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法國小提琴家多堤庫赫訪臺 「當你18歲時不需拉得像40歲」

多次在國際各大小提琴競賽中獲獎的法國小提琴家多堤庫赫再次訪臺,爲聽衆準備整場無伴奏的小提琴曲目。(趙雙傑攝)

法國小提琴家多堤庫赫再次訪臺,今(29日)天下午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舉辦大師班。(趙雙傑攝)

法國小提琴家多堤庫赫教學時十分專注投入,努力帶學生聽見內在對音樂的熱情和渴望。(趙雙傑攝)

法國小提琴家多堤庫赫認爲,音樂演奏脫離不了一個人的內在本質,音樂會隨着閱歷成長。(趙雙傑攝)

法國小提琴家多堤庫赫再次訪臺,今(29日)天下午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舉辦大師班,他教學時十分專注投入,努力帶學生聽見內在對音樂的熱情和渴望。他認爲,每個年紀的演奏者,都有自己的聲音和獨一無二的特質,「當你18歲時不用拉得像是40歲,音樂會隨着你的閱歷成長,只需要真誠地做好當下的自己。」

多堤庫赫認爲,音樂演奏脫離不了一個人的內在本質,「我認爲應該要不斷地培養自己的內涵,當你是一個內在富有的人,有很多情感和想法,音樂就能跟着你不斷成長,不管別人說什麼,要保持真實,每個人的個人特質會透過音樂呈現出來。」

多堤庫赫出生於1977年,他表示小時候並沒有網路,資訊取得也沒有像現在這麼容易,「當時我想聽一首協奏曲、奏鳴曲的錄音,得專程到唱片行找,無形中,形成一種對知識的渴求,對音樂的渴望,你有時間等待,有時間盼望某事、某物到來,並對此保有熱情。」

相較於現代人找音樂不一定要到唱片行,各種演奏版本隨處都有,動動手指頭上網,就出現各種選擇,多堤庫赫表示,資訊取得如此方便快速,但不見得被善用,「我以前有學生演奏克萊斯勒作品,網路上至少有二十多種版本,我問他有沒有找別人演奏的錄音來聽,但他告訴我完全沒有,這時候作爲一名老師,我完全不知道要說什麼了。」

多堤庫赫認爲,音樂、熱情與渴望,都需要時間醞釀,他從小和音樂一起成長,母親能彈琴,父親會拉小提琴,也是受到父母親影響而學音樂,「我一開始是學鋼琴,這爲我建構了旋律與和聲的概念,後來爸爸買小提琴給我,我們會在早上上學前一起練習,那是我很想念的時光。」

畢業於令人稱羨的巴黎高等音樂院,多堤庫赫說,他之所以一直拉琴,是因爲從小拉琴時比一般人來得容易,「當然長大後和現在,還是有感受到拉琴的困難點,但小時候能順暢拉琴,這讓我愛上音樂,我沒有機會考慮別的我可以做的事情。」

除了音樂家身分,多堤庫赫還是一名父親,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他表示,當他在家時,就專心陪孩子,「我在巴黎時,是百分百老爸;外出巡演時,百分百專注練琴。」他也幽默地說,「和朋友一起開派對,則是隨時都可以。」

這次來臺演奏曲目,每一場的組合都有巴哈、易沙意的無伴奏小提琴曲,加上現代作品,他表示,這樣的搭配能呈現不同時期小提琴曲的表現方式。

日前在高雄和臺北的演出,他也特別爲臺灣觀衆獻上他自中文歌曲〈春風吻上我的臉〉 改編而來的同名獨奏曲,作爲安可曲,他表示,「這是我對臺灣觀衆的心意,也是作爲音樂家,和各地文化連結的方式。」多堤庫赫音樂會將於5月30日、30日在國家兩廳院演奏廳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