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救觀光慘業從恢復陸客開始
中國時報社論
交通部長陳世凱日前下修來臺國際觀光客目標爲750萬人次。儘管觀光署對於達標信心滿滿,但學者及業者都很難正面期待臺灣的觀光旅遊市場,因爲這不但是賴清德上任後短短不到半年間,第2度調降國際觀光客人數目標,且若是扣掉新冠疫情的非常時期,750萬人次是近12年來的次低值,最低值則是發生在2023年,可見臺灣觀光旅遊仍未走出疫情的陰霾。
振興觀光 勞而無功
交通部原本訂定今年國際觀光客來臺的目標是1200萬人次,6月間,前交通部長李孟諺因兩岸觀光陷入僵局,下調爲1000萬人次。當時他就曾表示,即使下調了觀光客目標,但1000萬人次仍相當具有挑戰性,果然在距離年底還有2個月的時刻,陳世凱一口氣又減少了1/4,降幅比李孟諺時還要大,可見連賴政府自己都不看好今年觀光旅遊的前景。事實上,依觀光署最新統計資料,今年1月至8月來臺觀光客總計爲496.9萬人次來看,年底能不能達標750萬人次,懸念還是不小。
交通部自2020年6月起啓動觀光旅遊復甦振興計劃;2021年推出《臺灣觀光邁向2025方案》,目標是打造臺灣成爲亞洲旅遊的重要目的地、帶動觀光旅遊創造兆元產業;2023年4月更特別針對國際觀光客推出獎勵方案,且不斷翻新,今年已3度擴大實施規模,期望藉由參加國際旅遊展、大型活動、異業結盟、數位及KOL網紅行銷等,增加國際觀光客來臺,爲此至少已投入400項行銷計劃進行海外宣傳推廣,加上觀光署升格,人員及預算均得到擴編,但推動觀光的成效並不顯著。
根據「世界觀光組織」最新統計數據,亞太地區的國際觀光快速復甦,第1季已達疫前的82%,其中,韓國前8個月已回到疫情前同期的93%,而臺灣僅是疫情前的6成,表現相對遜色。關鍵正是在兩岸關係持續低迷下,陸客至今仍雙向管制,觀光人次難有起色,2024年1至8月僅26.1萬人,不及2018年269.5萬人的1/10;而民進黨政府用力最深的日本觀光客表現也不理想,衰退幅度第2高,從2019年的217萬人降爲2023年的93萬人,減少了124萬人,衰退達57.2%,較總體觀光客人次減少45.4%還要嚴重。
近日有一支日本網紅拍攝的影片在網路上刷屏,影片主題是這位日本網紅帶一位日本黑道來臺灣吃滷肉飯,兩人搞笑演繹臺灣吃滷肉飯「俗擱大碗而且美味」;系列另一支影片則是臺灣的計程車,主題也是「太便宜了吧」,看來是希望以臺灣的物美價廉做爲號召,吸引話題與流量。
陸客蒸發 日客萎縮
相形之下,疫情後日本觀光旅遊業大爆發,今年甚至締造月觀光客突破300萬人次的歷史紀錄,其中,臺灣觀光客人次排第3名,但如果以人口比例來看,則臺灣贏過第1名的韓國與第2名的中國大陸。臺灣對日本的「觀光赤字」正不斷增加,臺日間的觀光交流確實有待平衡發展。然而,「便宜」真的是臺灣想要吸引國際觀光客來臺的重點嗎?臺灣對國際觀光客來說,究竟有什麼不可取代的魅力呢?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發佈的《2024年觀光與旅遊業發展指數報告》,第1名爲美國,大陸爲第8名,臺灣竟沒有列入排名。陸客蒸發9成、日客萎縮逾半、觀光客人次目標一再調低,觀光業每況愈下,連帶波及餐飲小吃、飯店民宿、交通運輸等服務業的經營,問題已有愈來愈嚴峻之勢。可見民進黨政府推動觀光的力氣顯然並沒有用在刀口上,例如,對佔臺灣觀光旅遊業主力的陸客,最不用心且用力最少,卻一味亂砸預算、推計劃、喊出各種虛無的口號,這是沒有用的。
新冠疫情之後政府爲提振觀光,去年7月成立了「行政院觀光產業振興諮詢會議」,過了1年多,至今連一場會議都沒有開過。提振觀光不是光喊口號,必須拿出真正有效的對策。以友善親切的政策與態度,吸引近在咫尺的陸客,是恢復國內觀光旅遊元氣最直接且最有效的辦法。賴政府不要再逃避解決觀光困境之道,救救觀光慘業,請從恢復陸客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