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平埔竹屋 跟老師傅這樣做

王川雄黃藤熟練的固定竹屋,讓竹屋每個環節穩固的結合。(黃力勉攝)

平埔族傳承300年的傳統竹屋,不但在地取材、還兼具環保、耐用等特色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邱韻祥表示,南臺灣僅在臺東找到老師傅王川雄還會做,透過王川雄帶着臺科大學生實際做出平埔竹屋,讓學生留下實做經驗影像測繪資料

78歲的王川雄從上週帶領檯科大建築系學生,從挖基樁洞開始,逐步的架出竹屋的雛型,不同用途使用不同的竹種支柱堅固耐用刺竹,底部塗上柏油防蟲防腐蝕橫柱使用桂竹長枝竹,並以黃藤固定綁實,不用鐵釘等現代材料屋頂覆蓋30公分厚的芒草,傳統竹屋可以使用約80年。

邱韻祥說,他在高雄六龜有找到一些平埔竹屋,不過都已經沒有人會興建,找到關山來終於發現王川雄還會傳統工法原本平埔竹屋僅能看到外觀,內部構造無法窺見,王川雄帶着學生做,除了可以瞭解竹屋構造、組成程序,也能留下影像、測繪等資料。

他強調,興建平埔竹屋除了傳統文化可以傳承,取材在地、減少環境破壞具有環保意識,使用年限到拆除也不會對環境造成負擔,是平埔祖先重要的智慧,應該要延續及傳承。

王川雄表示,年輕時與父親阿公做過傳統竹屋,之後曾中斷40多年未再蓋過,不過程序都記在腦海中,3年前有蓋過平埔族公廨,這次蓋傳統竹屋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