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大改變、大考驗、大智慧系列─避戰篇》面對川普大船離港事實
美國大選結束3個星期後,川普總統終於服輸,同意聯邦總務署啓動政權交接程序,拜登將於明年1月20日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即使拜登將接手的是一個「內憂大於外患」、「攘外必先安內」的美國,但他的中國政策會與川普不同,美中競爭的強度也會改變,對過度依賴川普政府的民進黨政府而言,將是重大的考驗。
一個由隱而顯、形同分裂的美國,可以從此次大選過程之混亂、普選票差距之小看出,至少短期內將難以消退、逆轉。曾幾何時,世界文化思潮的引領者、民主法治的制度標竿,在4年的川普「奇幻之旅」後,華麗厚實的美國地毯被掀開,黑暗下的污垢被赤裸裸地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傳遍世界。
拜登雖然在選舉中勝出,但「川粉未散,只是潛伏」仍是事實。當今的美國,疫情未見盡頭,價值路線對撞,貧富對立兩極,政治信賴動搖,府會關係難料,拜登麾下縱有再多能臣悍將,欲療傷慰苦,轉負爲正,即使窮盡4年之力,未必能顯其功。
美中恢復談判緩解對抗
拜登政府耗費精力於內部治理之必然,並非意味美中長期戰略競爭停滯,只是可能出現階段性的緩和。「必有不讓」與「互有所需」本是霸權政治的本質要素,美國首要應付內憂,中國大陸其實也有內部的重要政治日程與經濟規畫必須費神處理,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應會看到由「對抗」向「接觸」微調的中美關係新形勢。
美國之所以爲霸,中國之所以爲大,代表兩強皆不會因爲內部治理困境,而無暇忽視或無力處理雙邊對抗與交往的多重關係。相對於川普時期,中美關係在美國政權移轉之後,確有久已未見的機會之窗。拜登競選團隊的外交策士均已公開臚列雙方可能商討的重要議題,甚至已有報導顯示拜登交接小組已經與大陸對口展開接觸。
即使僅回顧過去4年的美中全球對抗局勢發展,東歐與中東的情勢,除了伊朗之外,已有趨緩的走勢;相反地,印太地區的張力持續增加,南海航行、中印邊境、陸港關係、臺海周邊尤其明顯。美中恢復以談判緩解對抗,以對話避免意外,維繫基本的區域安全,是對雙方皆有階段性獲利的新思維。
在兩岸中斷官方接觸,美中強力對抗的過去幾年中,蔡政府選擇了「扈從一霸,倚美抗中」路線。把美國利益當成臺灣利益,幾乎給予川普打臺灣牌的無限提款卡,已經算是不及格的執政黨;更把強調中道理性的聲量硬抹成紅統親中,打造民進黨自己的無限提款卡。
美國大選期間,民進黨從官員到立委經常出現「我川威武」押寶式的自嗨醜態,甚至拜登親中舔共,當選後會出賣臺灣的謬論,完全不見政府出面嚴正說明。如此違反外交禮貌,將夜郎當作戰狼的言行,讓臺灣被外國人恥笑得黯然無光。
如今川普即將「大船離港」,拜登即將就任總統,處在局勢變換的關鍵時刻,民進黨政府不能再拿臺灣利益當賭注,而必須進行全盤的國家安全政策總檢討。
鑑於川普拒絕公開承認敗選,以川普特異獨行的風格,是否會在卸任前再發奇想而攪亂時局,從而硬拉臺灣撞車跳崖,從蔡總統到國安團隊都須嚴肅部署,在短期虛名與長期得利之中,腦袋不能過熱。
兩岸重啓對話非不可能
我政府更應該立即開始冷靜規畫,面對華府與北京的重新對接,美國將臺灣牌收回口袋的速度與形式,大陸不降低對臺外交與軍事施壓力道的機率評估,都必須跟時間賽跑。
更不能忽略美中關係的機會之窗,是兩岸關係緊閉4年半之後,或許可以巧妙推開的一道門縫。2015年新加坡「馬習會」,恰反映出中共在「十九大」前兩年的戰略部署,現在也正是「二十大」前兩年,衡諸大陸內外形勢,兩岸重啓接觸並非全然不可爲。
美國終究會與北京坐下來談,也不會容許臺灣成爲破壞干擾美中關係的擋路石。民進黨與共產黨幾乎全無互信,也缺乏對話的政治基礎,但僅僅爲了降低臺海緊張的避險需要,也必須喚醒理智的新思維。臺灣人民不會希望兩岸重啓對話,一定要等到意外和悲劇之後,才被迫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