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兩個孩子的爸,關於教育與未來,我是這麼想的。

作者蔡依橙醫師

爲了小孩的未來而觀察思考有了小孩後,這幾年很仔細的觀察趨勢,深深感覺到,下一代的未來只有國際化一條路,因爲臺灣教育政府方向不只不行,還繼續裝睡不醒。海島型國家內需市場有限,本來就是要往國際上走。新加坡就是最好的例子,政府不斷的教育民衆,新加坡就是小,你要過好日子,就得做東南亞甚至世界白領香港更直接,貧富差距社經階級毫不遮掩,直接秀給你看:要過好日子,就得做中西交界之處,甚至全世界的白領。國家發展的另一條路,是像日本韓國一樣,有夠大的內需市場,產品力又強到能賣到全世界。中國也是走這樣的路線,所以保護壁壘高築,是爲了爭取讓國內產品成熟的時間。臺灣應該走的路,是日本韓國中國,還是新加坡香港,這不是很清楚嗎?

社會與教育,如何準備好一個孩子?新加坡,用整個社會與教育制度,不斷的告訴年輕人,未來在世界,給你多語言學習環境,與世界接軌,開放天空、放進外籍人士,生活環境更直接營造成東南亞的商業營運中心,讓本地新加坡人用眼睛自己看,也知道不能安逸大學少而精,多數成績不夠頂尖的孩子,早就知道自己想念大學一定要出國。這些孩子,是一整個國家,用競爭與環境暴露,所準備好的。臺灣則不是,政府組織架構沿用全中國那麼大的龐雜組織,沒用的監察院考試院冗員一堆,從總統府鄉公所,距離不過一小時車程,卻有數不清的階層。因此,到現在多數父母還都叫小孩要考公務員(你知道的,過年到了),幻想臺灣像中國一樣大,需要好多好多公務員,公務員永遠不會被裁退。更可惡的是,政府一直在用稅收堆砌這個大夢,每次精簡組織,都是拿着精簡組織的貼紙,繼續擴缺,任用自己人,越減越肥。所以,外面的人看到公務人員越來越多,沒權沒勢的約聘人員,聽到的卻永遠是「遇缺不補」。大量廣設的大學,也一直在欺騙社會,根本臺灣就沒有那麼多的工作機會,產業不興、供需不調,纔是薪資持續探底的根源。我們一再的麻痹年輕人,不教他們看看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不逼他們觀察社會需要什麼,而是收他們父母辛苦賺的錢當學費,把孩子收進學校裡,延遲他們看到社會的時間,四年過去,事情不會解決,所以怎麼辦?繼續念研究所,繼續假裝社會與學校的斷層不存在,你看不到我你看不到我。貿易開放,我所看到的。貿易開放也不積極,買辦全部都要插旗插好,才願意開放對自己最有利的部分。不開放也賺特許錢,開放也要賣掉全民的權益。人家說你「黑箱服貿」,你只會跳針一直說臺灣要開放,PTT 鄉民都找出那些盤根錯節的買辦關係,還在那裡講虛話空話謊話,很沒意思。拿全臺灣的未來陪葬,換取自身家族暴利,這樣的事情在臺灣連續發生了一百多年,你不煩嗎?

所謂的升學壓力大是的,新加坡升學競爭壓力大,狀況嚴峻,但那是因爲人家把在世界上存活的壓力,全部照比例攤到小學到大學的各個階段,逼你提早想清楚自己的定位。日本韓國升學壓力大,但拼完了,拿個好學歷畢業後有大型內需市場,大型企業能進去,努力打拼,也是一輩子。臺灣則是讓孩子爽爽念、麻醉你到 22 歲大學畢業找工作、30 歲博士畢業找工作時,才丟你一個人面對。政府認爲,我不是讓你念大學了嗎?父母認爲,我不是給你錢唸了研究所了嗎?面對這一切的壓力與指責,茫然失措的年輕人,只好儘快找個位子將就,然後在現實上唯唯諾諾的過一生。一個國家,刻意讓一整個世代唯唯諾諾,有未來嗎?作爲臺灣孩子的父母……臺灣的父母,想超越這些,需要付出的代價更高,得自己看清趨勢、得自己提供小孩社會與教育沒有的部分、得自己用身教去啓發與示範。幸好看清趨勢,用閱讀與網路就行,幸好多語言與出國,這年代有許多不用花大錢的管道,也幸好身教,從自己開始就能做。一起加油!

●作者蔡依橙醫師(I-Chen Tsai, MD, PhD),1978年生,自1996年起以吸力鴨、犀利鴨、SillyDuck等筆名寫作,作品散見非凡新聞週刊醫望雜誌、南方電子報等,曾獲臺杏醫學人文獎。醫學專業著作以心臟血管電腦斷層相關研究爲主,曾獲Walter E. Berdon Award of Best Clinical Research Paper,並以策略經營方式將臺灣心髒影像研究推向國際,受邀國際演講五十餘場,領導制定亞洲適應症指引。本文原刊作者個人網站,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