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麥會」登場 涉外人士:臺美控管風險的成功經驗

總統蔡英文(左)與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右)會晤。(取自蔡英文推特)

「蔡麥會」5日登場,籌備此事的涉外人士今天表示,這次蔡麥會見的安排,是臺美共同控管來自北京對於區域帶來風險的成功經驗。這段籌備時間以來,臺美雙方高度聯繫,對於可能的各種風險也充分交流訊息及意見,讓臺灣總統過境美國,不會因北京威脅而打折扣,雙邊關係和實質的合作也因此更上一層樓。

蔡英文此行出訪中美洲友邦,儘管行前就傳出將與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見面,但因過程有許多波折,相關細節,直到麥卡錫正式對外宣佈前,都還未能敲定。

涉外人士表示,此次「蔡麥會」同場有約20位跨黨派國會議員出席,總統在場也會有公開講話。這項會見的安排,是我國總統第一次在美國本土與美國的國會議長見面,不僅是臺美外交多年來重要的突破,這場會面無論就場所、規模及意義在美國也是少見。

他說,這次「蔡麥會」的突破具有兩層重要的意義:首先,這凸顯「民主自由不容威脅,威權紅線不應該存在!」。儘管蔡總統此行,北京用盡心機,從安排各國元首及政要接連訪問,到出言恐嚇將「強烈回擊」,還在蔡英文過境點僱用僑民抗爭騷擾,但卻對蔡英文此行受到的矚目,絲毫起不了任何有意義的影響。

相反的,他認爲,隨着越多打壓與恫嚇的宣稱,反而讓小英此行累積了更多的國際社會重視。假使在去年議長裴洛西訪臺後,臺美便因爲中國高強度的軍事威脅,在雙邊的往來上選擇自我限縮,只會讓中國的「紅線」步步進逼,最後臺灣會在中國威脅下動彈不得。

此外,涉外人士表示,這次會見的安排,也是臺美共同控管來自北京對於區域帶來風險的成功經驗。從過程中的溝通,到實際的籌劃安排,這段時間以來,臺美雙方高度聯繫,對於可能的各種風險也充分交流訊息及意見,讓臺灣總統行之有年的過境美國,不會因爲北京威脅而打折扣,雙邊關係和實質的合作,也因此更上一層樓。

他說,臺美聯手拒絕「威權紅線」,並且有效的管控「威權風險」,而這次的會見,選擇在象徵自由打破威權鐵幕的雷根圖書館,並且在跨黨派國會議員的共同見證下,更是別具意義。

至於過去一週以來,中國透過各種方式,試圖壓制蔡總統此行的國際效應,還傳出「有沒有演講」等錯假訊息,他認爲,這些打壓最後終究無濟於事,最關鍵的原因,正是臺灣過去幾年來整體國力的提升,以及在地緣政治上與全球經濟、供應鏈上的不可或缺。