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冒小腫塊恐是「黏液囊腫」 醫提「關鍵成因」:吃太燙當心

黏液囊腫外觀通常柔軟且有些半透明腫塊來表現。(圖/醫師提供)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有些人會突然發現口腔或是嘴脣上出現了一顆小腫塊,懷疑是不是身體出什麼問題,醫師指出,如果小腫塊像是水泡狀一樣的構造,摸起來則是幾乎不會痛,這個腫塊可能就是臨牀上說的「黏液囊腫」,常見「外傷、進食意外咬到、喜歡咬下嘴脣、愛抿嘴、吃太燙食物」等因素造成。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口腔醫學主治醫師楊於嫺指出,黏液囊腫是口腔內常見的小唾液腺體疾病,主要是小唾液腺體分泌的黏液淤積黏膜下組織形成表面軟組織的腫大,其中以「下脣」爲最常見的發生部位,黏液囊腫本身不是腫瘤病理學上診斷爲僞囊腫的病兆

楊於嫺進一步指出,黏液囊腫通常是藍色、柔軟且有些半透明的腫塊來表現,有時候也可能會自行消退,病竈黏膜呈現藍色或粉紅色平滑表面,但是各個囊腫的顏色也可能各有不同,因爲囊腫大小、囊腫深度、組織彈性等等因素,也都會影響囊腫的顏色。

唾液腺黏液囊腫的成因,通常爲外傷,例如進食時意外咬到、睡覺喜歡咬下嘴脣、愛抿嘴的人、食用過燙的食物、打籃球碰撞等等,造成唾液往腺體外累積,或是唾液腺管道阻塞,造成小唾液腺腫脹而形成。如果黏液囊腫是源自於小唾液線,囊腫大小很少超過1.5公分,位置也多半相當表淺,但是由於位於口腔,部分患者可能會覺得在外觀、咬字說話或是吞嚥時造成影響。

黏液囊腫治療上以外科手術切除爲主,爲降低復發機會,除了黏液囊腫本身需要切除之外,鄰近可能已受到外傷或阻塞的小唾液腺,也都應該一起移除,取下的所有組織都應該送組織病理檢查,確立病理診斷,以排除其他如脂肪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纖維瘤、靜脈曲張、良性惡性小唾液腺腫瘤等等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