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蔡麥會前景未卜 做好風險管控

中國時報社論

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證實將於今年在美國加州會見蔡英文總統,務實的政治妥協得到正面評價,但在面對美中與兩岸關係加速惡化的嚴峻形勢下,要完全避免重蹈前議長裴洛西訪臺覆轍可能是過高的期望;特別是麥卡錫也強調不排除日後將訪臺,未來仍充滿變數,各方做好風險管控纔是萬全之策。

只是暫時迴避敏感時機

從「臺北見」到「加州會」的重大轉折反映出,去年8月裴洛西訪臺,中國大陸激烈的反制行動及對臺灣問題立場更趨強硬產生了一定作用。國防部長邱國正6日在立法院指出,中共今年對臺動武態勢較強烈,正在等待「師出有名」,如「別國高層來訪」等言猶在耳,次日就傳出一再表示要親自訪臺的麥卡錫今年應該不會成行。

英國《金融時報》7日獨家報導麥卡錫計劃利用蔡英文過境美國時,雙方在加州會面,而不是他訪問臺北。麥卡錫並向彭博社證實,他確定將在今年會見蔡英文,同時指出此次會面並未排除他日後訪臺的可能性。被視爲反中鷹派大將的麥卡錫堅定表示,如果他要去臺灣,「中國無權告訴我何時何地可以去」。

整個事件發展至此已大致明朗,在出任衆院議長前,麥卡錫就信誓旦旦將比照「裴洛西模式」親自率團訪問臺灣,如今選擇先與蔡英文在美國會面,迴避了最敏感的總統大選年,避免刺激北京,加劇臺海緊張情勢。

根據媒體報導,蔡英文預定4月出訪中美洲友邦瓜地馬拉與貝里斯,將過境美國洛杉磯與紐約,並接受邀請在南加州的雷根總統圖書館演說,同時會見友臺政要。蔡英文過去7年已6次過境美國,這次並沒有任何突破,最受矚目的焦點就是與麥卡錫會面。

麥卡錫的加州第20選區鄰近洛杉磯,與蔡英文會面順理成章,也符合雙方各自利益,在蔡英文的如意算盤中,她可藉此突破壓制,並在不刺激大陸的情況下與新任衆院議長會面,展現務實的一面,提高麥卡錫及美國政府對她的認同與信任度,這些將成爲民進黨在總統大選中的重要資產。這也是爲何親綠媒體報導,臺灣這次採取積極主動態度,成功說服麥卡錫接受會面。

對麥卡錫而言,身爲共和黨最高公職人員,在華府反中運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批判拜登總統的中國政策過於軟弱將是共和黨在明年總統大選的主要訴求之一,在這個脈絡之下,他先借着會晤蔡英文,透過支持臺灣,彰顯堅定反中立場,同時避開破壞臺海穩定的風險,以後再擇期履行訪問臺灣的承諾,攻守自如,何樂不爲。

臺海穩定非靠一時妥協

「蔡麥加州會」表面看似平靜,但檯面下波濤洶涌,特別是自今年以來,美中對峙更形尖銳化,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未直接評論麥卡錫與蔡英文預定會面,強調美國更大的關切是中共持續試圖破壞臺海和平與穩定的現狀,尤其錯誤地宣稱裴洛西訪臺改變了現狀,並以此爲藉口破壞現狀,而美國的努力與目標則是強化現狀。

但大陸外交部迴應,中方「嚴重關切蔡英文過境美國的計劃」,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澄清;並且強調中方堅決反對美臺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政府和人民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

在此之前,大陸外交部2月20日發佈《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中共領導人習近平6日罕見公開點名批判美國,「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新任外交部長秦剛首度召開記者會,當提到臺灣問題時,他強調臺灣是中國神聖領土的一部分,更多次批評美國不要干涉內政,否則中美關係將地動山搖。

美中對抗逼近臨界點,任何風吹草動必然產生巨大波濤,雖然「蔡麥會」針對當前嚴峻形勢做出務實妥協,暫時避免發生嚴重衝撞,但蔡英文政府若以爲一些技術性操作就可穩定臺海局勢,是昧於現實及過度樂觀,做好避戰規畫及風險管控纔是負責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