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陳國祥》穿美國鞋還是中國鞋

圖爲美中會談後美國國務卿林肯(左)與國安顧問蘇利文(右)舉行記者會。(圖/路透)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基本上身分定位後的動態互動,包括自我定位和他國定位。自定基於自我認知、自我期許;他定則是相關利害國家對一國的認知、期望與要求。

自己想穿什麼鞋子、適合穿什麼鞋子,可以根據偏好自己選擇,別人也會基於對你的身分認知與利害考量而期望甚至強迫你穿特定品牌型號的鞋子。

中美兩國這次阿拉斯加會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開門見山就拋出一隻美國製的鞋子,要中國換上,說穿上後走起路來才能符合「依據規則」的國際秩序。中國哪肯換鞋穿?心想這根本是削足適履嘛,中國明明已經長成大塊頭,爲何還要改穿美國製的小鞋?何況現在穿的是聯合國製造的鞋子,很合腳,好走路,美國憑什麼要世人都穿美國製的鞋,還說這是普世規格

說到鞋子,美國就有氣。香港穿的鞋子是英國和中國聯合制造的,現在香港的腳變大了,換上同一品牌大一號的鞋子是理所當然的,中國卻硬要香港換穿中國製的鞋子,還縮小一號,簡直霸道

臺灣也是,什麼一國兩制的統一,硬要把臺灣從一個主權獨立的政治實體改變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無非強行把臺灣鞋脫下,換上中國鞋,還縮小尺寸,剝奪臺灣的民主

美國最鍾愛的是日本穿鞋方式,由於政治與外交緊跟美國,經濟則自主發展,所以右腳穿美國鞋,左腳穿日本貨。1980年代時,日本鞋輕巧而有彈性,經濟直追美國,於是迫其簽訂廣場條約,在日本鞋上加裝鉛塊,讓他走慢一點,果然爲日本帶來失落的30年。

美國迫使他國換鞋確有光輝奪目的歷史。當年的蘇聯,穿了一雙俄國自制的社會主義鐵鞋,紮紮實實在軍事、太空競賽上與美國並駕齊驅,偶爾還超前。美國憑着強大的經濟實力,鞋子不斷迭代更新,蘇聯則因體制僵化而經濟發展滯後,沒錢換上新鞋,連修補舊鞋都有困難,所以鐵鞋嚴重生鏽、破損,最後報廢了,國家也被拖垮了。

俄羅斯丟了鐵鞋,換上釘鞋,想借助民族主義彈力後來居上,幾年後剛好碰上油價大漲,好似跑道更新後跑速大增,一時也飆速而興風作浪起來,奈何近幾年油價大跌,跑道陳舊破損,速度大減,國威隨而衰頹。

英國今年換上新鞋,過往勉爲其難穿的歐洲聯盟鞋,20幾個國家穿着統一款式的鞋子,實在無法彰顯大英帝國光彩,雖然在歐盟境內通行容易,而且互通有無,有些事還協調一致,不無好處,但眼見親戚穿着歐盟鞋就可以自由到我家來打零工、拿東西,是可忍孰不可忍?乾脆脫下歐盟鞋扔掉,重新穿上英國手工製造的鞋子。搶回自主權穿上自制的鞋子,好是好,但做工古老,穿老鞋子好不好走還不知道,還要擔憂蘇格蘭愛爾蘭會不會換掉英國鞋,也穿上自制的鞋子?

一海之隔的法國,穿着精品等級的外表精緻鞋子,但畢竟老舊了,斑駁顯眼,還會進水,能撐多久?德國工藝到家,穿的自制鞋看似笨拙,卻很厚實而穩固,且能避震,足可行穩致遠。至於美國佬,穿的鞋子粗大又紮實,走起路來地表震動,踢起人來皮開肉綻。

鞋子看似平常,但製鞋與穿鞋頗費心機,是否強制別人穿特定鞋子又是另一個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