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專欄】黃重諺/世代不正義的「九二共識」這回事

文/黃重諺(政治評論者距離總統大選投票,剩下十五天。沒意外的,這個時間點上,爲了把基本盤催出來,民意支持度遙遙落後的朱立倫,就算講了一百遍「不打負面選戰」,最後還是丟出了「抹黑牌」和「恐嚇牌」。

兩場政見會一場辯論會下來,難得能夠說明政見的時間,多半給朱立倫用來罵在野黨、罵蔡英文連邱毅那種不入流的「炒地皮」抹黑,也變成總統辯論會上的提問。而一如預料,「九二共識」,或者是「蔡主席要不要接受九二共識?」這一類的話,朱立倫大概反覆地提起將近二十次,也難怪蔡英文後來要形容他是「裝睡的人不會醒」。

說到「九二共識」這回事,先不論他到底是不是一個「共識」,又或者說到底臺灣人對這件事有沒有共識可還是另一個問題。但四年前的大選,似乎在一些財團文宣攻勢下,這個名詞可是被搞得煞有介事,也的確讓一些人最後不明就裡的動搖了投票的行爲。但,四年後的現在,執政失敗的政黨團隊,還打算拿這四個字就打算要人民繼續託付信任,會不會也太過於自信呢?!

就拿今年第一次要投票的年輕族羣來說,剛滿二十歲的他們,人數差不多有130萬,佔總人口的6.8%左右,出生在1996年,那個臺灣第一次進行總統直選的年頭。在那一年,臺灣大抵走完了一個全面民主化初步階段國會不再有老賊,總統則靠人民一票一票自己選擇出來,蔣家帶來的威權體制差不多走到盡頭。這羣年輕人從小接受相對健康的教育校園內不再有「說方言要罰錢」的規定,同學間幾乎沒有上一代還有的「省籍分野大學已經沒有強迫要上的軍訓課三民主義國父思想不再必修。作爲一個個人,他們和所有人有同等的權利,他們之間,幾乎沒有國家認同的問題,因爲「中華民國就是臺灣,臺灣就是中華民國」。

這羣年輕人,相較於上40、50包括以上的那些世代多少帶着點尷尬甚至仇視分別,對於中國,他們就像面對所有國家一樣,總是大方面對,但卻又能夠清楚地識別臺灣和對方的不同,在他們心目中這自然而然就兩個不同的國家。也就因爲這樣,眼尖的人就可以發現,在例如太陽學運裡,年輕學生就會因爲馬政府兩岸政策的過於黑箱而挺身而出,對於國民黨在兩岸立場上的「一中」傾向,他們始終心懷警惕,恐怕這些會傷及他們生下來就有的民主自由。這,就是臺灣的現狀,而這樣的世代現象,正隨着這些新公民一代一代的出現,逐步地變成臺灣社會的唯一主流。

那麼回到現實的政治時空裡,當這些年輕人慢慢的變成社會主流,又或者伴隨着那些有着中國情懷的世代逐步凋零,臺灣社會的認同板塊,已經位移到了一個新的結構裡,就像不久前一位在媒體投書,出生在1992年的臺大研究生說的那樣:「那一年,我纔剛出生,憑什麼我還在吃奶的時候,你們就可以幫我決定這麼重要的事情?!」

是啊!當一些人還躲在「九二共識」這四個字後面,默默地把自己的鄉愁當作國家政策時,可曾經想過,這對臺灣的年輕人是多麼的不公平,多麼的世代不正義呢?!而事實上就在連續做了二十多年的政大選研的國族認同民調中,中國認同者只剩下3.3%的這個當下,你以爲這種選舉操作,還有能多少光景?!

作者黃重諺,政治評論者。本文不代表公司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觀點聲音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