃(六)第415章第四百一十五章 水淹滁州(一)第50章第五十章 滎陽大戰(三)第427章第四百二十七章 再戰於野(三)第440章第四百四十章 圖窮匕見(三)第288章第二百八十八章 春季攻勢(二)第342章第三百四十二章 成王敗寇(一)第289章第二百八十九章 春季攻勢(三)第52章第五十二章 滎陽大戰(五)第356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李唐的覆滅(六)第156章第一百五十六章 灞水之戰(一)第67章第六十七章 雙洎河之戰(二)第543章第五百四十三章 華麗的脆敗(三)第223章第二百二十三章 初戰不利(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白道決戰(五)第23章第二十三章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一)第642章第六百四十二章 輔公佑的末日(五)第293章第二百九十三章 引蛇出洞(三)第467章第四百六十七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二)第75章第七十五章 將計就計(六)第243章第二百四十三章 榆中之戰(一)第550章第五百五十章 決議北伐第229章第兩百二十九章 巧戲薛舉(一)第88章第八十八章 大破無上軍(二)第139章第一百三十九章 急謀脫身(三)第559章第五百五十九章 孤注一擲(三)第202章第二百零二章 肱股來投第431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落日餘暉(三)第七百一十三章 遼東戰役(一)第363章第三百六十三章 雁門關阻擊戰(四)第541章第五百四十一章 華麗的脆敗(一)第466章第四百六十六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一)第448章第四百四十八章 困獸猶鬥(五)第27章第二十七章 算與反算(一)第468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三)第582章第五百八十二章 血戰襄陽(二)第592章第五百九十二章 再戰夷陵(三)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非川陷阱(四)第484章第四百八十四章 甕中捉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