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78校通學廊道不安全 張善政出招爭取改善經費

桃園市政府改善行人環境與學童通學安全。(桃市府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桃園市大園區五權國小鄰近110甲市道,周邊沒實體人行道,市府養工處已改善完成。(桃市府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桃園市改善行人環境與學童通學安全,大園區五權國小鄰近110甲市道,周邊沒實體人行道,人車爭道相當危險,養護工程處增設100公尺實體人行道並遷移公車站牌,達人車分離實體保護目標。市府設短中長期目標逐步改善通學廊道,目前已規畫78間學校的通學廊道改善工程,12校已完工,其他將持續爭取中央經費施作。

桃園市長張善政9日表示,目前已規畫78間學校的通學廊道改善工程,12校已完工,其他將持續爭取中央經費施作。(桃市府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桃園市大園區五權國小鄰近110甲市道,周邊沒實體人行道,市府養工處已改善完成。(桃市府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視察表示,爲改善人行環境,已檢討全市校園通學廊道,去年已有12校改善完成,五權國小改善工程正是其中一案,工程經費雖不高,但市府相當用心,與學校、市民、各管線單位溝通,針對有安全顧慮處加以改善,大幅提升學童的通學安全。

五權國小原校園周邊未設有實體人行道,人車爭道狀況常發生,這次工程增設100公尺實體人行道及無障礙斜坡道、遷移公車站牌、建置路口雙色溫路燈,達到人車分離實體保護、落實人本交通等目標,工程總經費約198萬元,去年10月底開工、去年12月底已完工。

張善政說,桃園市國中小學共270間,市府針對急迫需改善處,已規畫78校通學廊道改善工程,除去年完工的12校,另66校通學廊道改善工程將於今、明2年陸續向中央爭取補助經費,並配合市府自行編列預算設法完成。其他學校也會以交通、工程專業通盤檢討,逐步改善通學環境,讓家長放心。

工務局長汪在宙說明,爲提升行人環境及學童通學安全,養工處設立短中長期目標逐步改善,已規畫的78校改善工程中,有39校規模較大,總經費逾5.1億元,陸續提報中央補助,其中內政部與交通部已覈定25校改善計劃,總金額約4.3億元,含中央補助3.3億元。另針對規模較小的工程計劃,市府以統籌款先行撥付3500萬元給工務局施作改善。

養工處提到,未來養工處將視每件工程現況,透過7大手段改善通學環境,包括建立實體人行道,區隔人車動線;新設候車亭,搭配增設避車彎及家長接送區;設置無障礙路緣斜坡道及導盲磚;移除、移設影響通行的障礙物,增加人行動線淨寬;搭配庇護島及路口島頭、行穿線退縮、檢討號誌時制等,擴大路口停等空間;導入通學巷時段性禁入;路口換裝雙色溫路燈等。打造「好走、好逛、好安全」的通學環境,持續改善並提升公共友善空間,建置完善人本環境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