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交通有效改善 旅行時間減少最高309.4秒

新竹市經國路車流。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長高虹安上任後成立交通改善小組,市府今說,經一年努力,從既有路側監控設施(Etag、VD、CCTV)所收集的數據顯示,多條改善道路平均旅行時間減少,尤其自竹縣強南路至竹市慈雲路沿線晨峰(文興路至埔頂二路,往園區)平均旅行時間甚至減少高達309.4秒,顯現交通有顯著改善。

高虹安表示,目前已促成的交通改善主要利用智慧化朝向安全與效率兩大原則着手,透過交通量分析、車流動線分析、空拍影像輔助、事故態樣、委託專業顧問公司規畫,並由專家學者共同決策,交付交通處執行。

譬如介壽路關東橋派出所前標線改善、慈雲/埔頂二路行穿退縮、光復路時制重整(持續調整)、經國路時制重整、光復路工研院前缺口封閉延伸左轉車道、經國路/愛文街缺口封閉延伸左轉車道、慈雲路/經國橋智慧號控持續調整、寶山路調撥車道持續運作及調整、高峰路拓寬、西大/林森路口禁止左右轉、光復路二段六個路口行人環境升級(水源-建功路)、慈濟路至公道五及關新路至竹縣端通車、忠孝路及建功一路號誌調整(東進路-建新路)等,都是竹市逐步改善交通的各項成果。

交通處表示,一年多來多管齊下持續努力改善竹市交通,從既有路側監控設施(Etag、VD、CCTV)所收集的數據顯示,寶山路今年1月份較去年同期,晨峰(往園區)平均旅行時間減少21秒(減少幅度爲14.1%),昏峰(往市區)平均旅行時間減少43秒(減少幅度爲10.8%)。

光復路及介壽路旅行時間雖無顯著變化,但周遭建案逐漸入住交屋,並未讓光復路及介壽路旅行時間增加,顯見交通改善抵消交通量上升衝擊;經國路經過時制重整後,晨峰往竹北方向旅行時間下降65秒(減少幅度爲11%),亦顯示時制重整後略具成效;自強南路至慈雲路沿線晨峰(文興路至埔頂二路,往園區)平均旅行時間亦有減少,其中有一天甚至減少高達309.4秒,昏峰平均旅行時間減少103秒,顯現交通有顯著改善。

交通處補充,除減少車輛行駛時間,市府推行桃竹竹苗通勤定期票在去年10月啓用上路後,截至今年1月底累積使用運量約爲臺鐵166萬人次(56.5%)、公路客運40.3萬人次(13.7%)、捷運13.5萬人次(4.6%)、市區公車40.4人次(13.8%)、公共自行車33.4萬(11.4%)人次,累計總量約294萬人次。另經統計至今定期票販售張數已達12.8萬,其中竹竹定期票3.4萬張、桃竹竹定期票3.3萬張、竹竹苗定期票3.1萬張、桃竹竹苗定期票2.8萬張。讓不少通勤民衆由私人運具轉爲公共運輸,由於車輛數下降,疏解不少部分市區的交通壓力。

市府指出,從既有路側監控設施(Etag、VD、CCTV)所收集的數據顯示,多條改善道路平均旅行時間減少。圖/新竹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