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批高市人行道環境不足籲改善 交通局:爭取經費改善

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見高雄人行道環境對於行人不友善,呼籲今年度交通罰鍰歲入,至少提撥3%專款改善行人安全。(翻攝照片/崔正綱高雄傳真)

前高雄市議員、現任行人路權促進會理事長林於凱呼籲市府挹注經費,改善高市行人環境。(翻攝照片/崔正綱高雄傳真)

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現場演模擬,大順路段人行道狹小、舖面破碎不平,造成輪椅族、推娃娃車家長等族羣寸步難行。(翻攝照片/崔正綱高雄傳真)

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現場演模擬,大順路段人行道狹小、舖面破碎不平,造成輪椅族、推娃娃車家長等族羣寸步難行。(翻攝照片/崔正綱高雄傳真)

臺灣近期遭外媒狠批「行人地獄」,今日前高雄市議員、現任行人路權促進會理事長林於凱表示,高市人行道環境存在不足、破碎等現象,並點名「痛苦路段」,呼籲市府除已編列1.1億元預算外,至少提撥3%交通罰鍰歲入專款改善行人安全。高雄市交通局表示,爭取中央預算建構人行設施外,未來將與行人路權團體建立聯繫管道,透過多方向公私合作,一起改變高雄交通文化。

今日林於凱與親子共學協會創辦人的吳亭君、中山大學公事所教授彭渰雯、標線改造臺灣路小編劉冠頡齊聚,透過現場模擬幼童騎腳踏車、家長推娃娃車、輪椅族等不同情境下,檢視人行道的友善度。

在模擬過程中,均有因人行道坡度、狹小、舖面破碎,導致行人寸步難行,還會因違停等因素被迫改道行走在道路上造成危險。

林於凱指出,據交通部統計,全臺2021年度A1死亡事故中,行人佔比達10%,而行人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除了過馬路被撞、就是遭到後車追撞(合計佔60%)。然而往年市府編列在行人路權改善的經費,不到總預算千分之一,今年編列預算也僅有1.1億元,呼籲今年度的交通罰鍰歲入,至少必須提撥3%專款專用在改善行人安全。

吳亭君表示,以凹仔底站二號出口往大順路方向爲例,目前人行道環境居然狹小到輪椅過不去、整段的人行道破碎難走,騎樓又堆滿雜物情況下,行人被迫走路上,相當危險。大順路會通往兩所中小學校,學生約4000人,呼籲優先設置「通學步道」。

彭渰雯指出,高雄高齡長者逐年上升,當未來有很多老年人無法自駕時,要如何出門能夠行得安心?長輩常因汽機車不讓行人優先通行、機車在人行道上行駛、路面高低不平等因素擔憂,指出人行道應改善凹凸不平、不連續外,人行道充滿店家路障、臺電路燈及變電箱等障礙物,應極力改善保持輪椅族通行;也建議市府規畫路邊停車彎的方式,讓機車停車位退出人行道。

劉冠頡表示,許多人覺得有人行道無法路邊停車,但透過適當的空間分配,其實很多東西是可以共存的,如高雄鹽埕區濱海一路、楠梓的德祥路、新竹的東山街。

林於凱針對高市內人行道上設施不足,點名行人「痛苦路段」,如西子灣捷運站(輕軌哈瑪星戰)到鼓山渡輪站、捷運三多商圈到獅甲國小站都欠缺連續的人行道、捷運巨蛋站及中央公園站欠缺「行人專用時相」、榮總及高醫附近,從捷運站及公車站下來後,到醫院途中人行道不足以及常被佔用,行人被迫改道走馬路,易造成就醫長輩危險。

交通局指出,市長陳其邁上任至今,已改善完成人行環境長度約1萬公尺,今年預計再增2500公尺;並陸續完成13所校園通學步道改善,今年將加倍申請營建署補助。未來所有新闢道路、重劃區道路,均將人行道納入基本設施。

交通局表示,機車退出人行道方面,2012年起陸續完成5大商圈、20所大專院校、14所教學醫院周邊機車退出人行道措施;近5年則配合10大重要幹道、15所市立學校人行環境改善工程同步執行機車退出人行道,計42路段,共計長度3萬4840公尺。高市目前共設置38處行人專用時相路口、294處行人早開時相,未來也會持續增設。

交通局強調,未來將與行人路權團體建立聯繫管道,透過多方向公私合作、一起改變高雄交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