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自嘲困在紀錄片「詛咒」中 吳耀東靠「不用騙人」撐25年

吳耀東將自己拍攝紀錄片25年的孤單和虛無,投射在《站在那裡》主角吉興王墨林身上。(粘耿豪攝)

曾獲臺北電影節「臺北特別獎」的49歲紀錄片導演吳耀東在公視紀實推出新作《站在那裡》,耗時8個月,紀錄2位資深劇場工作者溫吉興和王墨林的日常,透過鏡頭描述他們堅守小劇場文化的邊緣孤獨與內心糾結,也自然地將自己拍攝紀錄片25年的心情投射在他們身上,「人生到了某種境界,我心裡『孤單』、『荒謬』、『虛無』那幾個關鍵字在這部片中我看到了」 。

吳耀東也希望能夠藉此片自我療愈,找回自己學生時期拍片熱情,「覺得好像可以回頭看看我之前在做什麼,大墨(王墨林)還是有在寫評論劇本,吉興也依然在小劇場學校教課,努力堅持在自己的理想上,也一直在自己的專業挑戰如何遺忘和被遺忘,記憶和遺忘不停地在他們心裡做鬥爭,他們只能不斷在虛無放逐中裝瘋賣傻,就算是到龍山寺、7-11亂逛對他們來說也是非常慎重,這背後就是他們主體對這個體制世道抗爭,只能藉由這種無聊的晃盪感受到自己某種存在」。

吳耀東說自己比起很多人已經算是幸運了,一路上有很多好友力挺,家人雖會擔心他收入不夠,但也都不反對他走這行,可說是幾乎沒什麼遇到挫折,當然有時候也會覺得都不被大家瞭解跟認同,尤其他拍攝的還是偏真實、暗黑,不是那種激勵人心、充滿愛的紀錄片,「很少人會想去看講孤單、寂寞、存在的作品啊」,難免產生某種惆悵和失落感,被潑冷水後,繼續在憤怒的路途上前進,他自嘲「是我自己選擇走這樣的『歪路』,就只能去面對」。

至1996年拍攝紀錄片至今,吳耀東在1998年就曾憑藉《在高速公路游泳》拿下金穗獎紀錄片影帶首獎。2018年再以《Goodnight & Goodbye》奪得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亞洲視野競賽單元評審團特別獎和觀衆最佳票選獎。當過金馬評審的他也坦言內心當然還是渴望能夠抱座金馬回家,「這樣我媽就能夠完全放心了,我去國外拿多重要的獎,她可能都不清楚,對我而言就是那樣的意義」,但也認爲要中間要經歷層層關卡,「運氣成份也是滿重的,就隨緣吧」。

至於支撐自己持續拍攝紀錄片的主因,吳耀東笑回就是「不用騙人」,「這點讓我很快樂,我跟被攝者是彼此付出真心在交朋友,我們互相信任一同完成的過程,會讓我有一種滿足感」,但每次拍攝他也都會陷入「憑什麼你帶着一臺攝影機就可以闖入別人的生活」的自我懷疑中,他還形容拍攝紀錄片就像「從別人的生命中拿走一些東西,來成就自己,是一種詛咒」,對紀錄片又愛又恨,有時雖然被現實消磨掉熱情,在紀錄片中明明已經傷痕累累 ,心裡有許多不堪,卻又離不開,「一直困在紀錄片這個詛咒中」。

那會不會想要挑戰劇情片?吳耀東表示確實很多導演都在紀錄片中受傷後,就決定跳脫去拍劇情片,有些故事也的確無法用紀錄片的方式呈現,自己拍了那麼多部紀錄片,聽了好多人的故事,心裡頭當然也累積了不少東西,但他目前還沒有一個他非常迫切渴望享用劇情片寫出來的故事,以及技術層面上的能力也還無法到達,不過還是會繼續努力。而之後則想要拍難民相關議題的紀錄片,但他認爲語言和資金的部分必須先克服。《站在那裡》可在「公視+」上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