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請問侯柯:現狀是不是一國兩制?

社論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在美國政界和智庫走訪,最令美方滿意的是,侯友宜提出的3D(嚇阻、對話、降低敵意)戰略符合美方維持臺海現狀的期待。同時,傳出民衆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也有意再去美國,說明美方對柯的興趣有所提升。無論侯柯的具體主張如何,向美方承諾「維持現狀」都是主軸,但現有論述和做法,真的能維持住兩岸現狀嗎?

提出和平有尊嚴的論述

兩岸分治70多年,前30年有零星武力衝突,後40年則以和平相處爲主,最近幾年軍事對峙的緊張氛圍重現,但之所以沒有走到戰爭這一步,除了雙方執政者基於現實利益、民意的自制以外,最重要的是兩岸之間還存在法律聯結,並在美中兩強勢力均衡的格局之下,形成了特殊的戰略模糊與緩衝空間。

正如柯文哲所說,大陸不會容許臺獨,美國也不會容許統一,這的確是臺海現狀。但另一點也相當重要:1949年至今,中華民國雖然治權限於臺澎金馬,但主權和領土依憲法仍然涵蓋中國大陸,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不會容許臺獨,憲法增修條文對兩岸關係界定爲「國家統一前」,唯兩岸政治矛盾一時難解、臺灣民意也對大陸心存畏懼,故追求統一的目標被擱置,有待兩岸循序漸進的交流協商,交給時間化解。

因此,在討論兩岸現狀時,絕不是大陸和美國說了算,中華民國也有自己的話語權。但遺憾的是,民進黨政府把話語權幾乎完全讓渡給美國,而大陸自2019年起也單方面重新界定九二共識的涵義,再加上中共在臺海針對民進黨與美國的軍事施壓日漸增加,如何能提出讓臺灣民衆安心、且相信能真正帶來和平、穩定、尊嚴的兩岸論述,又能夠獲得大陸以及國際社會的理解,決定了2024選舉的勝敗。

很顯然,賴清德過不了關。臺灣民衆期盼的是兩岸如何走出蔡英文政府7年來陷入的戰爭陷阱,然而賴清德不僅言必稱遵守蔡總統「四個堅持」,無視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更加碼提出「臺獨是臺灣社會主流民意,指的是臺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同於戳破了70年來美中臺三方同時認可的戰略模糊空間。若賴清德當選,兩岸只會離戰爭更近。

侯友宜認同「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卻附加了「反對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作爲但書。暫且不論「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在邏輯上可能存在問題,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反對一國兩制是中國國民黨自蔣經國以來的既定立場。對岸的一國兩制,指的是兩岸統一之後,中央政府設在北京,臺灣是一個直轄於北京的特別行政區,和大陸實行不同的制度,站在國民黨的立場,上述安排顯然是消滅了中華民國的主權和治權,當然無法認同。

掌握一國兩制的話語權

相較侯友宜,柯文哲雖然也不認同一國兩制,但在論述上更加聰明、彈性,柯文哲說如果一國兩制意味着香港模式,在臺灣一定沒有市場。柯文哲深知兩岸最終還是要有一套解決方案,但關鍵在於能否得到臺灣民衆的支持。畢竟,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臺後,依然以中央政府自居,中華民國憲法持續生效並建立起一整套選舉、治理、監督的政治體制,讓臺灣民衆接受大陸的一國兩制,形同要認北京爲中央政府,短期內都不現實。

但轉念一想,難道「一國兩制」的話語權只能由大陸掌握嗎?難道臺灣就不能基於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以及兩岸之間的歷史、法律聯結,主動提出一國兩制就是兩岸現狀的新論述嗎?

依《中華民國憲法》及增修條文,臺灣地區、大陸地區都是中華民國固有疆域,兩岸就是一個國家,名爲中華民國。但由於兩岸內戰和分治,目前中華民國治權及於臺澎金馬,行使大陸地區治權的當局自稱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並依其憲法視臺灣爲中國一部分。兩岸主權同屬中國,但治權分屬互不隸屬的兩套憲政體制,在國家統一前,兩岸應尊重彼此治權與制度,在和平共處的現狀之上,促進交流融合。

臺灣社會本不必畏懼一國兩制,因爲兩岸現狀其實就是一國兩制,但意涵不同於對岸提出的作爲統一方案的一國兩制,侯友宜、柯文哲不承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