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遺址 共發掘出土逾萬件石製品

▲這是寧夏青銅峽鴿子遺址出土的方解石穿孔裝飾品。(圖/新華社

本報訊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遺址榜上有名。考古專家認爲,寧夏鴿子山遺址的發掘,首次在西北沙漠邊緣區建立了晚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早期的年代序列,爲研究這一特殊地理單元史前人類活動及環境變遷提供了重要材料

鴿子山遺址地處青銅峽市西北約20公里的賀蘭山山前盆地。青銅峽市文物所長李鵬介紹說,上個世紀末,中美學者對該遺址的發現與試掘成果顯示該遺址是晚更新世末期的一處重要史前遺址。迄今已經在該遺址約1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發現了15處地點

自2013年始,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青銅峽市文物所聯合組隊開始對該遺址進行系統調查,並於2014年選擇該遺址第10地點進行系統發掘,2014至2015年的初步工作取得較多發現,2016年該遺址發掘再獲重大收穫。

據瞭解,2016 年,聯合考古隊根據2014-2015年探明的情況,選擇東側的遺址現狀核心區北部區域布1×1米探方200個,實際發掘面積約180平方米。除對第1層(擾亂層)以20-30釐米爲一水準層進行發掘,其他原生地層均在自然層內以5-10釐米爲水準層進行發掘。

此次發掘共獲取逾萬件石製品,包括各類細石器、精美的小型兩面器和形制多樣的石磨盤、石磨棒;還發現數枚直徑不足2毫米的串珠小巧、精美,在昭示製作者獨特的匠心高超工藝水準的同時也彰顯了發掘工作的精細、縝密。

聯合考古隊彭菲郭家龍王惠民、高星等專家認爲,這批材料可望揭示當時這一地區古人類生計方式與食譜,同時,鴿子山出土的鴕鳥蛋皮及裝飾品,特別是數件超微小裝飾品的出土,刷新了對萬年前人類認知水準和加工微小物品能力的認識,也爲研究當時人類的複雜技術與認知能力提供了樣品

賀蘭山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也是中國河流外流區與內流區分水嶺,是半乾旱地區與乾旱地區界限,也是內蒙古溫帶原地區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界限,一直以來,在該地區很少發現有完整地層序列的遺址。

彭菲等專家認爲,鴿子山第10地點至少3個不同時代的原地埋藏文化堆積不僅豐富了鴿子山遺址的時代特徵和文化內涵,更使其成爲探討中國西北地方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文化演化,舊新石器過渡階段不同區域文化特徵,沙漠邊緣區文化演化與史前人羣活動等多個重大課題典型地點。(新聞來源:新華社港臺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