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教您護胸背活氣血 這樣穿衣才暖和

寒流來襲!醫師教您護胸背活氣血穿衣服方式對了更保暖。(示意圖/Shutterstock)

節令冬至過後代表嚴冬來臨,可以預見一波波冷氣團來襲,將持續到一月底大寒後纔會緩解,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王嘉涵指出,這時必須爲自己與家人擬定良好保暖策略,維持身體氣血暢通,才能面對凜冽氣候,遠離疾病。

●「背宜常暖」、「胸宜常護」 這樣穿衣才暖和

王嘉涵醫師以養生十六宜的「背宜常暖」、「胸宜常護」,建議衣着保暖的重點。他指出,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行走於背部,是固護人體、防範風寒入侵的第一道防線任脈行走於胸前,是一身之氣運送輸布的要點,且貫通心脈,是維持呼吸暢通、心跳有力的關鍵。禦寒穿着就建議可在外套內多加件背心,以溫暖經絡、強化抵抗力。此外,任督二脈亦行走於脖子頭部抗寒時不可忽略,王嘉涵強調,帽子圍巾搭配使用,對體弱的長輩更顯重要。

●足部也要保暖 可溫水泡

除了胸背之外,王嘉涵表示,腎經涌泉穴又稱長壽穴,位在足底,所以外出時應注意足部保暖,務必穿襪、穿包鞋。

在家時也可使用溫水泡腳、按摩足底,或搭配中藥足浴包泡腳。胡仁珍藥師表示中藥足浴包製作很簡單,用滷包棉布袋裝艾葉三錢、桂枝三錢、乾薑兩錢、紅花兩錢,包好綁緊後,加上巴掌大的生薑拍打後加入1500-2000水熬煮20分鐘,再把藥汁用溫水調和至40度左右手掌可接受的溫度,裝入水桶或足浴機泡小腿肚之上十五分鐘,就可以溫熱下肢穴道活絡氣血,溫暖全身。

天冷進補 藥膳補養不是每人都適合

穿着之外,王嘉涵也給了飲食建議,他指出,多數人喜歡天冷進補,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藥膳補養,如果正在感冒、喉嚨幹痛、傷口發炎血糖血壓不穩定,還有兒童,都建議暫時不要進補。排除不能進補人士的其他人,如果進補後出現口乾舌燥、大便秘結、冒痘痘、夜難眠的情況,就表示溫補太過應立即停止。而正在坐月子產婦,進補時要特別注意藥膳中酒的使用,建議不加酒一同烹煮,避免乳汁中含有酒精,影響到新生兒腦部發育。

王嘉涵提醒:小兒年長長輩是身體較脆弱的族羣,冬日照護必須更加小心。小兒保暖不需要過多厚重衣物,長輩與糖尿病人泡腳時,要特別注意溫度掌控,避免燙傷。胡仁珍藥師也提醒:足浴過程中如果有頭暈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完成足浴也要趕緊擦乾雙足,穿上襪子保暖,纔不會受風寒。(編輯樑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