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雙十演說 釋善意和剋制

反滲透法》衝擊兩岸經貿交流。圖爲2019年5月21日,福州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臺灣美食受青睞。(中新社

美國大選後的美中兩岸關係座談會,與談專家臺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本報系記者鄭任南攝)

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邵育羣。(本報資料照片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王海良。(本報資料照片)

英文總統在雙十文告中指願與北京「共促對話」等談話,被視爲對北京釋出善意。臺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4日向上海東亞研究所的學者們表示「這是不容易的」,在現階段兩岸對抗情勢下,蔡總統的雙十演講表達內容,已經是一定程度的善意期待跟剋制。

中國時報》、《旺報》以及上海東亞研究所合辦「美國大選後的美中與兩岸關係座談會」,談到兩岸未來關係走向,洪奇昌在會議上特別強調他以「身爲關心兩岸和平發展民進黨黨員」身份,站在執政黨的立場做說幾句話。

對話存契機 從交流開始

洪奇昌舉例,蔡總統在雙十演說中稱「新冠肺炎」而非「武漢肺炎」,在某種程度也是對大陸表達理解和善意的具體體現。

他又指,「當決定說什麼以及不說什麼也是一種明確的表態」,例如,蔡總統並未特別提及這段時間國際關切的香港、西藏和新疆的人權問題,不去碰觸對方敏感神經,也是種善意。

這樣的態勢下,兩岸未來該如何發展?洪奇昌贊同與會兩岸學者的論調,稱雙方可從疫情上來合作。他說,兩岸都是這一波成功的抗疫典範,大陸因制度優勢和作爲,疫情很快控制;臺灣也因政策超前部署,至今已兩百多天沒出現本土個案,此外,兩岸也可在疫苗研究上共同合作。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王海良也認爲兩岸還是有對話的機會,可以從民間的全面交流開始。他說,兩岸的智庫學術單位、社會團體,甚至地方政府都可以開展交流,從而改善氣氛,增加認知,找到共識,再進一步到更高層面的對話。

親美是傳統 盼耐心以對

他也憂慮,臺灣方面恐怕祭出「國安五法」或《反滲透法》干預民間交流,他呼籲停止用這些名義打壓從事交流的好心人士,也期待疫情過後民間各方交流盡快恢復。

談到美國大選後的美中與兩岸關係,洪奇昌直言,「親美」是臺灣社會的傳統,也是多年來的事實,從兩蔣到李扁馬蔡等歷任總統,親美都是臺灣兩黨既定的政策,美國透過臺灣關係法軍售條款,以及最近通過的《臺北旅行法》等法案,繼續保持跟臺灣維繫非正式但堅實的關係。他說,臺灣處在複雜困難的戰略狀況,有賴兩岸領導人以及兩岸重要智庫展現高度耐心和智慧維繫現有的臺海和平。

王海良說,大陸推進兩岸和平發展基本方略沒變,大陸的重心仍然是和平發展,對美國都是後發制人、反敗爲勝,不會主動挑釁,但美國已經破壞臺海現狀,例如美國高官對臺訪問以及對臺軍售等,讓大陸很難接受,纔會招致大陸的強烈反對,「這是應對挑釁不得不做,不是大陸戰略性調整,是戰術性反應」。

美選陷膠着 對立將升高

王海良說,近年來美方造成臺海局面惡化,解鈴還須繫鈴人,就看美國下任政府的做法。他認爲,不管誰當選,新的情勢下,美國對臺政策會有所調整,川普連任後,挾勝利餘威,打臺灣牌的力度增加,帶來更多超出底線的衝擊; 拜登則會有很大差別,雖在價值觀推動臺灣加深和盟友的聯繫,但在政治軍事的行動上會更小心一些,「歐巴馬的一些政策會回來」。

美選陷膠着,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邵育羣分析,選舉若沒有結果,兩陣營都不會承認自己輸,美國社會更高度對立,規模不等暴力衝突將在美國街頭出現,無論誰當選,對於社會貧富等問題,短期內兩人都無法解決。但至於臺海政策,她稱,美國兩黨對此則有高度的共識,「不覺得有中美臺三角關係,只有中美關係,臺灣是一根線上的一點,這個點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