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秋:工行將設立逐步退出煤炭融資的路徑圖和時間表
5月29日,中國工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周月秋在國際金融論壇(IFF)2021年春季會議上建議,金融機構要加快投融資結構低碳轉型步伐。要持續擴大綠色投融資佔比,制定碳中和計劃,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幫助股東、客戶、供應鏈上下游實現節能減排。持續提升綠色貸款餘額,力爭2030年末可再生能源投融資餘額較2020年末增加一倍,並設立逐步退出煤炭融資的路徑圖和時間表。
周月秋表示,氣候變化關係到金融能否穩健、安全發展和創造可持續的價值。發展統籌環境與社會、長期與短期、速度與質量的可持續金融對全球經濟疫後高質量復甦的重要影響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提升綠色資源配置能力。從全球看,可持續目標已開始納入各國財政和貨幣政策,金融與實體部門共同認可的可持續金融界定標準正在形成;金融機構可持續治理架構逐步建立;ESG投資風靡全球;綠色金融科技蓬勃發展,爲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奠定基礎。完善、高效的綠色資源配置體系將充分調動社會資金支持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是守住系統性風險底線。可持續金融能夠提供識別和量化此類風險的方法和工具,如壓力測試和ESG評級;實現風險定價和外部成本的內部化,如碳交易;也可以通過建立高透明度的信息體系提升市場效率和風險應對能力,如TCFD等氣候信息披露原則。
三是強化全球合作。全球金融機構綠色、低碳、民生項目合作日益密切;跨境綠色金融產品創新迅猛增長,金融研究合作不斷豐富。可持續金融已成爲全球合作的“綠色紐帶”。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爲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周月秋認爲,我國金融機構應以可持續金融爲抓手,服務好資源節約、低碳轉型、普惠民生。當務之急,要做好以下四件事:
一是將可持續發展理念納入戰略體系和經營過程。要將碳中和目標植入政策標準、風險控制、產品開發、業績評價全流程;開展覆蓋境內外、總分支機構、子分公司的全面碳測算工作,推進節能節水節電、電子辦公和綠色出行;建立ESG信息披露體系,主動披露企業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信息;將環境與氣候因素納入風險管理體系,開展環境與氣候風險壓力測試。工商銀行始終堅持以綠色金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經營宗旨,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根植於企業文化之中,堅持將綠色金融貫穿於金融服務和自身運營,堅持履行經濟責任與社會責任,致力於通過金融手段推動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創造就業等協同增效。
二是加快投融資結構低碳轉型步伐。工商銀行就煤炭、煤電領域出臺了專門政策,從嚴控制煤炭、煤電投融資業務,從嚴把握業務准入標準,確保僅關注技術先進、符合東道國法律法規和環保標準的項目。
三是統籌推進綠色低碳與支持普惠兩個目標。完善綠色個人金融產品體系,讓人民羣衆分享低碳發展“紅利”;大力支持新能源、新基建、新技術,尤其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支持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發展綠色金融科技、綠色供應鏈金融,提升金融機構服務效率、降低企業成本,切實解決綠色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四是積極參與綠色金融全球合作。就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減少貧困等議題與全球同業一道,通過業務合作、平臺共享、標準互通、經驗分享、能力共建等方式,共同助力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